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原创] 金庸评论系列合集 [打印本页]

作者: 大道不空    时间: 2015-12-3 09:46     标题: 金庸评论系列合集

英雄、枭雄、狗熊(再读金庸系列评论之一)

金庸的作品堪称武侠文学之极致,人物塑造尤其出类拔萃,笔下形形色色的人物,无论主角、配角,都有无数让人印象深刻、血肉丰满的形象,近日里又在重读金庸,其实每次读金庸都会让我有很多写作的欲望,这次也不例外。所以就再提起笔来,写金庸、评金庸、品金庸。

英雄篇
一 胡斐与萧峰
金庸笔下的人物,英雄形象很多,胡斐和萧峰无疑是其中最具代表的两人。之所以将这两人放到一块比较,是因为他俩给人有一定的相似感觉,可算做一类人,同样的慷慨豪迈,却又是同样的悲情沧桑。
胡斐自幼父母双亡,江湖流浪,吃尽苦头,却有着一身非凡本领,在江湖行侠仗义。可能是自己吃过的苦头太多,所以他一心想拯救他人,以行侠仗义为己任,做尽了各类大大小小的侠事。比起萧峰,胡斐的形象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现实,正是人们心目中一直向往的草莽英雄,在市井间行侠仗义、打抱不平。胡斐是一个深具传统意义的真侠士、大英雄。
萧峰同样也是一个豪迈义勇的大侠士,不过比起胡斐,他却更加悲情得多,生于忧患,死于沧桑。论名头和地位,萧峰都要比胡斐强很多,可是越是如此,江湖路越是难行。他的身世,其实本就是一个早已注定的悲剧,让他在江湖风险、民族矛盾里越陷越深,终于难以自拔。
尽管承受着无数的矛盾和痛苦,但萧峰的豪迈气度不减,侠义精神不灭,和胡斐一样,成为人们景仰的盖代豪侠,流芳万世。

二 郭靖和杨过
郭靖和杨过是性格天差万别的两个人,前者老实木讷,后者飞扬跳脱。但两人间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郭靖的父亲与杨过的祖父是结义兄弟,而杨过之父杨康之死,也和郭靖有着莫大的关系,对郭靖来说,可谓是: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
杨康风流好色,且贪权忘义,很难说杨过的血脉里有没有这种遗传因子,但何以后来杨过会成为举世瞩目的盖代奇侠,或许是因为他由温婉善良的穆念慈带大,也或许因为他曾在侠义本色的郭靖身边待过。
郭靖最强调的,就是“为国为民侠之大者”,提倡做一个仁义的侠者,虽然和杨过在一起的时间并不长,但对其却是推心置腹,一片赤诚。对一个人来说,幼年时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形成他人生观和世界观最重要的时刻。所以郭靖的出现,对杨过来说应该是无比重要。反过来,杨过的父亲杨康因为从小在完颜洪烈身边长大,所以继承了完颜洪烈不择手段做事的习惯。
郭靖是个老实人,一条路走到底,既然认准了侠义道,自然死都不悔,成为殉国殉道的大侠。杨过就不一样了,原本很有可能走上邪路的,幸好迷途知返,也成为一代大侠。所以干掉蒙古大汗后,杨过是从心底里感谢郭靖的教导。两人殊途同归,天下幸甚。

狗熊篇
所谓狗熊,就是想当英雄,但当得一塌糊涂的那类人。当英雄当不来,做枭雄却又不够格,所以只能当个不伦不类的狗熊。

慕容复
慕容复在《天龙八部》里,其实形象有点苍白。虽然小说里描写他“风流倜傥,神采飞扬”,又是燕国皇族,身有贵胄之气;加上是武林世家子弟,名震八方。这等人物,理该是尽享风流、流芳百世了。如果这种人也留不下好名声,那么多半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此人走上了邪路。
但慕容复就怪了,既没能流芳百世,也没走上邪路,他还是一心维护着慕容氏的好名声,维护着侠义道的好传承,他为什么却落得个疯疯癫癫的可怜下场呢?这就得从他的性格来分析了。
慕容复天生就没有萧峰的那般慷慨豪勇,他本来就是官宦后人,锦衣玉食,这种家庭很难出什么豪勇盖世的角色的,风流倜傥倒是常见的形象。如果他一心走这条道路,其实一样可以行侠仗义,成为侠义英雄的化身。问题是慕容复很难做他自己,他承担着光复大燕的重任。
他既缺乏萧峰的霸气,引领诸侯;也没有老爹慕容博那般的图谋心机,想做英雄,做不来,想做枭雄,也没这等胆色。于是乎,就成为一个四不像的狗熊角色了。
说起来,慕容复确实让人有些可惜,多好的一个小伙子啊,偏偏落到如此境地。怪谁呢?谁都不好怪,只能怪他自己,没摆正位置,也没摆正自己心态。不懂得扬长避短,发挥自己优势条件,失败也就难免了。

二 周芷若
要将周芷若归入狗熊篇,肯定很多人抗议。其实我自己也是不太甘心的,不过仔细想想,周芷若既不算英雄,也不是枭雄;既不是恶棍,也不是好人;流氓、混混、呆子,好像她都不能归入。其实她原来所受的教育,还是一心想成为灭魔卫道的侠客的,问题是她和慕容复一般,选错了道,用错了法子。
慕容复选错了道,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为各种打击和不如意,慢慢失去了平常心;周芷若就不一样了,她本来是个非常单纯和富有爱心的小姑娘,跑到灭绝师太门下。
这个老尼姑委实不会当人师傅,你看她虽然正义凛然,貌似非常公正,但实际上既护短,又不讲道理,更心狠手辣,尤胜明教中人。杨逍是大魔头吧,但至少还知道对一心与他过不去的周颠放上几马;灭绝倒好,只因其弟子不愿意去暗杀心上人,就把纪晓芙给一掌拍死了,还硬派在杨逍头上。
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周芷若的心态转变,也就不言而喻。虽然看上去她后来是被逼无奈,其实心里早就存下了不择手段的影子。所以一旦下了决心,就杀人栽赃。你说她恨赵敏,这个可以理解,但她为何连殷离也不放过呢?这就实在是过分得很了。
如果说她因为走上了邪道,一心要一统江湖,那不择手段也就能理解,但问题是她连枭雄也不会做。把个欺师灭祖、谁都看不起的宋青书当个假老公放在峨嵋派,这就是实在太不会做人了,不是存心找骂嘛。
英雄不会当,枭雄当不来,那么也只好委屈她,当个狗熊咯。

枭雄篇
一 成昆和慕容博
成昆是个大混蛋,恶得不能再恶的大混蛋。
但这人也真是块做枭雄的大好材料,无恶不作,心机之深远可怕,更是人所莫及,若说起他的处心积虑、罪恶滔天,《天龙八部》里的四大恶人加一块也比不上他。
此人为了心上人被明教教主阳顶天所抢,竟然不惜害死弟子全家,以此逼明教护教法王因为疯狂复仇而扰乱天下,逼江湖群雄与明教为敌;随后又为称霸天下,不惜投靠朝廷,夺取少林大权,更妄图一统江湖。阴谋一重接一重,两手血案累累,想想都让人觉得可怕,怎会有如此恶人?
慕容博也是个大混蛋,也是个为了霸业宏图,阴谋乱世的大混蛋。
为了兴复燕国,不惜造谣生事,引发宋辽战乱;同时也在江湖掀动腥风血雨。
两人是一路人。不过相对而言,慕容博做的孽要比成昆稍小一点,他虽然也是作恶多端,但打击面毕竟还是没成昆那般的广,害死的人也没那么多。
善恶到头终有报,作恶稍小的慕容博看破红尘,痛恶前非,出家为僧;作恶更大的成昆,则武艺尽废,双目亦盲。
这也许正是武侠小说存在的真谛,惩恶扬善,不论黑暗势力有多么强大,江湖终有光明重复的一天。

二 左冷禅和任我行
左冷禅和任我行都是《笑傲江湖》里的重要角色,一个是所谓的白道中人,一个是所谓的黑道中人,两人本是势不两立的正邪双方代表。
但敌对归敌对,两人却殊途同归,成了一对难兄难弟。
首先,这两人性格很像,本领也很像。两人都是擅长阴谋诡计、却又很有领袖风范的一代枭雄,都以称霸江湖为己任。所谓成大业者不拘小节,要称霸总难免做一些恶事,但这两人摆正旗鼓,明摆着就要当枭雄,不像岳不群那般假惺惺。真小人当然要比伪君子可爱多了,所以估计讨厌这两个真小人的远比岳不群的要少。而且这两人虽然阴谋诡计也使了不少,但看上去还是要比成昆、慕容博这类混蛋好很多,毕竟他们恶事基本都做到了明处,当然左冷禅其实也有点伪君子做派,不过有了岳不群这种正宗的伪君子做陪衬,他也就好很多了。
然后,这两人遭遇居然也有点像。都是先称霸一方,江湖瞩目,然后被人所乘,替人做了嫁衣;最惨的是,后来两人都是伤目之后没得善终,只不过任我行只伤了一目,左冷禅双目失明。
武功方面也是如此,两人都是把自家武学练到了极致,不想某些人贪多嚼不烂,反而适得其反。
作者: 大道不空    时间: 2015-12-3 09:47

痴人、好人、浪子(再读金庸系列评论之二)

江湖中各色人等都有,当然不仅仅有英雄、枭雄或狗熊,也得有点寻常角色相衬,否则岂不失色。所以金庸小说里,不光有英雄、枭雄这类有雄心或者野心的大人物,也有一些自甘平淡的普通人。

痴人篇
一 段誉和游坦之
曾几何时,段誉曾是金庸笔下我最喜欢的男主角。
说到《天龙八部》,估计绝大多数的人都会更喜欢萧峰,我却更喜欢段誉。为什么?很简单,为了他的痴。
要说地位和身份,在当年的江湖能与段誉比肩的没几个。身为大理国储君,又是大名鼎鼎的段氏传人,自己也是文武双全,而且长相嘛亦是面如冠玉、风采过人,按理说这等人,该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美色权势,予取予夺。可这位段王爷,却着实不一般,为了个王语嫣姑娘,浑然忘却自己。人家的羞辱也罢、冷淡也好,统统不在话下,就连生死也可以不顾,痴情至此,着实叫人佩服。
单论痴,游坦之与其也有得一比,但游坦之的痴不但不值得人敬佩,反而让人看了不舒服。段誉再痴情,也没忘了这个义字,还知道有所不为;游坦之倒好,为了阿紫,居然能够无恶不作。这种痴,还是少点为妙。

二 丁典与黄药师
这两人,都是我行我素的大高手、奇人物。虽然分别只是《连城诀》、《射雕英雄传》里的配角,但出彩之处,尤胜主角。当然,这也因为两书的主角狄云和郭靖都有点呆头呆脑,出不了彩的缘故。
两人武艺极高,那是不用说的了;做事手段之独到,那也不用多话,但是两人的痴,却都值得大书特书。
丁典有高明武功,本可以轻易越狱得到自由,却依然甘愿在牢中关着,只为了每天要看凌霜华窗口放的花。黄药师则更加了,竟然不惜制造一个密室,以便使自己能时常见到死去的夫人。
两人都是一般的痴情不渝,终身只爱一个人。
虽然两人的爱情故事也都以悲剧告终,但可庆的是,他们没爱错人,都爱上了一个值得自己去爱、而且对自己同样矢志不渝的恋人,从这点来看,丁典和黄药师其实要比游坦之更幸福得多。

好人篇
一 张无忌
像张无忌这等好性格的男人,应该说是天下少有。身负血海深仇,却不希望报仇雪恨,只希望天下人都能开心自在的活着,不需要什么正邪之争,更不需要什么名利之斗。这种仁济天下的胸襟,本来只该是深具慈悲心怀的佛陀才有的,他倒是与生俱来。
不过若真是佛陀菩萨,也有发火的时候。张无忌也不是没生气过,第一次生气是因为被初恋情人给骗了,不过那种生气可能还是失望伤心远超过愤怒;第二次生气那就是真的怒了,在光明顶的“乾坤一气袋”里闷着,听到成昆自爆阴谋,气得竟然晕了过去。连张无忌这等好脾气的人,都气晕了过去,成昆这人委实也是够恶的了。
张无忌的性格确实太好了,父母的血仇他不打算报,所以即使相信赵敏害死了殷离,仍旧数次不忍杀赵敏为表妹报仇。
不过事情总有两面性,张无忌的性格如此之好,但这个人物可能就不那么可爱了。虽然小说里他是左拥右抱,美女不断;但读者里喜欢张无忌的似乎并不多,可能正是因为他的太没脾气、太没个性了吧。

