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近体诗] 七律 • 咏蝉有寄 [打印本页]

作者: 罗贤生    时间: 2007-6-18 18:07     标题: 七律 • 咏蝉有寄

七律 • 咏蝉有寄

炼狱修行十七年,熬成火眼见青天。
争鸣美誉称知了,领播新闻胜大全。
抵饿惟需风与露,挨穷不受酒和烟。
为民请命出声气,号角铿锵四季先。

注:2007-6-18 罗贤生
有一种蝉,埋于地下十七年才成长完毕飞上枝头。其火红的眼睛象征有真知烁见,能够透视黑暗;其鸣叫声特别响亮,气势犹如冲锋号的昂扬,我盛赞此蝉为“战地记者兼首席主播”。

[ 本帖最后由 罗贤生 于 2007-6-21 20:20 编辑 ]
作者: 紫罗兰    时间: 2007-6-19 16:01

很特别的知了,很特别的诗,新颖,学习.
作者: 宇宙遨游诗仙    时间: 2007-6-21 15:28

虽是咏物寓意,有一定的思想意义。但说理过多,又过于直白,不够含蓄机警,以致韵味不足,终不似诗家语言。
第七句“为”当读作仄声,出格。

粗鄙妄言,切勿在意。
作者: 罗贤生    时间: 2007-6-21 20:19

多谢诗仙提醒,这就改,不过你太谦虚我就不习惯哩。
作者: 小轻    时间: 2007-6-21 22:29



引用:
原帖由 宇宙遨游诗仙 于 2007-6-21 15:28 发表
虽是咏物寓意,有一定的思想意义。但说理过多,又过于直白,不够含蓄机警,以致韵味不足,终不似诗家语言。
第七句“为”当读作仄声,出格。

粗鄙妄言,切勿在意。

就是嘛,小仙,多砍砍大家的贴子啦,这贴子就砍得不错,学习
作者: 小轻    时间: 2007-6-21 22:29



引用:
原帖由 罗贤生 于 2007-6-21 20:19 发表
多谢诗仙提醒,这就改,不过你太谦虚我就不习惯哩。

向罗兄的精神学习
作者: 宇宙遨游诗仙    时间: 2007-6-22 21:16



引用:
原帖由 小轻 于 2007-6-21 22:29 发表


就是嘛,小仙,多砍砍大家的贴子啦,这贴子就砍得不错,学习

汗。

[ 本帖最后由 宇宙遨游诗仙 于 2007-6-23 16:56 编辑 ]
作者: 独上兰舟    时间: 2007-6-22 23:02



引用:
原帖由 宇宙遨游诗仙 于 2007-6-21 15:28 发表
虽是咏物寓意,有一定的思想意义。但说理过多,又过于直白,不够含蓄机警,以致韵味不足,终不似诗家语言。
第七句“为”当读作仄声,出格。

粗鄙妄言,切勿在意。

某认为此第七句的“为”字,无论平仄,都未出格吧,然:出声气“出”字可斟。
作者: 宇宙遨游诗仙    时间: 2007-6-23 14:10



引用:
原帖由 独上兰舟 于 2007-6-22 23:02 发表

某认为此第七句的“为”字,无论平仄,都未出格吧,然:出声气“出”字可斟。

汗。你不知道,罗先生的原作第七句第二字是“为”,当读作仄声,我提出来后他已经改了。
至于“出”字,按照理论来说对句应该救拗,但不救也未尝不可。
作者: 罗贤生    时间: 2007-6-23 14:39

嘻嘻,这里没有陌生人都是酒客,可以吹一下的。诗仙说“为”字出格是对的,所以我改了;“出”字的地方已经在自句自救了,就算不救也可以的,这在律诗中是常识;呵呵,投诉一下诗仙,诗中那深刻的社会讽刺意义没读懂 ,打回去重新评论。
都是朋友了,有空交流一下亲切多了。谢谢小轻、紫罗兰、诗仙。兰舟。
作者: 小轻    时间: 2007-6-23 15:49



