返回书酒国风首页


发表回复
发表新贴
标题: 讲义:
千秋雪
书酒国风管理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UID 4049
精华 128
积分 9447
帖子 2222
积分 9447 个
魅力 13 点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7-5-11
状态 离线

TA的礼物
赠礼物送给TA
#1
发表于 2008-1-3 11:5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讲义:

第一周:移出!

书酒诗词 www.shujiu.com


同云自在,与雪冰清……
顶部
千秋雪
书酒国风管理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UID 4049
精华 128
积分 9447
帖子 2222
积分 9447 个
魅力 13 点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7-5-11
状态 离线

TA的礼物
赠礼物送给TA
#2
发表于 2008-1-3 12:1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移出!



同云自在,与雪冰清……
顶部
千秋雪
书酒国风管理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UID 4049
精华 128
积分 9447
帖子 2222
积分 9447 个
魅力 13 点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7-5-11
状态 离线

TA的礼物
赠礼物送给TA
#3
发表于 2008-1-3 12:3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第二周:词性与结构


移出!



同云自在,与雪冰清……
顶部
千秋雪
书酒国风管理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UID 4049
精华 128
积分 9447
帖子 2222
积分 9447 个
魅力 13 点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7-5-11
状态 离线

TA的礼物
赠礼物送给TA
#4
发表于 2008-1-3 12:4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移出!



同云自在,与雪冰清……
顶部
千秋雪
书酒国风管理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UID 4049
精华 128
积分 9447
帖子 2222
积分 9447 个
魅力 13 点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7-5-11
状态 离线

TA的礼物
赠礼物送给TA
#5
发表于 2008-1-3 12:4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第三周作业:



同云自在,与雪冰清……
顶部
千秋雪
书酒国风管理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UID 4049
精华 128
积分 9447
帖子 2222
积分 9447 个
魅力 13 点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7-5-11
状态 离线

TA的礼物
赠礼物送给TA
#6
发表于 2008-1-3 12:4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第四、五周:对联的:构成、要点、细节(文:大道不空)
                                                           
开篇之初,先说几句。对联这东西,学来简单,精练难,讲究繁多,内容博杂。古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学联也是一样的,师傅只能教你们基础的内容,传授一些学习的法门,减少自己摸索的时间,而高深的东西还得靠各人去领悟。因此,这些课程,只教基础,剩下的就是自己去多对、多写、多思考。

对启双窗,无边风景融天地;
联开一脉,不尽情怀印古今

    对联是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学体裁。从字面上来看,对联对联,既成对仗,又有关联。因此,对联的最基本知识就是对仗和关联。
   
     对联的基本要求是六相要素,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学联者,应首先弄明白这六个基本要素。下边就结合这六大要素,讲些对联基础知识。


一 对联的构成   
散之成花,各领春风香一缕;
结而是玉,堪携明月亮千年

    对联的种类非常丰富,其分类法也是类型繁多。可以按句式划分,如单句联、双句联、多句联等;也可以按内容划分,如意境联、机巧联、谐趣联等;还可以按实用性划分,一般可分为两大类,如实用联和装饰联,包括节日联、行业联、喜庆联、名胜联等;或者按创作方法来划分,如正对、反对、流水对等。
   
    对于初学者而言,因着重掌握按句式划分和按内容划分这两类。前者注重的是对联的结构和节奏呼应;后者注重的是内容的呼应。
    我一直以为,对联应当以“意为先”。所谓“意为先”,就是说一副好的对联,首先是要有好的内容。结合实例来看,先说单句联。
   
    单句联的主要特点就是句式短小,越短的联内容表达越难以把握,因此,在写单句联时,应先考虑到自己要写的联,其内容是什么?不同的内容就要用不同的笔调去描绘。比如写“秋”,秋天可以是快乐的收获季节,也可以是平添伤感的“悲秋之作”,联的立意不同,就要写出不同的感觉。
试品评此联:夜色悠悠,清凉出月下;愁思漫漫,萧瑟满心间。上下联写的都是秋景,但描述的角度不同,可以仔细品评一下。
   