二 石破天
        单论脾气,石破天可能比张无忌还要好,貌似整部《侠客行》里,没见他发过火,顶多也就是小时候吓哭一场而已。
        张无忌幼年时候,至少还在父母和义父身边享受过一段幸福的童年生活的,石破天可就不是了,从小就被梅芳姑从生身父母身边抢走,当了个“狗杂种”,名曰儿子,实则佣人,所以自小就学会了自理,烧得一手好菜,洗衣做饭做家务这种活,也算是极有天分。
        环境很容易改变人的,像石破天这种遭遇的,往往会发展成两个极端,一种就是痛恨世人,练得武功后必定要疯狂报复,让所有曾欺凌过他的都不得好死;另一种就是反而练就了一种宽容的心态,很善意地去看待这个世界。
        幸好,石破天选择的是后一条道路,所以他才会如此的仁善,甚至不惜为人代死。这种做法当然是非常善良的,但其实也有一点傻,不过好人有好报,石破天到了侠客岛,练就了盖世奇功,最后还回到了生身父母身边。
        《侠客行》这部小说在金庸作品里是比较不出彩的一部,但就石破天的遭遇而言,其实还是很值得一看,值得深思。

浪子篇
一 令狐冲
要说道金庸作品里的浪子,令狐冲无疑是第一个被想到的主角。
浪子有三大共同特征。
一是浪子无行。浪子不一定是坏人,也不一定就是好人,却又不同于亦邪亦正,而是一种举止随意,做事不拘小节的游者。对大公大德,还是坚守的,也就是说有着一定的做人底线;至于其他小节,那就大可不理。令狐冲便是这般人,所以虽然出身满口仁义道德的岳不群门下,他却连田伯光这等采花大盗也肯结交。桃谷六仙、不戒、老头子、祖千秋这般人个个乱七八糟,令狐冲也能和他们打成一片,因为他自己本来就是个浪子无行之人。
二是浪子无形。浪子天性里就有种浪荡江湖的狂气,漂泊天涯为乐趣。令狐冲虽然一心想回归华山,其实深心里他是个坐不住的人,即使身在思过崖面壁,心神也一定是畅游四海的。也只有这种性格,才能学好“重意不重形”的独孤九剑。也正因为有了这种性格,令狐冲才会四处漂游,形无定所。
三是浪子无声。浪子从来都不会把自己看得如何了不起,所以既不会滔滔不绝地说什么大道理、好为人师,也不会炒作自己,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才是浪子最喜欢的生活方式。所以令狐冲尽管武功强横,也多为众人推崇,他却始终认为自己不是个称职的掌门,更别说什么武林盟主之类的了。
但也正是这种无拘无束的性格,令狐冲才分外让人喜欢,一个既充满生活情趣、又重情重义的潇洒男儿,如何不让人爱?只是那个岳灵珊,着实有眼无珠得厉害,竟然会去喜欢另一个伪君子林平之,实在无语得很。

二 韦小宝
如果将韦小宝也归到浪子一类,估计很多人都不同意,他顶多也就是个小流氓而已,浪子貌似还不够格。
韦小宝确实是个小流氓,甚至说是大流氓也不为过,敲诈勒索、杀人放火、坑蒙拐骗、抢人老婆,反正各种坏事他是没少做。
但问题是把他归于恶人一类嘛,貌似他又不是很恶,因为算来算去,他陷害的通常都不是什么好东西,比如被他抢老婆的神龙教主以及沐王府里的刘一舟;又比如被他敲诈勒索的郑克爽、冯锡范,有哪个是好东西了?陷害这帮人,只看着叫人痛快。又比如他杀的人,瑞栋、喇嘛僧、吴锡荣,要么就属于正当防卫,要么干脆就是惩恶除奸。
但若说他是好人嘛,更加未必了,起码贪污腐败他是很在行的,这种人再好也只能说好人有限。
回头再说浪子,韦小宝是学过浪子三招吧,还学过玉女三招,这是小说里的武功,不能说明他学过浪子三招就是浪子了;但咱给总结的浪子三大特征他也一个不少啊。浪子无行不用说的了,他难道还有行?浪子无形亦然,他东奔西跑的,而且一会天地会反叛、一会朝廷命官、一会又成为明朝公主的弟子了,无形得厉害。至于无声,韦小宝倒是挺会吹牛皮的,这点他稍微有点不够格,但仔细想想,他吹牛也基本都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比如在茅十八跟前,他硬充好汉,那是为了不丢脸;还有些场合吹牛,要么是胡诌保命,要么就是为了圆谎。而且他的吹牛也和大道理没有关系,纯粹是为了吹牛而吹牛,所以和满口仁义道德那是毫不相干的。
这么看来,韦小宝还是能勉强归入浪子一档里的,他远没有令狐冲那般潇洒,却更为可亲可爱。
作者: 大道不空    时间: 2015-12-3 09:48

我爸是那个谁?混在拼爹的时代(再读金庸系列评论之三)

这时代流行拼爹,咱不妨也让金庸笔下的几个主要作品里的主人公来拼拼爹,看谁的爹最牛。

一 最富贵的爹
获奖人:段誉他爹段正淳、陈家洛他爹陈世倌。
本来应该选出一个人来的,但想来想去,这两爹居然分不出高下。论朝廷地位,大理王储段正淳自然要高于清朝大臣陈世倌的。但问题是陈世倌生了个真皇帝乾隆出来,段正淳虽然有个后来的大理皇帝段誉,但问题是这个段誉不是他亲生的啊,若要算段誉他亲爹段延庆,那又实在有点对不起段誉了,真是坑爹啊。所以没法选择,只好并列夺奖了。
候选人:袁承志他爹袁崇焕

二 最悲催的爹
获奖人:张无忌他爹张翠山
其实张翠山原来也是很风光的,身为武当派五弟子,悟性又最高,最得张三丰看重,本来是可以当武当掌门的。可是他偏偏运气不好,先是遇到了个邪性十足的殷素素,而且还爱上了她;后来更和邪派大魔头谢逊成了金兰兄弟。这其中自然有很多无奈之事,但外人不知啊,所以一回中土,就被迫与妻子双双自杀,还连累儿子吃了无数苦头。其实金庸笔下还有很多爹没给儿子什么帮助,但有这么多牵累的,张翠山可算第一。
候选人:郭靖他爹郭啸天

三 最风光的爹
获奖人:萧峰他爹萧远山
同样是山,也同样连累了儿子。但萧远山要比张翠山风光得多了,一人单挑中原高手十余人,大获全胜,杀得那般高手胆战心惊,十余年过去了还是时常发恶梦。这种高手,江湖人谈之色变,难道不风光吗?当然,也许深受道家思想熏陶的张翠山对这种风光是不屑一顾的,但向来豪勇的契丹人则最向往这等勇者。想来萧峰也是深受其血脉影响的,所以狂性一发,英雄盖世的萧峰最后也被迫单挑群雄了。

四 最仗义的爹
获奖人:胡斐他爹胡一刀
胡斐是金庸笔下最出彩的真英雄、大侠士,即使萧峰这等人,比起胡斐来,好像也还差一点,至少胡斐是从小就开始行侠仗义的,即使他武功还没学成的时候,就知道为人拼命了。萧峰受到了萧远山武勇的血脉影响,胡斐的侠义气概则多半来自于胡一刀了。想胡一刀和那苗人凤,何等的肝胆相照,若不是天生仗义、天生英雄,焉得如此的英雄气概,真是英雄本色,叫人羡之叹之,无限向往。
候选人:石破天他爹石清

五 最混蛋的爹
获奖人:韦小宝他爹无名氏
要说最不负责的爹,韦小宝他爹认了第一,没人敢认第二。哪怕是那个虚竹他爹玄慈和尚也望尘莫及,玄慈虽然也没尽过父亲之责,但好歹最后还知道了自己的儿子是谁,也认了自己的儿子。韦小宝他爹倒好,嫖院后就扬长而去,是蒙是汉是苗是回都不知道,唯一能知道的,大概就是他是个男的,仅此而已。龙生龙凤生凤,韦小宝如此聪明伶俐,他爹多半也不是个笨蛋,但却是个大大的混蛋。
候选人:杨过他爹杨康
作者: 大道不空    时间: 2015-12-3 09:52

女怕嫁错郎(再读金庸系列评论之四)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江湖里的无奈事,要比现实生活里可能更多,于是“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的痛苦之事自然在所难免。男人嘛,抗压的能力要比女性稍强,所以相对好点,女人嫁错郎那就更惨咯,所以本篇重点写写金庸小说里“嫁错郎”现象。不一定是结婚了,找错男朋友也归在这列。
一 岳灵珊
岳灵珊是绝对的够惨,也绝对的够可悲。林平之曾骂自己是瞎了眼才去打抱不平,其实眼瞎得更厉害的是岳灵珊,放着一个痴情至性的好师哥不要,去跟这个所谓的小林子。怪谁呢?只能怪自己。虽然说爱情使人盲目,不过这也盲得过于厉害了。
二 苏荃
《鹿鼎记》里神龙教主的老婆苏荃是个大美女,她和神龙教主的婚姻表面上很和谐,其实是一场悲剧,因为苏荃是被抢去做老婆的,神龙教主洪安通倒是真心喜欢她的,所以任她乱来,搞乱教务,但苏荃只是假装喜欢洪安通而已,悲剧啊。红教主的绿帽子在所难免。
三 南兰
苗人凤娶了个如花似玉的妻子南兰,这个婚姻也是一笔糊涂账,两人性情实在太不般配了,所以南兰会跟田归农跑路。问题是田归农压根就不是什么好东西,所以私奔后的婚姻还是一场悲剧。只可怜了苗人凤的女儿,从小没了娘,这日子过的。
四 马春花
马春花是个很痴心的女子,一心喜欢福康安。其实喜欢谁,不能算错,但也得看人不是。天性凉薄的福公子,和马春花的地位实在相差太远了,根本就不可能走到一块。即使马春花死了亲老公徐铮后,被接到北京,也被福康安的老娘放毒杀害,作孽啊。
五 李文秀
李文秀这个姑娘相当不错,虽然《白马啸西风》这个故事篇幅很短,但相信喜欢李文秀的人还是挺多。可是李文秀也是个挺悲剧的姑娘,爱上了一个莫名其妙的人,那小伙子貌似也很不错的,但不解风情。李文秀或许就是太内敛了点,大胆点表白不好吗?
六 华筝
华筝和郭靖,那该是青梅竹马而来的感情了。郭靖不聪明,但从小就很有侠义气质,所以他护着华筝、托雷不让人欺负,华筝对他应该是有着亦郎亦兄的感情的,这种感情非常真挚。但华筝有这种情人意识,郭靖却只有兄妹感情,华筝的爱,只能是一厢情愿,这也怪不得谁。
七 郭襄
郭襄是金庸作品里很出色的一个女性形象,既可爱,又深情。不过她却爱上了一个有爱人的痴情人儿,再怎么相思,再怎么痴情,终归是一段没结果的单恋。杨过可谓是害人不浅,郭襄、程瑛、陆无双、公孙绿萼。。。。当然,这也不好怪杨过。
八 小昭
小昭也是个非常让人喜欢的女孩,她和张无忌本来也是可以有好结果的。但她却是时运不济,偏偏是什么圣教的圣女,有缘无份,叫人扼腕。不过若小说继续写下去,小昭还是有机会回来的,只要她找到了接班人。但如今嘛,只能空自怅惘。
说来说去,由于各种原因,爱情总是悲多乐少,但还是有这么多的人,飞蛾扑火。爱情真那么美丽和迷人吗?
作者: 大道不空    时间: 2015-12-3 09:53

情仇爱恨江湖路(上)——重读金庸评论系列之五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可能是江湖中人最常说到的话,也确实是一个铁铮铮的事实。江湖中发生的很多事情,可能都出乎人的本意,而是产生于一些难以预料甚或莫名其妙的事物中;当然也有很多则来自于某些人的主观因素,这就为本来已多事的江湖更增添了无数纷扰了。