引用:
原帖由 罗贤生 于 2007-6-18 18:07 发表
七律 • 咏蝉有寄

炼狱修行十七年,熬成火眼见青天。
争鸣美誉称知了,领播新闻胜大全。
抵饿惟需风与露,挨穷不受酒和烟。
为民请命出声气,号角铿锵四季先。


名为咏蝉,实则寄己之志也,或是赠某清官之作,转联尤佳,结句四季先未免太涩,有凑韵之嫌。
作者: 罗贤生    时间: 2007-6-23 16:04

也有师友为我改了,但是没完整表达我的意思,因为我想说的是:每一个季节的开始,大家都能够听到蝉在鸣叫,四季先有点广东话的味道,也不知怎么改,所以先用着,以后有灵感再敲。
作者: 罗贤生    时间: 2007-6-23 16:05

为民请命出声气,号角铿锵我敢先。——自己这样改,何如?
作者: 宇宙遨游诗仙    时间: 2007-6-23 16:50



引用:
原帖由 罗贤生 于 2007-6-23 14:39 发表
嘻嘻,这里没有陌生人都是酒客,可以吹一下的。诗仙说“为”字出格是对的,所以我改了;“出”字的地方已经在自句自救了,就算不救也可以的,这在律诗中是常识;呵呵,投诉一下诗仙,诗中那深刻的社会讽刺意义没 ...

"出"字确实出格了,"为民请命出声气"--仄平仄仄仄平仄,这哪算自救?对句第五字当作平声救拗,但不救也可。严格地说,不救是出格的。但在我看来,即使救了,依然出格。但话又说回来,诗言志,不应拘泥于形式。所以我作近体诗的时候偶尔也出格,就是考虑以意为先。

      本句自救的情形有两种:1."[(仄)仄](平)平平仄仄"变作"[(仄)仄]平平仄平仄",2."[(仄)仄]平平仄仄平"变作"[(仄)仄]仄平平仄平"。

      鄙人以为,诗贵在有思想内涵,或抒发哲理,或关注民生,或表达志向,或吐露心声,或咏怀历史,或状写景物,或歌颂正义道德,凡此种种,为诗之精神所在。剥削他人,玩物丧志,纸醉金迷,醉生梦死,狂妄自大,自私自利等思想低劣的诗,无论文辞如何富丽堂皇,都够不上佳作之列。
      但是,并不是说只要有思想内涵的诗就是好诗,一首诗是否能称之佳作,除了思想内涵之外,还有这些重要因素:
      1.思想的体现手段。切忌陈旧不堪,绝无新意,直白粗陋,毫无韵味。否则即落下乘。表达思想内涵应当蓄势,何谓"势"?诗中之势,说理之前提、背景、事实、证据、哲理也,蓄势待发,然后说理才水到渠成,使人心服。势,可以是某些词句,也可以是贯穿全篇的文气。
      2.音律。作诗须注意选韵与情感相合,声情并茂,音律和谐,自然浑成,才能体现出美妙的韵味来,而不是以为只要押韵了就有韵味了。
      3.章法。起承转合之法,变化万千,"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但不管怎样,都应做到气韵生动,变化有度,自然流畅。
      4.炼字与意境。诗,若言语平平,意境平平,读之无味,这等诗写来何用?诗应该有诗眼,所谓“画龙点睛”。这就涉及到如何好处理炼字与意境的关系了。无论是浓墨雕刻,还是淡笔轻描,都须精简凝练,生动传神,将意境很好地体现出来,为主旨服务。

以上几点都做好了,作出来的诗才是一首好诗。当然,也有在某些方面缺乏,而另外几方面做得十分出色的,也不失为佳作。


      个人愚见,我提出来只是希望大家共同讨论。还请各位不吝赐教。
作者: 罗贤生    时间: 2007-7-3 22:59

对不起诗仙,迟复道歉,在公在私都应该感谢你的点拨.
最标准的律绝理论来说,除韵脚外,没两个相连的平音字算孤平,但是由于实际创作中,好多时候是作不到这点的,翻开全唐诗方家的大作,大量范例存在,特别是在七律中.既然俗定如此,何需挂齿?
诗仙以上的理论是对的,于众多诗话无什么出入之处.可见诗词功底深厚.
另外承蒙诗仙看得起,推心交流/点拨,贤生也说个谬论----诗仙似乎应该可以注意一下,现在写诗要加入新概念,古人已古,咱写诗是给现代人看的,除非有特定的意义,否则多注意旧瓶装新酒还是有好处的,所谓的新意之说.




欢迎光临 书酒国风 (http://www.shujiu.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