    比起单句联,双句联和多句联除了要注意联意外,还要注意前后句之间的关联是否紧凑。一般说来,好的多句联,其前后句的顺序安排、句意结合都是非常完整而细致的。
   
    试品评:缕缕炊烟,林掩草庐栖野趣;炎炎热浪,蛙鸣夏夜盼清风,此联衔接紧密;再品评:风入秋,几缕炊烟添趣;叶摇雨,一枝花影流香。此联的两句,前后句的衔接都有问题,彼此间关联不大,需改。



对联的要点:格律和词性。

石展心胸,方撑起青山骨架
波明衣袂,恰流连绿水情怀

对联讲究意义关联,也讲究格律、形式对仗,作为学联者,自然也要掌握对联的基本对仗知识。
首先来讲讲对联的格律问题。
对联的格律源自于格律诗体,又有其独特的讲究和变化。对联平仄的基本讲究是“上句收于仄,下联尾字平。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先以七言句为例。
愁听雨起秋何去?笑看云飞日自来。
句中的二四六平仄错开,对句反之;末字一仄一平相对。四字句、五字句、六字句的规矩基本相同。这是一般规则,不过也有例外。如:
看风生云涌,观日落星沉。
此种对联属于引领句式,有一个字引导全句,所以这种句子实际上就变成了四字句,平仄以后边四字为准。前边引领的字平仄可以不限制。
双句联,如果前句末字为平声,后句应为仄。反之亦然。多句联也应避免出现全是平声字或仄声字收尾的情况。(不过如是出自一些词中的成句联,又或是刻意压韵的联可以除外,同平同仄皆无不可)
另外,要注意的是避免三连平或三连仄声字收尾。如秋来夜雨冷,此句就是病句。
至于孤平(即五言句中只有一个平声字)的说法,至今似乎并无统一意见,有的说是大忌,也有的不以为然。我个人倾向于后者,因为格律的出现,主要是为了音韵的需要,读来错落有致、朗朗上口,而孤平句在音韵上是并不影响阅读和吟唱的,所以我觉得可以不必理会孤平。
(提醒一下,上边所说的格律,都是指一般情况,但也有一些特殊变格,因是对联基本讲座,这些特殊的句式在这暂不予讲述。)

其次说说对联的词性问题。
对联六相要素中有句话是“词性相当”,这也是对联最基本的要求之一。但词性相当,却不是那么容易掌握的。汉语的词性是时常变化的,需要结合整句来判定。试看这两句:1风残红满地。2残红满地。这两句表面上看去意思很接近,但其节奏、词性都是有所变化的,注意它们的节奏(即断句),第一句的节奏应为风/残/红/满地,这里的残为动词;后句的节奏为残红/满地,这里的残是形容词,对红起一个修饰的定语作用。
一般说来,名词与形容词、副词容易对上,动词、数词、量词较难对;数词、量词之所以难对,是因为这类词的数量不多,选择面窄;而动词难对,一则是因为其容易变化,很多形容词、副词都可以活用为动词;而且动词本身也有多种,要注意分析哪些动词是对其他动词的修饰,要搞清主次问题。二来则是因为动词本来就是活动的,要仔细推敲其在联中运用的合理性、准确性。
试举例:林疏光透影,风起夜飘香。先注意一下上联的疏,一般而言,这个字是形容词,不过放在这里,也可以看成是动词,森林变得稀疏了,光从叶间投下了影子,所以说判定词性,是要结合整句来看的;另外则要注意疏、透,起、飘,这四个动词互相之间的修饰关系,因疏而透,因起而飘。
好的联句,无论句式长短,都要注意各字词之间彼此有机的连接,不可随意选用。
总的来说,对联要以意为先,格律次之,不应以律害意;整句应注意,细节也不可忽略但不能只顾细节,反而忽略了整联的意思和意境。写联时,应先想好自己要写什么样的内容,然后再去推敲格律和词性等细节问题,不可本末倒置,切记!