情爱篇
情与爱,应该是武侠小说里最受人瞩目的一个因素,武侠小说里不能仅仅有纷争杀戮,也要有各种情爱纠结,这些情爱,既包括男女间或死生不渝的苦恋,或者彼此间纠缠不清的困扰;也包括同道之间的互相欣赏、互相扶持;也包括亲情、友情、恩情等各种方面。
金庸写情是很有一套的。

一 自然的爱
黄蓉和郭靖的爱情,相信是很多人都非常向往的。郭靖厚道又忠诚,对爱侣始终如一;黄蓉则娇俏可喜,对爱情亦是生死不渝。两人相交于微,自真诚的友情发展到了热恋中的情侣,发乎情止于礼,既自然又和谐。彼此间从来不需要太多的甜言蜜语,也不需要什么山盟海誓。两人就是一致的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师傅反对、父亲反对、大汗反对,哪怕是牵扯到无数的仇杀纷扰,此情仍然不渝。
两人其实非常不相配,但两人在一起,却又再自然不过。而事实也证明了,历经千辛万苦最终走到一块的这两人,有了最甜蜜的爱情生活。

二 纠结的情
金庸笔下的情爱纠结很多,但个人觉得最纠结的爱情,可能要算张无忌和赵敏。两人本是生死对头,敌对纷争,天生就是一对,不过是对头的对。两方立场迥异,自然也会有无数的障碍阻扰两人的发展。民族大业、复兴大业、江湖仇怨、杀戮纷争,都难以避免。更何况张无忌还有太多的情债纠缠,更要命的是张无忌自己心猿意马,不知道自己究竟爱谁。
幸好,两人最终还是走到了一起。但即使如此,周芷若的影子,还是无时无刻不在二人心头出现,继续纠结在他们的爱情生活中。

三 痴缠的债
孽缘,孽债,很多时候,爱情是痛苦,而不是幸福。可能是某人上辈子欠了对方的债,要用今生来偿还。游坦之对阿紫的爱,就是如此。游坦之这个身负血海深仇的人,为了阿紫,竟然忘记了自己,忘记了自己的仇怨,被阿紫这个并不值得他去爱的女子折磨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最后连自己的眼睛和生命也都奉献给了阿紫。
如果世间真有让人甘愿奉献自己一切的魔鬼,那么阿紫就是游坦之生命中的撒旦。她没给游坦之带来任何真实的幸福,却带来了无穷的痛苦,也让人深深扼腕。

四 感慨的梦
同样是勇于牺牲自己,同样是痴情万分,游坦之和程灵素却让人感觉迥异。因为游坦之爱错了一个根本不该爱的人,而程灵素爱上的则是一个值得好女子倾心的侠义男儿,只不过她晚了一步而已。
程灵素是知道胡斐深爱袁紫衣的,也知道胡斐只将自己当成了妹妹,虽然无奈,但仍然愿意为胡斐付出自己的生命。这种聪慧、勇敢、大方、娇柔的好女子,却得不到一点点幸福,惨死在同门的仇杀之中,岂不叫人万分感慨?
五 可喜的痴
通常来说,痴情的相思,尤其是单相思,都会容易给人一种悲剧或者怅惘的感觉,但段誉对王语嫣的苦恋,却让人心生笑意。段誉是个很富喜剧色彩的人物,毫无英雄气度,也没有多少风流倜傥,虽然有才有貌有家世,有个享尽人间艳福的父亲。但他却没有遗传父亲追女的手段,追个王语嫣,痴缠不放,却又手段毫不高明,自然吃尽苦头。但他的苦头并不是王语嫣给的,多半是他自己找的,所以让人觉得非常可喜。

六 激昂的义
一直都说明教是无恶不作的魔教,可是明教之众却尽是一群为义舍死忘生的人。上至护教法王,下至普通一卒,尽管自己也没少自相残杀,但一旦到了明教大祸临头之时,众人并没有各自飞,而是一起出手,为教殉身。哪怕是面临生死抉择,无一屈服。灭绝师太一个个砍下众人之手臂,何等剧痛,无人投降;光明顶上要遭灭门之祸,众人高吟明教圣令,与教同亡。
这是何等的一种气节,何等的一种义气?叫那些自命正派中人也自叹不如。
作者: 大道不空    时间: 2015-12-3 09:54

情仇爱恨江湖路(下)——重读金庸系列评论之六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可能是江湖中人最常说到的话,也确实是一个铁铮铮的事实。江湖中发生的很多事情,可能都出乎人的本意,而是产生于一些难以预料甚或莫名其妙的事物中;当然也有很多则来自于某些人的主观因素,这就为本来已多事的江湖更增添了无数纷扰了。

仇恨篇
仇与恨,虽然不如情爱那般可爱、可喜或者可感、可悯,但仇恨却往往是江湖故事里的核心甚或主线故事,很多的武侠故事、江湖生涯,都是源自于各种仇怨之争。江湖之大,无奇不有,仇恨的产生也有各种不同的原因。

一 门派之争
门派之争,是江湖中争斗的常见方式,刀剑无眼,争斗中就难免造成损伤,产生仇恨。金庸笔下的江湖里,这样的门派争斗非常多。比如《天龙八部》里提到的青城派和蓬莱派,就是因门户之间而产生仇恨,世代相争的典型。甚至同一门派里不同派别也有类似的争斗,产生不解仇恨,比如《笑傲江湖》里的华山气宗和剑宗的争执,死人无算。

二 正邪之斗
正邪之争要比门派之争的仇恨更深更广,也更难化解,多数时候都是不死不休甚至玉石俱焚的局面。《倚天屠龙记》里的明教和六大派之争,死了多少人?若不是张无忌学了绝世神功,适时出现,化解纷争,明教核心力量难免全军覆没。《笑傲江湖》里的日月神教和其他教派的打斗,也是仇杀连连,兵连祸结。

三 世家仇怨
门派有世仇,家族也有类似的仇怨。比如《雪山飞狐》里的胡家和其他三家的争斗,就是为了此。胡一刀和苗人凤本来同是豪勇盖世的英雄人物,本来也可以成为肝胆相照的好朋友,就是因为了一个世仇,不得不兵戎相见,最后胡一刀夫妇横遭枉死,又让胡斐出来替父报仇,仇恨再续。

四 口舌祸殃
武林中人,火气普遍不小,很多时候某些人一句不慎,就有可能引来杀身之祸,造成仇恨。江湖里有很多无恶不作、又或者是喜欢迁怒旁人的,比如《神雕侠侣》里的李莫愁,《倚天屠龙记》里的阿紫、丁春秋,《射雕英雄传》里的欧阳锋等,都没少杀因口舌而招祸的人。最倒霉的该算那个店小二,只因称呼了句“您老人家”,就被李莫愁一拂尘扫死。

五 情债纠缠
通常都说“爱的反面就是恨”,武林里因情爱纠结而造成的仇恨同样数不胜数。《神雕侠侣》里的裘千尺和公孙止,《倚天屠龙记》里的周芷若和张无忌,《侠客行》里的丁不四和史小翠与白自在,以及梅芳姑和石清,不都是因为这些没来由的孽债,造就的无边血劫。最典型的莫过于李莫愁,为了不被人爱,杀了多少无辜之人,造就了多少仇恨?

六 政治民族
国家民族的争斗,也会引发大量的江湖仇杀。比如《书剑恩仇录》里的红花会和朝廷高手之间的争斗,还牵涉到了福建少林等多个门派进来;《飞狐外传》更加,朝廷直接卷入江湖中来,企图把天下门派一网打尽;《倚天屠龙记》,虽然是明教和其他门派所谓的正邪之争,但到了后来,还是成为了民族和国家之间的争战。

六 乱七八糟
还有很多其他乱七八糟引发仇怨的争执,比如池鱼之殃,江湖里的仇杀经常会涉及无辜;又比如夺宝之争,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因家有宝物而遭劫的可也不在少数;还有替人打抱不平惹祸上身之类的仇怨,以及不准人家打抱不平也同样引火上身的仇怨。总之就是江湖啥事都有,什么人也都有,只要江湖走,难免不招仇。
作者: 大道不空    时间: 2015-12-3 09:54

好师傅和坏师傅(重读金庸系列评论之七)

学武之人最需要的,一是自己的悟性,二是有个好师傅,有个好师傅指路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师傅如果指错了路呢,那么就不仅仅是学不好武艺的事了。

一 洪七公
郭靖原来的师傅是江南七怪,这七个人武艺本就不高,又不懂得教人武艺,所以郭靖跟他们学了好些年,武艺仍差劲得很,即使有了马钰暗中帮忙,也作用不大。直到遇到了洪七公,短短的数月相处,郭靖真如脱胎换骨一般,武艺陡涨数倍。
教会郭靖武艺是洪七公一功,让郭靖摆脱心理障碍,更是功不可没。如果不是洪七公当头棒喝似的唤醒郭靖,傻小子只怕早就一命呜呼了。

二 风清扬
要说悟性,令狐冲自然是极高的,可是偏偏遇到了一个食古不化的岳不群,教招式,刻板得很;教做人道理,更是口是心非。生性跳脱的令狐冲在岳不群门下,自然学不到高妙武功。幸好面壁思过时遇到了风清扬。老前辈因材施教,为令狐冲打开了武学的另一个天地,独孤九剑一出,天下无敌。

三 灭绝师太
这个老尼姑委实可恶,自己心胸狭窄,偏激很辣也就罢了,却硬将自己的暴虐性格传染给全峨嵋派。周芷若一个好好的姑娘,就这么给毁了。丁敏君以及其他很多峨眉弟子,又何尝不是因为近墨者黑?纪晓芙更是冤枉,碰到这么一个师傅,枉送了性命。

四 成昆
成昆之恶,那是天下少有,谢逊碰到这么个师傅,也只能说是命中注定。竟有这么残暴的师傅,淫徒妻女,灭徒全家,更挑拨江湖中人,群起与自己的徒弟过不去。有师若此,夫复奈何。

比对一下这四人,两恶两善,教出来的徒弟也是善恶迥异。所以说教育何等重要,像周芷若、谢逊原本都不是什么邪恶之人,就因为跟了个恶师傅,也走上了邪路。
作者: 大道不空    时间: 2015-12-3 09:55

解析岳不群(重读金庸系列评论之八)

一提到岳不群,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立刻想起“伪君子”三个字来,换句话说,就是“伪君子”岳不群,或者岳不群“伪君子”这两个词一定会是同时出现的,岳不群就等同于伪君子,是伪君子的最具代表性的形象。

但事物是一直发展的,人也不会是一成不变,岳不群这个伪君子形象是一开始就有了呢,还是后天的改变?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们先姑且认为他是一开始就是个伪君子吧。

前边写过一篇《女怕嫁错郎》的文章,里头提到了好几个选错对象的女子,但没有包括嫁给岳不群的宁中则,有人提出最嫁错对象的应该是宁中则,其他人反而没那么失败。

其实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也想过宁中则的,但后来我一想,宁中则和岳不群的爱情故事其实倒未必是一开始就是个悲剧的,他们既有美好的开始,也有不错的婚姻生活。至少在岳灵珊长大之前,他俩的生活应该还是比较和谐美满的。虽然说岳不群善于伪装,可宁中则不是,如果他们的婚姻生活一直不和谐的话,那么宁中则多多少少也会表现一点不满出来。

夫妻不和谐, 感受最直接的一定是自己的子女,可是少女时代的岳灵珊娇憨、单纯、天真,显然日子过得很开心。令狐冲从小就被岳不群、宁中则收养,亦子亦徒,加上其他一群师兄弟,从前的日子基本上都是过得比较舒心的。

所以这么看来,岳不群的伪君子也许是一直就隐藏着的天性,但以前并没有在人前展露出来,也没有后边的那么凶残。他的伪君子面貌直到抢夺林家的辟邪剑谱之后,才被逐渐撕下来,恶的一面也是在这以后才显现。

那么,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转变呢?这里书中并没有交代,但宁中则曾对此有过一种推断。有可能是因为日月神教或左冷禅野心的威胁,逼得岳不群不得不铤而走险,明抢说不出口,就暗夺;不过也可能还有其他一些原因,比如受了辟邪剑谱的诱惑,宝物是会让人贪婪,让人迷失本性的。

还有一种可能性也许更大。华山剑、气二宗的争斗来源已久。当年一场恶斗,双方死亡无数,气宗虽然最终获胜,但也只是惨胜而已,没剩下几个高手来,剑宗倒还留了一些人,比如调教出成不忧等人的剑宗高手,还有个更厉害的角色风清扬没有出来,而他之所以没能参与论剑,也是因为气宗的阴谋调开了他。