讲对联的细节:

月引笙箫,秋谱有声皆入调
风铺锦绣,春针无处不留香


写联,一来要注重对联的基本要素,也要注重联的整体感觉,分析不同的意境,就是要大家掌握好对于不同意境的联,应该用怎样的词去烘托意境。这就说到了对联最注重的一个细节:炼字。

联要写得好,字词选择尤为重要,除了前边所说,要注意字词的词性、不同意境选用不同的字词以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动静之势。

动词有很多种,表述的意思可以截然不同,也可以差相仿佛,这里的推敲要格外细致。要注重字词的内敛或是开放之意。比如写花,如要写花怒放,可以用展、绽等词,把画面展开,让大家感受到浓浓的香气、艳丽的色彩;如要写花将开未开,那就可以用上羞、含等词,描绘那细腻的场景。
请看此联:昙花寂寂半含羞。
(此半字细品之后,觉得不大妥当,半字用于形容吐、绽等动词更为合适些,用含则说明其意内敛,而且默默、寂寂亦有此意在内,换一静些的动词更好,如暗。)

二:分合之势

有些对联里会使用到不少意思相近或者相反的词,表述一种特定的感觉,或是矛盾的心境,在对应此句时,要注意到对句也应有类似的呼应。
如:春寒独枕孤清月。注意寒、独、孤清这几个词的共性,共同描绘出写联者当时的孤寂心态。
又如:亦悲亦喜随风去。悲喜相对,对句时也要注意到才行。
此种句式在对句时应与出句风格一致,出句若分,对句也应分(即矛盾心态);出句若合,对句也照旧。不但句式类似,其境也宜相近,这样对出来的联才有一气呵成的感觉。

三:虚实之势

一般说来,对联以含蓄为美,所以联不宜写得太直,意思不宜展露太尽,要留有余韵方为上乘。但是,不同类型不同心境的联,也要有不同的写作。比如哀伤的联,用词应以含蓄为美,不宜直书愁苦怨叹,以借景言愁为上;而欢乐开心的联,则不妨将喜悦之态直透笔端,这样开怀的联,推敲太细,反而感觉不够流畅了。


除了练字,对联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细节讲究,如字词的结合紧密与否,字句的新奇变化的程度把握等等,这些其实大多属于可以意会不好言传的东西,需要更细致的分析。多对多想多写,自然会体会到的。

最后总结一下,对联首先要求的是要有整体意境。每一联都会有其不同的意境,何谓意境?就是联句给人的一种感觉,或狂放,或凄冷,或苦涩,或闲逸,不同的意境就需要用不同的语句来阐述出来。然后要注意:一,词句的选择是否与环境相协调;二,要注意字词表述的意义是否与整句的内容相关;三要注意词句的阐述是否紧凑。然后则要求在把握好整体意境的基础上,选用合适的字词去修饰它,所谓好诗不厌百回改,联也一样。




同云自在,与雪冰清……
顶部
千秋雪
书酒国风管理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UID 4049
精华 128
积分 9447
帖子 2222
积分 9447 个
魅力 13 点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7-5-11
状态 离线

TA的礼物
赠礼物送给TA
#7
发表于 2008-1-3 12:4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第四,第五周作业!



同云自在,与雪冰清……
顶部
千秋雪
书酒国风管理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UID 4049
精华 128
积分 9447
帖子 2222
积分 9447 个
魅力 13 点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7-5-11
状态 离线

TA的礼物
赠礼物送给TA
#8
发表于 2008-1-8 14:2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第二周作业:

分析词性:



同云自在,与雪冰清……
顶部
种花人
诗儒
Rank: 5Rank: 5



UID 4410
精华 35
积分 2021
帖子 378
积分 2021 个
魅力 0 点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12-30
状态 离线

TA的礼物
赠礼物送给TA
#9
发表于 2008-1-10 09:3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 本内容积分高于 10000 才可浏览 ****

顶部
种花人
诗儒
Rank: 5Rank: 5



UID 4410
精华 35
积分 2021
帖子 378
积分 2021 个
魅力 0 点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12-30
状态 离线

TA的礼物
赠礼物送给TA
#10
发表于 2008-1-11 12:1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二讲作业:
一、词性辨析。请辨析以下句子的词性:

灰白        并列结构
秋雨        偏正结构
痛苦        并列结构
风行        主谓结构  
忍痛        动宾结构
安排        并列结构
老顽童      偏正结构
五湖四海    并列结构
宜春花雨    偏正结构
完成    述补结构


二:认真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从论坛或古今名联里,按要求挑选例联。如果挑选有困难,也可从其他途径挑选或自撰。
  
1、除教材例子外,举一个工对的例子。

2、除教材例子外,举一个宽对的例子。



三、对句练习
 对句要求:符合联律、词性相当、内容相关,重点考核词性

出句:酒中多故事

出句:夕照催归棹

出句:今卧红楼温旧梦

顶部
千秋雪
书酒国风管理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UID 4049
精华 128
积分 9447
帖子 2222
积分 9447 个
魅力 13 点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7-5-11
状态 离线