岳不群貌似是没有直接参与这次仇杀的,但相信他也从师傅那里听到了相关经过,很有可能他虽然是气宗门下, 但心里一直有剑宗更厉害的影子存在,否则又何必调开风清扬呢,自然是明知若风清扬在场,气宗一定不敌的。因为有了这种潜意识在,岳不群其实是更相信剑术的威力的,所以一听说林家有如此厉害的辟邪剑法,就忍不住要出手抢夺啦。一有了邪念,贪欲大增,就开始不择手段起来。而辟邪剑法本身就邪得厉害,岳不群练了剑法,本来就不纯的心境更加失常,从此本性全非,为恶愈甚。
作者: 大道不空    时间: 2015-12-3 09:55

缠夹不清的搞笑人物(重读金庸系列评论之九)

金庸很善于描绘配角形象,各种类型的都有,尤其是那些有些缠夹的喜剧人物,尤为出彩。这也是他写作的一大习惯,基本上每部长篇作品里都有这样的人物出来,为紧张血腥的江湖生涯增添了很多笑料。
记得当看83版的港剧《射雕英雄传》,最喜欢的就是那个周伯通,实在可爱得很,以至于看到他甚或想到他的形象,都忍不住要笑。

一 周伯通
老顽童周伯通,名副其实,是个毫无机心永远都长不大的老小孩,年纪一大把了还会和小孩子们一起玩打弹子游戏,玩输了居然还耍赖,委实有趣得很。值得说一句的是,这样的人物现实生活里确实有,以前我小的时候邻居有个和我同龄的女孩,这个女孩还是我的同学,但我和她关系一般,和她父亲关系倒挺好,因为她父亲经常和我们一起玩各种小孩子的游戏,其中就包括了打弹子。
老顽童这样的性格可谓是人见人爱,老的小的,精的傻的,单纯的有心机的,都和他能混到一块。但他这样的性格,虽然自己活着很痛快,其他人可没少受他的罪。郭靖虽然是他义弟,可就没少被他连累。当年在桃花岛,他胡说八道,不但害得郭靖娶不到黄蓉,还差点和洪七公一道,命丧大海。在西域边陲的某间小屋里,周伯通童心忽起,要和欧阳锋、裘千仞一起围攻郭靖,为的只是个好玩而已,也差点将郭靖给害死。
不过老顽童尽管调皮捣蛋,但确实毫无害人之心,也无名利之心,所以黄药师等人一致认为他才是王重阳之后的天下第一,这个称号既赞他武功了得,更赞他的一片童心。

二 桃谷六仙
光比缠夹不清,老顽童周伯通要遇到了桃谷六仙,估计也只能甘拜下风。这六个好辩成性的家伙,又自以为是的紧,一张嘴从早到晚说个不停。而且专门找人话题中的漏洞,找不到就东拉西扯、强辩一通。而且似乎心中毫无正邪之分,是非之分,反正逮谁就和谁过不去。
这几人的武艺虽高,但和周伯通一般,也是些完全不通事务的人,往往得罪了人也不自知。比如他们难得做一次好事,要救令狐冲的伤。结果却因没法达成共识,各执一端,却害苦了令狐冲。
也算令狐冲命中该有此一劫,六道真气本来已经搞得他鸡毛鸭血,又来了个同样搞不清状况的不戒,又给他体内加了两道真气,可怜令狐冲,好好的一个潇洒男儿,硬被这几个缠夹不清的家伙搞得死去活来,几乎丧命。

三 周颠
比起周伯通、桃谷六仙等人来,周颠大概要算比较正常点,也还有点脑筋。不过他同样有点缠夹不清,好辩成性。
他最喜欢辩论的,莫过于找杨逍了,而且辩论不讲手段,动辄人身攻击,若不是杨逍好,屡屡相让,周颠估计早就去见阎王爷了,至少也被打成废人一个。他后来明知杨逍是让着自己的,心里仍要骂他一句:“原来这个龟儿子一直让着我的,我比起杨逍这个龟儿子差了那么大一截。”骂归骂,但他总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也算相当可爱。

四 段誉
段誉是典型的聪明脸孔笨肚肠,不过比起前边三人来,他的缠夹又不一样。他的缠夹不清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上,一是漂亮姑娘。段誉见了漂亮姑娘就头脑发晕,连自己的命也可以不要了,虽然说是天生情种,但他的所作所为也确实让人有些发噱。另一点就是武功上面,没见过谁武功这么高,却时灵时不灵的,而且还没半点武林高手的样子,说投降就投降,说逃跑就逃跑,也真是有趣得紧了。

再还有瘦头陀、老头子、傻姑等一些人物,也都是各有各的缠夹,却又各有各的风采,金庸写人物的功底确实不俗。
作者: 大道不空    时间: 2015-12-3 09:55

倾情难遇识情者,流水空载如水愁(再读金庸系列评论之十)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这世间总有许多阴差阳错而导致缘分错失的无奈,男女间的情爱尤其如此,金庸笔下的情爱故事,似乎总是离多聚少,恨多爱少,更是惆怅无数。略为盘点一下金庸作品里的郎无情、妾有意的故事。

一 程灵素:空付相思难忍泪,只怜消瘦不倾心
说到程灵素,相信绝大多数的读者都会和我有差不多的慨叹,多好的一个姑娘啊,也该是一个很好的妻子,怎么竟然就成为胡斐那傻小子的妹妹了呢?其实胡斐爱错了人,也不能说他不是,毕竟爱情本来就叫人盲目。只能怪程灵素晚了一步,落在了袁紫衣之后,胡斐不但不是无情人,反而是一个痴心情长者,一旦爱上了袁紫衣,程灵素便是再有万般的好,他心里也只能是袁紫衣一个。只苦了个程灵素,如水情长无处诉,遍逐流水却此情。既然得不到情,那就为情而去吧,爱得真挚,走得自如,虽然为其之死扼腕长叹,但那卓约风姿长留记忆之中。

二 郭襄:当年不懂相思意,此后难消寂寞愁
郭襄爱上杨过,原本是一桩因为少女追星、仰慕英雄的单恋故事,这种事情世间原本也不少。只不过郭襄既遗传了外祖父黄老邪及母亲黄蓉的天生痴情,也传承了父亲郭靖的豪勇侠义,为情为义皆不惜一死。而且其爱得深挚,爱得真实,既知杨过和小龙女已是夫妻,所以虽然倾慕杨过,却未有半点瑕念。只是爱情来得如此仓促,挡不住,抛不下,转眼间红颜已是鬓发如雪,英雄亦化白骨成灰,此情依旧,万载不休。还有那程英、陆无双、公孙绿萼等一干好女子,皆被这情所困,空叹也:岁月空将昨日老,谁人能解此心忧?

三 阿九:愁肠百转心余恨,往事千结泪染襟
阿九,明朝公主也,虽然不是草莽间绿林英雄,却也是侠肝义胆、豪情过人;且又是娇俏红颜,温婉女子,文才武略、英风侠怀,江湖儿女中少见,本该是人见人爱。可惜亦如程灵素一般,见君恨晚,相知难爱。可怜天下好儿女,身在江湖莫动情。情之一物,着实害人不浅啊。与其际遇依稀相仿者,尚有木婉清、李文秀等,皆是天意如此,有缘无份,奈何也?

四 李莫愁:只缘情系不能解,方叹劫生未可消
李莫愁为祸江湖,作恶万般,到头来情花毒刺遍体,临死时还要深受业火烧身之苦。死前尤自深念那负心薄幸的男儿,歌自痴痴,情仍依依:“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后人读此,虽亦深恨李莫愁迁怒旁人,行凶作恶,但夜深人静之时,有时却也难免为之一叹:“魔非魔,道非道。正气消,邪心闹。情之一物谁能懂?但见凄伤少见笑。”再有便是那梅芳姑、周芷若、康宝等人,因情生恨,因爱生仇,叫江湖平生风波无数,情苦如此,亦叹之:孽缘最将红颜老,情债化为碎梦刀。
作者: 大道不空    时间: 2015-12-3 09:57

从江湖到朝廷(重读金庸系列评论之十一)

一直都认为《鹿鼎记》是我最喜欢的一本小说。想想自己也觉得有趣,我最喜欢的文学类型,就是对联和武侠小说,两者并列第一,不分伯仲。所以我最喜欢的小说肯定就是武侠小说,但仔细分析,说《鹿鼎记》是历史小说更多过于像武侠小说,所以是不是很有点意思。最喜欢的本该是武侠小说,但偏偏我最喜欢的却是一本不像武侠小说的武侠小说。

客观点分析,《鹿鼎记》里的武侠因素还是比较全的,情仇爱恨四大要素一个不少,武与侠两大核心也都全,确实能归入武侠小说的范畴,但里头的很多方面却又超出了纯粹的武侠小说,比如这里头的武和侠所占的比例都很小,尤其是侠,更少,按理说一个没什么侠义精神的武侠小说是很难让人喜欢的,而一个没什么侠义面貌的小说主角,也很难让人喜欢。可是喜欢《鹿鼎记》的人很多,喜欢韦小宝的人也很多。

韦小宝是谁,金庸给他的定义是一个不学无术的小流氓,不对,应该说是一个“不学有术”的小流氓。

韦小宝确实很聪明,一个本来没受过任何教育、甚至连家庭教育也严重缺乏的市井小人,却能够在朝廷和江湖里都如鱼得水,脚踏多条船,游刃有余。若没有过人本领,如何能混得如此自在?

韦小宝有哪些本领?不妨来分析分析。

一是头脑灵活,颇有急智,能随机应变。韦小宝因为没啥武功,也没啥背景,只能靠自己的脑子来争取个人利益,他有多次遇险,均能凭借机智化险为夷。
二是口才极其了得,三寸不烂之舌,堪有当年诸葛孔明之利。所以不论是朝廷上的皇帝、王爷、大臣,还是江湖里的教主、高手、反贼,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等本事不是常人所能有的。

三是讨人喜欢。韦小宝生性本就慷慨仗义,得人尊敬,赵良栋、王进宝等人也正是因为他的仗义慷慨而甘心替他卖命;再加上他不光能说话,而且很会说话,善于夸奖人。一个善于夸奖人的肯定比只善批评人的朋友更多;而且韦小宝还生性大方,对朋友和属下对非常够意思;韦小宝还很幽默,常逗得人家哈哈大笑。这样的人,又怎能不让人欢喜呢?

韦小宝其实真不是传统意义上说的那种豪勇盖世、正气凛然的英雄,他绝不古板守旧,擅长的便是见风使舵,也只有这种人,既能在尔虞我诈的朝廷里出人头地;但他又很有江湖中人尊崇的义气,所以他又能获得不菲的江湖地位。

其实,我们活在世界上,倒有必要学学韦小宝这种有原则的厚黑精神,不忘大义,小节或以不拘。
作者: 大道不空    时间: 2015-12-3 09:57

从《鹿鼎记》看治国之道(重读金庸评论系列之十二)

一直都认为《鹿鼎记》像历史小说多过于武侠小说,金庸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他有说过,这本小说有点借书喻世的味道。
政治话题,谈来容易枯燥,但如果放到小说里去品味,倒还颇有些意思。
康熙无疑是个好皇帝,要论历史排名,至少能排进帝皇榜前五名。康熙治国时间很长,留下了很多故事,这些故事很多也都体现在了《鹿鼎记》一书中。小说里的康熙虽然是配角一号,但出彩程度殊不逊于主角韦小宝。

康熙治国之一法:任人唯贤,识人得法。韦小宝是个不学无术的流氓,韦小宝自己也承认自己没什么本事,但为何他能屡屡为康熙立下大功呢?每个人都有自己本事的,韦小宝当然也不会全无本领,只不过他的本事要看用在什么方面。他所长的,既能说会道,擅长搞笑;也能团结同仁;而且胆子倒也不小,能够在某些时间做到不屈,针锋相对。所以做些什么谈判之类的活,挺适合。他又有随机应变的本领,所以能派去一些危险地方做些打探情报之类的本事。韦小宝如此,其他官员亦然。比如施琅,原来是个叛逆,康熙看准了他的本领和弱点,最后派上战场,一战成功。
不同人,派往不同地方,而且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康熙在这个人员管理方面确实做得很出色。现在管理学不也提倡,老板就做老板该做的事就行,比如选派合适人员担任不同岗位,用不着事必躬亲。能把人用好,管理也就成功了一半,做企业如此,治国家也差不多。

康熙治国二法:体恤民情,关爱百姓。在最后几章里,康熙曾和韦小宝讨论过一些治国之道,说了他的几个治国要点。一是传自顺治的“永不加赋”,保障民生不受剥削太过之苦;二是勇于反省自己,比如他想到建国初清兵屠城之苦,心下不忍,所以下旨减免扬州、嘉定等地三年钱粮;又比如台湾遭灾,他下令内府省吃俭用,为百姓捐款。百姓是水,朝廷是舟,康熙深明此点,所以他说“施政之要,以不扰民为上”,又说“老百姓安居乐业,就是皇帝最大的开心”。

康熙治国之三法:有自知之明,行辩证之道。康熙很清楚自己的长短,知道什么时候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宜做。比如刚和吴三桂交战时,他不太懂得兵法,所以放权让一些懂兵的将领去作战,他则详细询问每战的得失情况,实战中学会了兵法;然后再授意韦小宝,如何用兵,打败了骄横凶恶的罗刹鬼兵。而且他很明白一个道理,就是不分满汉蒙回,各种子民尽量做到一视同仁;同时又知道不信谗言,懂得分析好坏。所以鳌拜会大兴文字狱,康熙却对此点深恶痛绝。因为他很清楚这个辩证道理,文字和政治制度是一样的,都有好有坏,要看如何运用。

康熙治国之四法:恩威并施,赏罚分明。康熙在这个方面做得很好。别说韦小宝这种亲信,哪怕就是韦小宝家里的马夫,因为帮助擒捉吴应熊立了点小小功劳,他也能想到封赏一个把总让他做做。由此可见他是非常了解人性的,知道赏罚的重要性。而且做管理的,一定要有权威,也不能太好说话。所以康熙虽然非常重视韦小宝,但该骂时照骂,该罚时照罚。让韦小宝服服帖帖。韦小宝这等天生无赖也服帖,就不用说其他人了。所以朝廷上下,都赞赏康熙的英明,国家也就自然而然的吏治清明,国富民强了。
作者: 大道不空    时间: 2015-12-3 09:58

韦小宝的求偶之术(重读金庸系列评论之十三)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阴阳互易男女相吸。这个男追女之事,原是天数早定,无可厚非。何况武侠小说本来就是情仇爱恨一个不能少,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

现代人写小说,容易有现代人的思想融入在内,比如追求一夫一妻制度。其实古人倒不是如此,讲究的是三妻四妾,但因为金庸是现代人,所以写出的小说里,主人公通常也都是一个妻子。只有刻意颠覆金庸作品风格的收篇巨著《鹿鼎记》,可能是个例外,里头的主人公居然取了七个老婆。而且各个如花似玉,享尽人间艳福。

当然,这等美女也不是予取予求的,既要机缘凑合,也要有出色的求偶本领才行。韦小宝能娶来这七个老婆,可也真没少花力气,尤其是那个阿珂,几乎把性命也都送给了她。那韦小宝究竟是如何追到这七个老婆的呢?

论及韦小宝的求偶之术,大约可以总结出这么几招。

一是能说会道,而且很幽默。鹿鼎记里常可以见韦小宝说话,逗得其他人哈哈大笑的场景,无论是高高在上的康熙以及王公贵族,还是骄横凶恶的洪安通,哪怕是正处于和他敌对仇视中的桑结、葛尔丹,都有过被他逗得开怀大笑的经过。而幽默感,正是男子吸引女性的一大法宝。

二是会拍马屁。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这话虽然不中听,却是不争事实。女子可能更爱听异性的吹捧之词,也许更应该说是哄女子开心的言辞。女人是要哄的嘛,喜欢听些甜蜜和赞赏的话。韦小宝的马屁功夫天下间少有人及,哄的女儿家晕头转向,当不在话下。而且不光会说,其实韦小宝有时也挺细致的,比如他会去买点甜品逗阿珂开心,会去帮方怡拿回刘一舟给的银钗之类的。既会说话讨人欢喜,又有实际行动哄女儿开心,这也是韦小宝追美女的看家本领。

三是痴心。这里肯定要有人发表不同意见,韦小宝就一好色之徒,哪来的痴心?错啦,其实韦小宝好色是半点不假的,但他的痴心也很真,尤其是对他最喜欢的阿珂,更是痴心到连自己性命都可以不要的份上。为了阿珂,他无所不用其极,而且发誓不娶阿珂做老婆就下地狱千刀万剐,要知道他平常发誓通常都要先做点手脚的,但对于此事,发誓千真万确,全不搞鬼。女子喜欢人哄,又怕人痴心一片,纠缠不放。所以阿珂能被他最后追到手,韦小宝的痴至关重要。

四是坑蒙拐骗。韦小宝是个不拘小节的人,他只有一个大原则,就是讲义气,其余的事情都不理,追老婆也是一样。所以为了娶得这些如花似玉的老婆,他坑蒙拐骗偷,无所不用其极。就拿阿珂来说吧,阿珂原先喜欢的是郑克爽。郑克爽当然不是什么好人,但他喜欢阿珂,阿珂喜欢郑克爽,这总不能说是他的错吧。但谁叫韦小宝也喜欢阿珂的,而且发誓要娶阿珂做老婆?所以得罪韦小宝,要遭韦小宝报复是难免的了。韦小宝先叫天地会的人戏弄他,又叫御前侍卫诬陷他欠下赌债,最后连沐王府的人也被他挑拨,来找郑克爽出气。呵呵,这段着实很戏剧,只是郑克爽可就倒了八辈子大霉啦。而苏荃被他得手,则更不像话,竟成了王老虎抢亲。男人不坏,女人不爱,这句话放在韦小宝身上是再恰当不过。

五是慷慨大方。有些女人最喜欢见到的,就是男人掏出钱包买单时的那种潇洒豪放劲,而一个男人如果小气抠门,则往往被鄙视成极品男。韦小宝很有钱,而且既会捞钱,也舍得花钱,对朋友兄弟,都是一掷千金,眉头不皱一下。对自己心爱的女人,那更是豪阔无比,比如为了骗沐剑屏开心,一下子捣碎价值九百两银子的珠子,大方若此,谁不动心。若是在现代社会,他肯定会时常给老婆买名牌啦。

韦小宝的求偶术花样多变,先总结到这里吧。
作者: 大道不空    时间: 2015-12-3 09:58

江湖不好混,政客不好当(重读金庸系列评论之十四)

《鹿鼎记》里写到了很多朝政方面的事情,其中有个很有些研究意思的是多次提到了该如何当官。照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如何才能当个吃得开的政客。

一 朝里有人好做官。
吴三桂贵为王爷,但身在西南,朝里无人说好话。那韦小宝是康熙亲信,虽然收了吴三桂无数好处,不但不替他说好话,反而给吴三桂栽赃陷害,把他送人的礼物也都拿来作为自己对百官的示好。吴三桂身有反骨不假,但如果朝里有人替他说说好话,也不一定会落得如此下场。那个施琅,本来投闲置散,后来因为韦小宝需要他,一力保荐,遂封侯挂帅,立下大功。朝里无人莫做官,朝里有人好做官,真是半点不假。
如今社会上混得好的,不也大都是非官即贵吗?要想做番大事业,不管在朝在野,搞好政府关系,是混江湖的第一要素。

二 花花轿子人抬人。
韦小宝擅长溜须拍马,见风使舵。其实做官的一大窍门也正是花花轿子人抬人,反正说好话又不要本钱,你夸人,人夸你,多个朋友多条路,对自己好处远多于坏处。如果四处树敌,万万不可。而且说好话要懂得察言观色,不能哪壶不开提哪壶。韦小宝小时候吃过扬州禅智寺和尚的亏,曾立誓要铲除禅智寺的芍药胜景。布政司慕天颜一番巧言舌辩,说好话,拍马屁,终于让韦小宝心气大顺,去了这口恶气,也就保存了这片胜景。吴之荣也想拍马屁,但硬把韦小宝跟吴三桂相提并论,韦小宝本就讨厌吴三桂,又知道他即将大祸临头,吴之荣马屁拍到马腿上,最后自己吃亏,在所难免。
说话是很需要技巧的,所以现在社会上混的那帮名流显贵,一百个有九十九都口才了得,能说会道。而且深懂互相吹捧之道,互相标榜,既夸了人,又自高了身价。那些个所谓的峰会、论坛,很多时候就是这样来的。

三 做清官要比赃官更奸。
康熙谕旨准备弃台,韦小宝授意施琅上京抗辩,就对施琅说过一番话:“老施啊,你要做清官,可不能让大伙都跟着你做清官啊。”哈哈大笑,笑得施琅面红耳赤,终于痛悟前非,决心补过。施琅做清官有错吗?当然没错,不但没错,而且值得大力推崇。但有时候做赃官也真是没法子的事,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人家都做赃官,你一个人做清官,人家不弄你下台才怪。所以有时候也只能随波逐流。但是不管你是清官还是赃官,一心为老百姓做好事,那就是好官。但是,如果你想做个好官,前提是你得做官,得保住你这个乌纱帽。
在江湖混,不能太自以为是,有时候只能提高自己混江湖的能力,适度改变一下自己的行为。

江湖不好混,政客不好当,其实朝政里要比江湖更乱更黑更险恶,所以政客要比江湖人,日子更不好过,也得更小心才是。
作者: 大道不空    时间: 2015-12-3 09:58

刀剑之外别有江湖一(重读金庸系列评论之十五)

江湖里有什么,有刀光剑影,有爱恨情仇,当然还有侠义和仇恨,以及形形色色的人物,跌宕起伏的武林故事。这样的江湖已然多姿多彩,幻化万端。但有这些就足够了吗?江湖里若是多些其他的色彩和内容,岂不是更有趣得多?
那么,江湖还能有什么?其实江湖里还有无数让人欣喜的内容,尤其是金庸的江湖。在武人的世界里,也有诗词歌赋,也有琴棋书画;在俗人的世界里,也有珍馐美酒,也有风花雪月;在粗人的世界里,也有历史纷争,宫廷风云。这里的一切一切,共同组建了金庸笔下分外多彩的江湖。
这里的东西能总结的就多了,限于篇幅,分几个文章来展开。


一 江湖人的诗词歌赋

金庸是文人,有着一般武侠作家难及的传统文化底蕴。这种文化底蕴和文化素养,也会习惯性地在他的江湖中展现出来。

金庸把诗词歌赋及对联巧妙地穿插在小说里的各处。他将诗词通常用在四个地方。

一是一些小说里的标题。比如《天龙八部》,每一章都用一句词,每一册合起来就是一首词,这种做法其实很难,因为诗词有诗词的要求,每一句既要符合文章内容的需要,合起来又得有一定关联,否则词就不成词了。而且格律和谐,音韵到位,做到这些真的不容易。还有一种做法是集古人之句。比如《鹿鼎记》,就用了他祖宗查慎行的格律诗集句作为每一回小说的标题。这种做法也是大不容易,要从那么多句子里找到合适的标题,有如大海捞针。

二是作为一种情节的补充内容。比如《射雕英雄传》里黄蓉和朱子柳斗智,就提到了孔孟之学,提到了谜语对联,还唱了散曲《山坡羊》。说到山坡羊,不少人给金庸拍砖,嘲笑他元曲宋用,站在历史角度上,金庸自然犯了点错误,但其实无伤大雅,只要曲子好听,又符合内容需要,偶尔张冠李戴一把,又如何呢?反正金庸又不是在做考古和写历史故事,只是小说而已。又比如《天龙八部》里的最后部分,王夫人用诗词填空的办法引段正淳入觏,却误中副靶,让段誉上了钩,也因此揭穿了段誉的真实身份,生出了若干故事。

三是一些章节或者故事的引言。比如《神雕侠侣》,以欧阳修的一阕《蝶恋花》开篇,这是一曲描绘采莲女的相思之调,以此引来李莫愁的悲情感慨。而小说里,李莫愁的“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之句,更是贯穿文中大部分内容,定下了全篇苦情戏的基调。又比如《倚天屠龙记》,开篇即以丘处机的一阕词《无俗念》作引,说的是郭襄怀念杨过和小龙女,故而吟诵这阕描绘小龙女冰雪之貌的古词,若无之番怀念和悲情,也就没了后来的峨眉和武当,也就没了张三丰和张无忌,当然也就没了《倚天屠龙记》的故事。