TA的礼物
赠礼物送给TA
#11
发表于 2008-1-11 12:5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第六,七周:如何出句



一,缘起:

如何出句?这个题目其实很少有人系统整理过。作为搜狐楹联斑竹,受工作影响我也对网上板油出句质量思考过,但至今未整理成系统的文字,这次受水滴委托,推辞不掉,搜罗枯肠,于是有以下这些文字。

二,出句由来:

老师出句:“独角兽”,学生对以:“比目鱼”。这样一出一对的情景,在古代私塾里很常见,那时候叫“对课”。对课是古代私塾传授传统文学知识的很好的形式,属于以前的必修课。

对课历史悠久,据说有千年以上,存在就是理由,说明这是个很好的学习传统语文的办法。古人对课出句多是从单字开始,逐步延伸到多字句,多分句,含机巧句等等。这个对课风气也逐步跑出校门,跑到状元的餐桌上,跑到皇帝的龙座旁。其中一些对联也就这样的流传了下来。

现在,由于网络的发展,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远比古人广阔的空间。对课式的你出我对,在网上又复活起来。开始大家都喜欢出机巧句,于是机巧出句独霸天下,后来可能腻了,转而意境出句一统江湖。

三,出句类型:

1,巧句:
就是以各类机巧为主要创作手段,用来表达出句者某种思想旨趣的出句。

机巧种类有不少,如嵌名(人名、地名、植物、动物、戏曲、书籍、药品等),专名(颜色、方位、数字),字类(偏旁、叠字、拆字、合字),音类(拟声、同音),文类(回文、双关、白话、顶针)等等。

如:
例一:易容容易易心难[落英],
说明:使用了一字多意的手法,也表达了作者对时下整容的看法的思想。是为巧句。

例二:钢铁铸锤镰,开天辟地[建党70周年出句]。
说明:这是字的偏旁的机巧为主的巧句。

例三:元月一日元旦[??]
说明:这个是将旦字拆合成一日二字,并用节日专用名,对起来有难度。但这不是巧句,这是文字游戏。因为没表达作者的什么思想。

2,雅句:
就是以诗化语言,典雅的语言突出表现内心感受,看法,思想,体会的,所谓以意境取胜的出句。这个例子比较多,在此不举例。

3,巧雅句:目前暂时以这名字命名(或叫雅巧句)。就是以上两者的结合,或巧多,或雅多。有时候难以界定,多归于巧句类。这类是最能体现对联艺术特点的句子。

如:
例四:月映秋江,嫦娥浴面鱼啄桂[太贫公子]
说明:这个采用“软”机巧,借用传说,用夸张的想象来表达一个情景。

四,出句题材:

1,咏自然;这类比较多,风花雪月都属于此类。如例四。

2,写心情;写自己的思想,感情,感悟。包括格言类,

如:
例五:不以云山为眼界[闲时来]

3,议人事:针砭时弊,歌颂,赞扬,肯定人物,事件。如例一,二。

当然以上三者可以有重合、交叉,比如在写自然时候夹讽刺时弊等等。能如此出句者,可能出新,出奇,常有好句。

五,出句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名词解释:出句。
可以出上联(上片,上比,上句),也可出下联(下片,下比,下句),看出句者尾字平仄

出句的格律及格调问题不是这讲的内容,这里就不说了,但这些都是出句要考虑的问题。本讲义只将一些初学者容易犯的错误提取出来,简要说一说。

1,言之有物。

首先,句意不能空洞,如例三。这个其实也是写联的要求,但在写成联的时候大家都容易注意,而在出句的时候有时候为了难住对句者,忘了这一层。

其次,句意表达要清楚。出句要使对句者能够理解句意,有的出句句意只能出句者自己理解,这类出句一般是无人问津的。

2,联句流畅。

首先,用词不能生涩,自造。如“老子登春台”缩成“老台”[钱钟书注《宋诗选注》]。

其次,在多分句中,分句间要存在逻辑性。

如:
例六:出句:春日雨急,蝉鸣碧柳荷滴翠。[太贫公子]
说明:一个春阴,一个夏晴(蝉鸣)。
再者,分句间不能跳跃太大。

如:
例七:出句:徐步柳堤,坐听古寺钟声远。[太贫公子]
说明:前为步行,后为坐听,这样跳跃就太大了。

出句者,能得其他联友的唱和为乐事。要其他联友能唱和,首先要使得大部分人能看懂,如果大部分人都不能看懂的出句,那说明这句子有问题,不要以为是曲高和寡。因为出句是要别人对的,不是自己孤芳自赏用的。所以句意要流畅这点是很重要的。