四是把诗词歌赋对联等文学体裁当作了小说里的一个背景或者一个道具。比如《连城诀》里,把诗词直接化入剑招,形成一套《连城剑法》,而且这部《连城诀》还藏有一个大宝藏的秘密。又比如《侠客行》,《侠客行》本身就是一套神奇的武术,江湖上的赏善罚恶令,每隔十年的腥风血雨,无数高手的神秘失踪,皆与这套武功息息相关。

金庸小说里用到的古体诗词,基本都是前人之作。原创作品不多,但《天龙八部》的章回标题应该是其自创之作(这个我没考证过,不知是否金庸原创),不管是与不是,从小说里看到的诗词故事和内容,金庸对古典诗词对联一定是非常有研究的,只是他比较低调,自认创作水平不高,所以不敢妄自把原创诗词穿插到小说里罢了。为的是不破坏了小说的整体美感。
这既是金庸的谦抑,也能体现出金庸的细致来。这种谦抑和细致,都值得后人的敬仰和学习。
作者: 大道不空    时间: 2015-12-3 09:59

刀剑之外别有江湖二(重读金庸武侠系列评论之十六)

江湖里有什么,有刀光剑影,有爱恨情仇,当然还有侠义和仇恨,以及形形色色的人物,跌宕起伏的武林故事。这样的江湖已然多姿多彩,幻化万端。但有这些就足够了吗?江湖里若是多些其他的色彩和内容,岂不是更有趣得多?
那么,江湖还能有什么?其实江湖里还有无数让人欣喜的内容,尤其是金庸的江湖。在武人的世界里,也有诗词歌赋,也有琴棋书画;在俗人的世界里,也有珍馐美酒,也有风花雪月;在粗人的世界里,也有历史纷争,宫廷风云。这里的一切一切,共同组建了金庸笔下分外多彩的江湖。
这里的东西能总结的就多了,限于篇幅,分几个文章来展开。

二 江湖人的琴棋书画

        金庸的武侠小说喜欢写历史,尤其是长篇小说,长篇唯一的一个例外,大概就是《笑傲江湖》,基本上把历史背景全部撇开。但也正是因为如此,《笑傲江湖》可谓是金庸最纯粹的武侠作品,也最能体现出金庸武侠小说的魅力。

        《笑傲江湖》写到的内容极其丰富多彩,琴棋书画便是其中彰显功力的几处亮点。

        尤其是在梅庄,梅庄四友分别精通琴棋书画之道,大哥黄钟公,好琴;二哥黑白子,好棋;三哥秃笔翁;四哥丹青生,好画。向问天有备而来,投其所好,分取琴棋书画结人士公认的绝品之作来引诱四人与令狐冲斗剑,从而实行计谋,救出了关在梅庄地牢里的任我行。此段真是极其精彩,让读者饱览了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

《笑傲江湖》本身就是一绝唱乐曲,琴箫同奏,魅力无穷,书里写到的曲洋、刘正风、任盈盈、绿竹翁、莫大先生以及黄钟公、令狐冲等人,皆是音乐好手。

说到中国音乐,金庸还在其他小说里多次出现,比如《天龙八部》里的阿朱就极其擅长演奏乐器,段誉也是知音之人;又比如《倚天屠龙记》,那个杨过的后人黄衣女子出场时即以音乐为背景,多半是个好乐之人,而一开篇时的郭襄与何足道,也是通过音乐相识的,《空山鸟语》,《百鸟朝凰》,二人一般的寂寞。

书法也在金庸作品里多次出现。比如《倚天屠龙记》,张三丰蕴武功于书法,将一套《屠龙笔法》神功藏在二十四字之中,传给张翠山,而张翠山也正靠了这套蕴书法于内的武功逼得狂傲无匹的谢逊认输,方保留了自己和殷素素的性命。至于《侠客行》,虽然说武功是藏在李白的诗《侠客行》中,但那武功却也是通过书法而展现的。

棋亦然。古人说棋,通常都指的是围棋,而非象棋,金庸的作品也是如此。《天龙八部》,无崖子欲觅传人,就是要靠解开一个围棋“珍珑”,方能入围,虚竹呆头呆脑,棋力不高,却机缘巧合,误打误撞地解开此劫,获得了无崖子的青睐,终于学就绝顶武功。《碧血剑》里的袁承志,靠了和木桑子下棋,学了好多怪本领。《书剑恩仇录》里陈家洛常用围棋子做暗器,显然也是好棋之人。

画也是。《射雕英雄传》里的黄药师就是个极好书画、而且也很懂书画的人,他弟子曲灵风被驱逐出桃花岛,为获师傅欢心、重入师门,不惜入大内盗取宝画;而那部《武穆遗书》,也是通过一幅古画里的提示而被郭靖、黄蓉得到的。最有趣的是《鹿鼎记》里的康熙,因为韦小宝不识字,他便用画画来做圣旨通知韦小宝做事。还有便是《射雕》里的瑛姑,用了一幅欧阳锋给的画,逼段皇爷出手治伤。

总之,对金庸来说,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琴棋书画,都不仅仅是陶冶情操、娱乐心灵的东西,而是切实有用的知识,更让小说丰满充实,精彩无限。
作者: 大道不空    时间: 2015-12-3 10:01

刀剑之外别有江湖三(重读金庸武侠系列评论之十七)

江湖里有什么,有刀光剑影,有爱恨情仇,当然还有侠义和仇恨,以及形形色色的人物,跌宕起伏的武林故事。这样的江湖已然多姿多彩,幻化万端。但有这些就足够了吗?江湖里若是多些其他的色彩和内容,岂不是更有趣得多?
那么,江湖还能有什么?其实江湖里还有无数让人欣喜的内容,尤其是金庸的江湖。在武人的世界里,也有诗词歌赋,也有琴棋书画;在俗人的世界里,也有珍馐美酒,也有风花雪月;在粗人的世界里,也有历史纷争,宫廷风云。这里的一切一切,共同组建了金庸笔下分外多彩的江湖。
这里的东西能总结的就多了,限于篇幅,分几个文章来展开。

三 江湖人的珍馐美酒

写此篇前先插点题外话。俺以前也写过篇《金庸、古龙作品饮食小谈》,对这两位大家作品下的饮食稍微进行了一些对比,此贴在搜狐和天涯都发了。搜狐没啥反响,在天涯被人一通乱骂。
很多人都有这个坏毛病,自己没见过的或者自己做不到的就认为是假的;自己不喜欢的,就喜欢说得一无是处,而自己喜欢的就见不得人家说半个不字。
其实不管这些古龙迷如何叫嚣金不如古,但客观评述,金庸的文化底蕴要高出古龙甚多,唯独梁羽生可以比拟,其余的武侠作家均远逊。我也很喜欢古龙的作品,但我认为古龙的武侠小说就是武侠小说,而金庸的不完全是。
题外话说完,言归正传。

金庸是世家子弟,家世殷实。而中国的世家,尤其是富有文化修养的大家族,都对生活品质非常注重。而金庸又是在被誉为美食天堂的香港生活,所以金庸也是个十分懂得美食享受的人,可以说是个美食家。他对美食应该是很有研究的,这点也能从他的武侠小说里看出来。

但凡善吃者,注重的都不仅仅再是单纯的口味,色香味一应俱全,而且环境、餐具、布景、搭配、服务都有要求。烹饪方法也讲究多姿多彩,原料、佐料的挑选也很注重。只有这些都能照应到了,都能品出些门道来,这才能算美食家,否则顶多是个会吃的饕餮之徒,或者说是个喜欢吃的好吃客。

金庸的作品里,饮食已经不是纯粹的饮食了,而是确确实实上升到了一种文化的范畴。《射雕英雄传》里,对饮食一道用了很多笔墨,黄蓉是难得一见的烹调高手,厨艺配以武术,辅以诗词命名,原料精挑细选,厨艺五花八门,搭配丰富多彩;而洪七公则是一个善吃善品的美食家,各种东西都能品出味道和感觉来。而且时常大发妙论,让人眼界大开。

《天龙八部》里的段誉亦然,他是皇室成员,吃惯了山珍海味,所以对王夫人招待他的饕餮大餐,不置可否,却对阿朱、阿碧精致的清雅小吃赞不绝口,这是美食家的典型风格,只喜对的,不喜贵的。《射雕英雄传》里黄蓉还说过寻常的白菜萝卜要比鱼翅熊掌之类的更难烹调。此话也半点不假,白菜萝卜人人都会烧,但要烧得精致到位,别具一格,这就没几个厨师能办到了。至于那些山珍海味,吃来吃去,很容易厌,因为千家万户,烧起来的味道都差不多,显不出厨艺高下水平。

其实中国传统文化,不论是琴棋书画、诗词歌赋,还是珍馐佳肴、美酒好茶,都很注重这个多样化,讲究丰富多彩,变化万端;也注重返璞归真,去芜存菁,要的就是一个雅字,说的就是一个环境。西方人吃饭,也注重这个环境,所以现在国人要吃个气氛,喜欢去西餐厅。殊不知传统文人吃饭的讲究,要比西方人多得多啦,可惜国人自己不好,祖宗的好玩意儿都忘记得差不多了。

说完珍馐佳肴,接着侃侃美酒好茶。

说到美酒,《笑傲江湖》里的两番妙论最是经典不过,一是绿竹翁大侃美酒,二是祖千秋大侃酒具,天花乱坠,精彩纷呈。有些不懂行的人可能又要说金庸是胡说八道了,其实金庸这里固然有自己的即兴发挥在内,但个中都有实指,非其胡编乱造。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至少在7、8千年前就有酿酒的文化遗存下来,经过数千年、各个地方人的继承和发展,酒文化更是发展到让人瞠目结舌的地步。限于篇幅,今日俺就不多写了。

茶是国人的第一饮料,茶文化也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过金庸作品里关于茶的内容似乎不太多,记得起的,他提过碧螺春(俗称吓煞人香),提过龙井,这基本都是江南的名茶,自是与金庸祖籍浙江有关了,家乡的味道仍在记忆里经久不散。
作者: 大道不空    时间: 2015-12-3 10:01

刀剑之外别有江湖四(重读金庸系列评论之十八)

江湖里有什么,有刀光剑影,有爱恨情仇,当然还有侠义和仇恨,以及形形色色的人物,跌宕起伏的武林故事。这样的江湖已然多姿多彩,幻化万端。但有这些就足够了吗?江湖里若是多些其他的色彩和内容,岂不是更有趣得多?
那么,江湖还能有什么?其实江湖里还有无数让人欣喜的内容,尤其是金庸的江湖。在武人的世界里,也有诗词歌赋,也有琴棋书画;在俗人的世界里,也有珍馐美酒,也有风花雪月;在粗人的世界里,也有历史纷争,宫廷风云。这里的一切一切,共同组建了金庸笔下分外多彩的江湖。
这里的东西能总结的就多了,限于篇幅,分几个文章来展开。

三 江湖人的风花雪月
风花雪月,原指诗中描绘的自然美景,可引申为各种风雅闲适或者放浪形骸的生活,可做褒义词,也可作贬义,根据语境而定。
照这个字面上的释义,原来的《刀剑之外别有江湖》的前三篇,写到的都可以归纳到这个风花雪月之中。这里的风花雪月,是中性词,说的是江湖人除了打打杀杀之外的文化和娱乐生活,以及一些五花八门的杂学之道。
除了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珍馐美酒,金庸笔下的江湖人物还有哪些文化和娱乐生活呢?
先一起来看看花吧。爱美之心人人有之,鲜花之美,人所共睹,所以爱花之辈,大有人在。《天龙八部》里有一段关于茶花的叙述,非常有意思,金庸借段誉之口,对茶花大加赞誉。其实茶花确实很美,而且茶花冬春两季都能开放,我家楼下的茶花就在早几天忽然开放,正是这段时间最冷的那天晚上,零下一度的时候。中国古代人,向来对傲寒的花卉有着分外好感,比如腊梅、秋菊,皆是如此,茶花也有着这种不畏严寒、不惧风雪的风骨,确实值得赞赏;而且茶花本身还十分美丽,那就更难能可贵了。《连城诀》里,也有一段对菊花的妙论,很值得一读。
古人常以植物比人,金庸此举倒颇有些古人遗风。通常说来,以竹比君子,以松比义士,以兰比隐者,以牡丹为王族,以菊比雅士,都有独到之处。而金庸以带露山茶比喻美人珠泣,也挺形象。