如:
例八:出句:一夜北风紧。[王熙凤]
虽然平淡无奇,但句意清楚明白,而且给后面联诗的人留下了很大的空间,这类句子应和者定众。
最后,联语要典雅。

3,句贵出新。

句意要能出新,其实不易,因为前人已经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曲对联作品,所以在意境上要出新比较难的。

我们要出新该如何呢?就是要言之有物,能言自己心声,切合自身实际,那么都能打动人,能出新。因为你每个人是独有的,所以能发新声。这点也是言之有物的提高,拓展。

4,机巧自然。

将各类机巧嵌入句中,须要注意联句的自然,句意的完整。不能为了机巧而不顾联句意,那么就流于文字游戏,非巧句,这个不足取。

还有一类倾向是机巧用得很勉强。这时候作者不加说明一般人发现不了是机巧,

比如:
例八:丝挽柳牵衣摆舞[落英]
说明:这个出句如果没看过,没人告诉你,谁也不知道这是数字4万6千1百五的谐音。

例九:梅海每春花似潮。[太贫公子],
说明:如果作者不说是三个每旁连用,有的人也不注意。

所以我们说联责自负,这类出句作者应该把机巧处注明。

六,如何出句

1,动机。

一般我们出句有一个动机或者说是有一个主题,如写秋,写离愁,或者因为某件事,某句诗,某个人,甚至是某个字和词引起你的感想。这就是动机,明确的动机是写好成联的基础。也是出句的基础。

2,取像。
就是你选取什么道具来表演这个主题,表达你的意思。

比如:
例十:梅影写窗香有迹,[吴式芬]
这里为表现居所内外幽静的氛围,选取户外的梅,和户内的窗两个物体,用“写”来作联系。

3,组织。
如何将这些东西组织起来,使它们流畅自然易懂。对联讲究“起承转合”,在出句就常不能将这四法都用上。

4,调律。按照联律的要求,调整个别字的平仄,将不合律的字换成合律的同意字,或者将出句的词语顺序调整好。以使得句子符合联律。

试举一例:

例十一:
动机:写枫。看到一个字“重”字,是多音多意字。

取象:就用枫叶,血两个道具。记得有诗云:霜重色愈浓,霜叶红于二月花。唱词里有:看夕阳照枫林红似血染。

组织:重重枫林红似血,因霜重还是愁重?这样句意比较流畅。也有枫也有“重”这个多音多意字的机巧。但对联讲究简约,于是再修改成:重重枫林红似血,霜重?愁重?这样足够了。

调律,一般多分句采取马蹄韵,那么血字是仄,而且还可以调整。第一分句参照诗律也失律,于是照原句意修改为:出句:重重枫岭血痕浓,霜重?愁重?[太贫公子]。



同云自在,与雪冰清……
顶部
千秋雪
书酒国风管理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UID 4049
精华 128
积分 9447
帖子 2222
积分 9447 个
魅力 13 点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7-5-11
状态 离线

TA的礼物
赠礼物送给TA
#12
发表于 2008-1-11 13:4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最后一讲:何为对句

楹联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其格式、体律逐渐完备,种类越来越多。对联,是由两个相对的句子组成,即由两个形式相对、意义相关的对偶句组成。对偶(又称对仗)是对联最重要的特点。所谓对联,就是两个句子既要相对,又要相联。区别于诗、词、曲,对联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其特征主要是:字数相等、内容相关、强弱相当、文字相别。这些特点,都需要在对句中来体现。整体说起来,对句主要应注意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仗规律,

二是对仗形式。


就在对句里,对联的对仗对仗规律,大体上可以分为五类:  

1、工对

    工对,也称严式对。就是上下联的文字、语句对仗十分工整、贴切。即词性相当、节奏相同、结构相似。请看下联: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香。