再来看看易经算术。
段誉是易经好手,《天龙八部》里曾有多次描述段誉借易卜卦之事。易经我也读过几遍,但总觉得似懂非懂,好像不仅仅是一本卜卦算命的东西那么简单,但具体什么东西,说不出来,所以这个话题先一笔带过。
黄药师则是算术达人。中国古代对算术已经有了很多的研究,在金庸作品里也有不少提及。比如《射雕英雄传》里,黄药师传人黄蓉,在黑沼里与瑛姑斗智,就用了很多古代算术知识。这里插句题外话,数学这个话题,一般人用不太到,顶多也就是买东西算算账,普通的算术就能对付。但现在随着计算器和电脑的普及,小学简单的加减乘除的计算也有很多人搞不明白了。
黄药师的那些奇门遁甲之术看上去很玄妙,其实也和数学及物理有着密切关系,通过一些数学计算方位,然后根据人体感官特性等一些物理知识,来制造人体识别的误区,让人上当中计。

还值得一提的是中医药知识。
金庸小说里的名医极多,平一指、薛慕华、胡青牛各个都是神医,还有一些既是毒王,也是神医的,比如无嗔、王难姑、何铁手等。小说里描绘医术的情节也是极多,断脉指穴,针石手术、医药知识,都在文中出现。很多都是有所根据,并非胡编乱造。其实要学内功,就离不开医药范畴里的穴位和脉络知识。至于小说里提到的各类药材,除了那些奇毒、大补灵药是金庸想象得来的话,很多治病的药材倒是都有根据的。

其实,这里四篇提到的所有一切,都构成了金庸笔下别具一格的玄妙江湖,多姿多彩,幻化万端。
作者: 大道不空    时间: 2015-12-3 10:03

金庸的江湖,江湖的金庸(重读金庸评论系列之十九)

花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写完了重读金庸系列评论十八篇。其实最初的计划只准备写十二篇的,但其中有几个点,因为文字太多,分成了数篇,所以最后成了十八篇。

看过了无数名家的武侠作品,始终还是认为金庸是其中最出色的,他写的不仅仅是武侠小说,而是一个生动的、实在的、精彩的、包容万象的人间。虽然比起我们眼中看到的、我们身处其间的人间,金庸的笔下人间要夸大、虚幻了许多,但文学本来就允许夸大的,也需要夸大。金庸只不过把许多人的经历,经过艺术加工,放到了一个或者一群人的身上,所以就显得格外精彩。

正因为如此,金庸被很多人视为武侠界的“泰山北斗”,但是任何一个人,只要到达了一个被无数人推崇的地步,那么也就难免被无数人所攻击,或者是给其挑刺,或者说表示对他的不屑,又或者说他不如某某某多矣,诸如此类的。

但也有不少人,出于对金庸的欣赏、推崇,来研究、学习,以及客观的评论。还有极少数的人,则在暗自努力,争取有一天,也能达到甚或超过金庸的境界。能不能达到或者超过金庸的境界,那实在难说得很,但是相比那些攻击、挑刺、不屑的人而言,后者的心态无疑要平和、自在得多。

但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都让金庸被深深地卷入到了江湖的风波之中;而且不光是在江湖之远的草莽间,就连庙堂上也掀起了对金庸及武侠小说的不断讨论和争执,哪怕是金庸作品已经进入了国家认可的语文教科书中,这种质疑和否定也还长久存在。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金庸想远离风波之外,还是身处风波之中,他自己做出了选择,身处风波之间,心在风波之外。天地无穷宽,江湖无限远。身处天地里,心在江湖畔。

金庸的江湖丰富多彩、风云幻变;江湖的金庸笑看风云、啸傲江湖。其实无论是金庸的江湖,还是江湖的金庸,都足够精彩,足够生动。我们如果能够静下心来,好好研究、静静思考,金庸的江湖和江湖的金庸,都一定会让你有更多的发现。

最后,我想说,我们读武侠,写武侠,评武侠,究竟是为了什么?每个人的答案可能不一样,我的答案呢?我想,可能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一点,是我从金庸那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这让我受益匪浅。
作者: 大道不空    时间: 2015-12-3 10:03

韦小宝的职场之道(重读金庸评论系列之二十)

隔了两三月,终于收拾起了散漫的心情,重拾笔墨,开始读书著文。如今每日工作,路途遥远,途中总会拿起一部小说打发闲暇。那套金庸全集已然读过数十遍,仍是意犹未尽。

记得写这个系列评论的时候,有个版友给过一个意见,说是每篇金庸评论文章都是概述,不甚过瘾。诚然,点到即止,确实是这个系列的一个通病,概述要论,详述也不能少。金庸之作,每次读来都有所获,这段时间重点再读《鹿鼎记》。这部我最喜欢的金庸作品,仔细品味,确实也还有很多我未曾写出的心得领悟,今日慢慢写来,再与各位共享。

韦小宝是金庸笔下的一名迥异于其他侠义江湖中的主人公,他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江湖侠客,而是一名政客。政治人物,普遍都充满了争议性,韦小宝的争议性尤其巨大。一个政客,并不能简单的用善恶来评论,他的成功与否,只能从他的政治道路来分析。

说政治,或许对一般人来说,有些生疏,有些排斥,但是政治也是一种职业。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韦小宝的职场之路吧。

作为一个妓女的后代,韦小宝没有任何的依靠,最容易产生的官二代、富二代、星二代,和他都没有什么关系。他完全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而且是最受人瞧不起的角落里。母亲是个妓女,已然身世可悯;父亲更不知何人,是个被遗弃的孩子。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儿童,很容易走向歧途。何况没什么文化的韦春芳,也不太懂得教育孩子。韦小宝的成长,真可谓是一种奇迹。他打人骂人、偷东西、赌钱作弊,一个十足的街头小混混。如果不是茅十八的出现,也许他一辈子都将在街头无所事事厮混下去,直到被人杀、或者触犯法律被处置为止。

茅十八何许人也,一个江湖不入流的所谓好汉。此人武艺平平,身份地位也都没啥可取之处。但此人却是韦小宝的幸运之星。

中国社会,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要想真正成功,有三大条件,一是有后台,二是有大本领,三是运气极好。像韦小宝这样后台全无的白丁,真正足以扬名立万的本领也不够,他能够获得日后的成功,这个运气因素是十分重要的。

茅十八是他生命中的第一个贵人。如果不是他的提携,韦小宝去不了京城;如果不是他一心要找鳌拜比武,韦小宝进不了紫禁城,遇不到海老公,也就没了日后的所有故事。同理,海老公则是他生命中的第二个幸运星。这两个贵人,可以说将韦小宝引进了职场之路。海老公则是韦小宝的第一个顶头上司。

韦小宝这一生中从来都不缺少运气,尤其是他到了皇宫,有了皇帝的照顾之后。一个什么规矩都不懂的假冒太监,能够得到皇帝的青睐,运气之佳,无以复加。

可是运气固然重要,光凭运气就能混到如此的高位吗?其实,不见得。如果不是韦小宝用机激得茅十八带他进京;如果不是韦小宝用计杀了真的小桂子、毒瞎海老公,他有机会在皇宫里遇到皇帝,还和皇帝因为比武成了好朋友吗?肯定不会。

所以,韦小宝的运气只是他成功的一个保障,但真正具有决定性的,还是他的真本领。

在《鹿鼎记》里有这么一段韦小宝的自评,他认为自己是没啥真本事的,只是靠了拍马才混得加官进爵,而那个不喜欢拍马的赵良栋,则一定是个有真本事的将才。赵良栋确实不擅长拍马,也确实是个有真本领的将才;可善于拍马的韦小宝就真没本事吗?也不见得,起码他有自知之明,更有知人之明。

俗话说得好:“千里马易求而伯乐不常有”,这世界有多少人能有自知之明,又有多少人有识人之明呢?赵良栋久混军营,数十年仍是个副将;施琅打败过郑成功,但久困北京,无人赏识,兵部大员更是一听到他的名字就头痛。还有张勇、孙思克、王进宝等人,也不都是因为韦小宝知人善任,才终于有出人头地的一日吗?

能识人,善用人,更重要的是能服人,韦小宝年纪虽轻,心怀却是坦荡,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所以张勇等人才会甘心为他一辈子卖命。试问现在的职场领导者,有几人能像韦小宝这般识人用人?其实一个真正好的领导,不需要事必躬亲,只要把该做好的事,让适合的人做到位就可以了。对领导来说,会用人比会做事,可能更重要。有了这么大的本事,难道还敢说韦小宝真的只会拍马吗?

韦小宝不识之无,西瓜大的字也识不了一担;但《鹿鼎记》里金庸借陈圆圆的口说了一段话“会作诗的只是小才子,只有有见识有担当的方称得上大才子”。韦小宝确实担得起这“有见识有担当”的六字评语。

更何况,韦小宝的本领还远不仅此。

韦小宝虽然左右逢源,江湖、朝廷都混得开,但是这职场之路,也委实混得艰险无比,有数次死里逃生的机会。他靠了什么?运气是其一,但他的随机应变的本领也是功不可没。比如被桑结两次擒杀,都靠得他使出浑身解数,不但逢凶化吉,还和桑结、葛尔丹拜了把子。又比如洪教主捉住韦小宝,几乎是死定了,他鼓起如簧之舌,说的天花乱坠,硬是给自己说出了一条生路,最后趁机逃到了俄罗斯;然后又在俄罗斯,利用其听来的故事里的计谋,化解俄罗斯的危机,也让自己又获得了一次巨大成功,不但死里逃生,还成了俄罗斯大臣,又为清廷立下大功。

有见识、有担当,随机应变、口才过人,这些本领已经很了不起啦。

《鹿鼎记》里有多次说过韦小宝胆小的场景。韦小宝确实也不是什么“泰山崩于前而面不变色”的大英雄、大豪杰,但他胆小却并非怕事,胆小那是自然反应,但他真要遇到事,其实胆子并不小。如果真胆小,他能够那么镇定地随机应变?如果真胆小,他有那个敢放手用敌方将领的魄力?如果真胆小,他能够一听到吴三桂造反,在其他大臣都惴惴不安的时候,他反而大喜过望?如果真胆小,他敢于脚踏两条船,一边吃着皇宫的饭,一边造着皇帝的反?

所以,在这里,又要给韦小宝再加上一条职场成功的因素,就是胆识谋略均不同凡俗。

有了这许多的本领,再加上非凡的运气,韦小宝的成功并非偶然。

当然,也许有人会说,韦小宝只不过是个虚拟的人物,他的职场之路未免太过儿戏,但是仔细分析,这些却不仅仅只是小说家的即兴创作,偶然之中其实有很多必然,换句话说,有很多值得现实中的人去了解学习的地方。
作者: 大道不空    时间: 2015-12-3 10:04

用人之道,御下有方(重读金庸评论系列之二十一)

韦小宝是个市井无赖,虽然不是什么胆大包天之辈,却也是个无法无天之徒,杀人放火、坑蒙拐骗,就没什么不敢做的事情。此人的优点是讲义气,可以为了义气不贪图富贵,也算难得。不过最后还是因为一个义字,弄得自己里外不是人,只好隐退山林了事。

韦小宝是个喜欢交朋友的人,对待朋友也很够意思,康熙可以说是他最看重的一个朋友。虽然康熙名义上是主子,是上司,但以韦小宝的性格,是不会对上司言听计从的,他整过的上司难道还少了?小时候在扬州丽春院,就没少捉弄妓院的老板;稍大时到了京城,先整翻了直属上司海大富,然后就是宫里的太后等;江湖上的上司——神龙教的洪安通,虽然人人畏之如虎,但韦小宝却也不含糊他,硬是把他整垮。所以说,韦小宝之所以会对康熙忠心,并不是因为这个上司与下级的关系,而是因为他是真心将康熙当成朋友,所以才会愿意为朋友两肋插刀。

但仅仅只是因为朋友之义吗?倒也不尽然。韦小宝的朋友很多,但真能得他如此效力之人,也只有康熙一人而已。这也是因为康熙的用人之道,确实是御下有方。

御人之道,知心为先。要想降服韦小宝这等无法无天之人,首先得了解他的性子。康熙对韦小宝就非常了解。他适合做什么工作,不适合做什么工作,分派得体;知道此人贪财,所以多次给他捞好处的机会。比如公然派其去敲吴应熊的云南竹杠,又比如派他去抄鳌拜的家,诸如此类。