联中“沧”对“蓝”均为颜色词,“海”对“田”均为地理名词,“月”对“日”均为天文名词,“明”对“暖”均为形容词,“珠”对“玉”均为珠名称,“有”对“生”均为动词,“泪”对“烟”均为名词,上下词性相

对十分严格,可谓工对之佳作。  
    再如郑板桥的一副题联,对仗也相当工巧:  
    春风放胆来梳柳;     夜雨瞒人去润花。
“春”对“夜”对天文名词相对,“风”对“雨”亦然,“放”对“瞒”为动词相对,“胆”对“人”为名词相对,这里的“放胆”对“瞒人”更显其工,“来”对“去”为动词相对,“梳”对“润”为动词相对,“柳”对“花”为花木类名词相对,初学做联,应多遵循这种对仗手法。  
   

再如: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在联语中,“芦苇“和“竹笋”同属名词,尽管结构方式不同(前者为联合式,后者为偏正式),也算工对之列。如果对仗刻意求工,反成纤巧,并不可取。


  
2、宽对  
    宽对,就是指联中的绝大部分对仗工整,这是相对于工对而言的。宽对与工对无明显界限,一般认为,半对半不对就属宽对,就是说做到词性相同、句法结构相同的对仗就可以了。

如厦门太平岩联:   

石为迎宾开口笑;  
山能做主乐天成。
   
联中“石”与“山”、“迎宾”与“做主”对仗甚工,但“开口笑”与“乐天成”则不严谨。不仅结构不同,而且“笑”与“成”词类也不相对。我们称其为宽对。  
    、

还有北京梁家园春云楼联,也属宽对:


    槛外远山排闼绕;     楼前积水当湖看。
“远”对“积”,词类明显不同,但再看“远山”、“积水”却又近似,可以相对。这就是工对与宽对的区别所在。  
   

《红楼梦》里林黛玉和香菱谈诗说:“若有了奇句,平仄虚实不对也使得的。”提出了“不以辞害意”的宗旨。一副对联,形式固然重要,但主要还是其内容。古人提倡只要表现手法好,可以破格,要格律服从于内容。  



 
3、当句对  
    当句对也称句中对、自对。对联不但要做到上下相对,有的多句联(或长联)本句之内前后也相对。它不但可以解决在某些词语求对时遇到的困难,而且可使对联,特别是较长的联对灵活多变,产生抑扬顿挫的音律效果,

如岳飞墓联:  
    将军报国,宰相和戎,义愤动千秋,臣节无惭追壮缪;  
    庙拓明朔,陵依霞岭,馨香绵万载,孤忠共喻有蕲王。
联中的“将军报国”不仅对下联的“庙拓阳朔”,而且还与本句的“宰相和

戎”相对仗。下联亦然。此种对句形式音乐感强,使人读之上口,铿锵有致

。  


4、单句对  
    有的联在本句中自对,但上下句却不相对,我们称之为单句对,如苏州

月驾轩联:  
    在山泉清,出山泉浊;     陆居非屋,水居非舟。
上联句中“在山泉清”对“出山泉浊”,却不能与“陆居非屋”相对,如结

构得体,浑然一气,符合单句对的要求,自然可以为用。  


5、借对  
    借对就是利用汉语的特殊特征,在一词语同时具备两种意义的状态下,

作者在联中用的甲义,又借用它的乙义同另一词相对,如:  
    人近百年犹赤子;     天留二老看玄孙。
联中在用“赤子”(初生婴儿)和“玄孙”(曾孙之子)的甲义相对的同时

,又借“赤”(红色)和“玄”(黑色)的乙义相对。  
    有的这种对仗不借语义而借语音,如:  
    尧天舜日舒清景;     晋水泉山映紫云。
即在上联中借用与“青”同音的“清”与“紫”相对。有的还可以借结构相

似的词语来相对,如湖南桃花源联:  
    境辟太元年,看流水桃花,洞口不生寄奴草;     地犹武陵郡,喜垂鬓

黄发,村中时见避秦人。
联中“寄奴”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构词方式属动宾式,与下联动宾结

构“避秦”相对



同云自在,与雪冰清……
顶部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6-15 10:55

书酒论坛
原创诗词楹联文学交流区 Powered by Discuz! 5.5.0 书酒诗词 www.shujiu.com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书酒国风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