御人二法,刚柔并济。管理韦小宝,康熙基本上是采用的柔和之术,这也是因为深悉韦小宝的性子,但也知道此人有时需要用些强硬点的制裁手段,最典型的莫过于韦小宝从通吃岛返京后,为防韦小宝因私放茅十八再次逃跑,康熙下旨让他将七名夫人、三个儿女都带到宫里,名为奖赏,实为软禁。对待韦小宝可谓是软硬兼施,而且处处想在前边、说在前边,让韦小宝服服帖帖。

御人三法,信任有加。韦小宝是康熙的心腹,既然当他是心腹,那就该给其足够的信任,否则说一套做一套,难免失其心。康熙对韦小宝那是足够信任,连本朝最大的秘密——四十二章经也说与他知道;而且他的信任不光是做,也实实在在地说出来,一句“如果连你也信不过的话,我是没人可以信的了”。这样的话听了确实会让人感动,所以哪怕是韦小宝这样不学有术的流氓,也对康熙感恩戴德。

其实啊,要做一个称职的好上司,就应该有这种让人心服口服的本领。有些人是靠让人畏惧,比如秦始皇,但这样的上司能够得到无敌的威势,但未必能持续长久。所以说刚不可久是很有道理的,毕竟人心都是肉长的,用情感来维系,也许还是比一味的强权规章更有效些。
作者: 大道不空    时间: 2015-12-3 10:05

读金庸、品金庸——顺答金盾及其他质疑金庸者

我原来的计划,是先写完十二篇或者更多的《再读金庸系列评论》文章,然后再写这个外一篇的,当年写《金玲十二钗》也是这么个写法,但如今金盾既然提出一些质疑的问题,并指名道姓叫俺大道来回答,俺便提前写出这个《外一篇》来,既阐述我自己看武侠、评武侠的原由所在,也顺便回答了金盾的问题,以及其他质疑金庸和武侠的相关人等。

我这个系列评论的文章标题为《再读金庸系列评论》。标题已经很清楚说明,我已经不是第一次看金庸了。其实金庸的几部长篇,我基本都已看过二十遍以上,可以说滚瓜烂熟。那为什么我还要去买《金庸全集》,还要再读再评呢?

也许自己是立志于写作之路的缘故,我和其他人看书可能会略有不同,我喜欢将一本好书翻来覆去地读,不同类型的书我阅读的习惯还不一样。就拿武侠小说来说吧,我的看书习惯是第一遍看情节发展,第二遍看人物性格,第三遍看布局谋篇,第四遍看文笔风骨。看完四遍后,一本小说就基本通篇了解了。但我觉得还不够,仍有回味无穷的感觉,所以像金庸这样的大手笔小说,我还会更多次地重读,而且每一遍重读仍旧会有新的收获。

由于生活漂泊以及工作的束缚,这十余年来的职场之路让我改变了很多,其中一点就是人开始变得俗气,失去了很多当年的激情和灵感。但心中的写作之路的梦想仍没有尽断,回想起当年笑傲江湖的豪情壮志,心中也不时感慨,难道我就这么庸庸碌碌走完余生?当然不会甘心。

所以我掏出钱来,购买了一套《金庸全集》,开始重读金庸,重拾昨日的激情和灵思。要知道,我直到高中时候其实还是不喜欢写作的,喜欢写作并孜孜不倦于躬耕笔墨之道,可以说很大程度上都归功于看武侠、品武侠,武侠小说,尤其是金庸、古龙的小说,给了我太多灵感,给了我太多写作的乐趣和激情。

都说武侠小说是成人的童话,我对此深以为然。武侠小说确实有很大一部分是虚构的成分,是根本不可能实现、或者说在近几十年或者几百年内仍然不可能实现的。但武侠小说,在很大程度上又是一种人们心境中的真实反映,是一种将人们的阅历通过叙述、夸张、移花接木、联想等种种修饰手段重新再现的综合性文学体裁。

正因为如此,虽然说武侠小说以虚构者为主,但它又是一种存在很深刻感情寄托的文章,写武侠小说很容易,写好武侠小说的却很难。金庸的小说之所以能如此畅销,不得不说是因为他有了太多真实的感情寄托在内,也因为他融入了太多中国国粹文化的精华在内,寄虚于实,寓假于真,让人觉得亦真亦幻,分不清事实和假想。

站在这个角度上去看,金庸的小说无疑是最出色的,因为他成功地进行了以假乱真,达到了一个极高的文学地步。

曾经听到过这么一句话:“小说里描述的事物绝大多数都是真的,很多时候都是人经历过或者听人说过的一些故事,再加以文学润色而得出来的作品,人其实还没有这么高的想象力。”这句话我觉得是非常有道理的。这就是为什么金庸和古龙的风格会完全不同,描写的人物形象也迥异的缘故。金庸生活的显然要比古龙要幸福,而且他的性格也显然比古龙更包容宽厚,所以金庸的人物常常有一种平静温馨的感觉,而古龙则充满愤怒悲哀或者血性激情。金庸是文人,有着浓厚传统文学气息的古典式文人,古龙则更像他自己笔下的铁血汉子。

但是尽管说武侠小说是人真实经历的再现,是真实情感的寄托,但总有人的想象力在内,而前边又提过,人其实没有那么多的想象力,那么小说里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疏漏,就在所难免了。

既然在所难免,我们何必盯着文里的疏漏不放?放着那些真善美的东西不理会,却硬盯着几处与主题无关的缺陷,与真实情感寄托毫无关系的疏漏来看,不觉得太暴殄天物了些吗?疏漏是要看的,但看出疏漏,并不是为了证明你自己比金庸了不起,而是要帮助你自己写作和分析能力的提高,取长补短,避免自己也犯下同样的过失。所以当有人拍砖说金庸这也不懂那也不懂,我给他的回复是:“你什么都懂,就是不懂金庸写的是有‘成人童话’之称的武侠小说,而不是什么历史或物理课本。”

所以,我们看武侠,不是要揪着某人的错误不放,而更应该要看你能从中学到些什么,或者规避些什么,换句话就是,你为什么喜欢武侠,武侠小说究竟有哪些吸引你的地方?

对我来说,这个道理很简单,原因却有好几条。

首先,武侠小说,尤其是金庸的武侠小说,能给人躁动庸俗的心灵加入一些历史、文化、玄幻等托付的情感,给人一种甚高的文学享受,那种行云流水的文字、抑扬顿挫的激情、开拓飞扬的神采,都是其他文学体裁难以让人感受到的。我们可以通过看金庸,品金庸,体会他寄托在笔墨上的情感,感悟他人生的体会,作为心灵上的一个良师益友,陪伴自己的漫长人生道路。

其次,像金庸这样的大家,文字已经到了一种返璞归真的至高境界,对于我们这种立志于写作之路的人来说,金庸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对象。对一般人来说,任何一条道路基本都是从对前辈高人的模仿而开始的,唱歌如此、绘画如此,写作同样如此。所以我会细细的反复重读金庸,品味金庸,从他的字里行间寻找他能让我吸收的精华,或者说能让我总结的教训,避免自己少走弯路,也让自己有一个更高的追寻目标。

再就是,在武侠小说界里,金庸可以说是一个传统文化集大成者,对我这种同样喜好古典文学的人来说,金庸身上有太多值得自己去借鉴、去学习的所在,他凝练在文字间的情感和道德观念,也同样值得我去推敲。所以在《重读金庸评论系列》里,我提到了好些有关道德、情感之类的话题,比如人物的性格变迁、教育的力量等。这些岂不是比那些所谓的破绽更值得去推敲、去讨论的吗?

金庸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回味品评的所在,但这又是一个不急在一时的活,需要静下心来慢慢读,慢慢品,一味地说人不是,其实只能证明你自己还真得相当肤浅。
作者: 大道不空    时间: 2015-12-3 10:06

金玲十二钗

引言

曹公雪芹笔下的“金陵十二钗”,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可我并不太喜欢看《红楼梦》,总觉得那书女儿气息太重,不太看得下去,因此,我还是更喜欢看武侠些,尤其是金庸的小说。其实,从江湖地位上来说,虽然金庸一直不被所谓的主流文学认可(不过金庸小说这几年已经进入语文课本,应该算件可喜可贺的事情),但金庸小说的影响力怕是比《红楼梦》不遑多让吧。

很喜欢金庸的我,也曾经多次写过有关金庸的评论文章,只是这些年来为俗务奔波劳累,也淡却了读金庸、品金庸的闲情逸致。不过最近在网上玩一些有关百科答题的趣味游戏,做了一套有关金庸小说的题目后,忽然又有了不可遏制的激情,于是,重提墨笔,写写金庸,首先想到的,就是写写金庸笔下的女性形象,于是就有了《金玲十二钗》,意思就是,金庸笔下十二名玲珑剔透的女子。

之所以用十二,而不是十一、十三,只是为了向曹公表达一下敬意,他的《红楼梦》我不是说不好,只是我不喜欢罢了,说不好一定要有个合适的理由,不喜欢就不必要了,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是不?

想到要写这个主题的系列评述文章,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居然既不是最聪明的黄蓉,也不是我最喜欢的双儿或小昭,也不是最漂亮的小龙女或王语嫣,而是那个灵巧过了头,变得有些邪恶的周芷若。想到这里,我自己也觉得有些奇怪,但既然想到了她,就从她写起吧。
作者: 大道不空    时间: 2015-12-3 10:06

第一篇 周芷若

一直以来都觉得周芷若很可惜,也有些可怜,一个本来那么善良的女子,结果硬是被灭绝老尼姑给拖累了,叫她当什么峨眉掌门。当峨眉掌门本来也不算什么坏事,但老尼姑因为痛恨所谓的魔教,又打不过人家,就只好以毒攻毒,用一些见不得光的手段来对付明教。本来以毒攻毒也不算什么,问题是所谓的魔教并不是真的邪恶到底,那里头大部分的人都是光明磊落的汉子。灭绝老尼姑痛恨魔教,只因为他哥哥度量不够,与魔教使者杨逍比武不敌,气死而已。

周芷若本来是个很善良,性情也很柔和的女孩,从她幼时在舟上喂中毒掌不能动弹的张无忌吃饭就可以看到。可是,仇恨是会传染的,在灭绝师太的调教下,峨眉全派都深以魔教为敌,以和魔教中人交往为耻;更可怕的是,老尼姑不光把她的仇恨传染给了周芷若,也把她的暴戾乖张的性情传播给了周芷若以及峨眉全派,由那个号称毒手无盐的丁敏君的所作所为,就可见一斑了。

周芷若当然是有着七窍玲珑心的人物,否则灭绝师太也不会这么看得起她,放着一帮资深的峨眉门人不要,硬是要这个后入门的小师妹来当她的接班人。可是,聪明的人往往也更容易变坏些,加上环境的影响,这种变化就更明显些。

想起来真是非常可惜,周芷若那么好的一个女孩,但因从小亡了双亲,被灭绝带上峨眉山,没有学到半点佛道家的恬淡冲和,却学到了灭绝的偏激暴戾,看她伤赵敏、杀殷离,一连串的恶事,真叫人有些不寒而栗。灭绝啊灭绝,你不光灭绝了魔教中人,更灭绝了峨眉的善良本性,也灭绝了周芷若幸福光明的前程。她和张无忌原本该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想想不是吗?周芷若和张无忌都是孤儿,身世相近,有共同语言;又是自幼相识,郎才女貌,原来的性情也都善良平和,本来真是非常合适的一对;而且若峨眉不那么偏激,明教也不至于像她们想象中的那般邪恶,两派携手,共逐胡虏,张无忌和周芷若,一个明教教主,一个峨眉掌门,也真是门当户对,多么好的姻缘啊。赵敏当然也很好,可是,她和张无忌毕竟有着太多不合适的地方,婚姻日后难免不出问题。

看看周芷若,就该明白一件事,当父母、当师长的人,一定不能仅仅考虑自己的喜恶,得多为孩子着想,否则,孩子的一辈子,说不定就被你的一不小心,给彻底毁了。以周芷若的性格发展下去,很有可能会走向自毁之路。

可惜啊可惜!

可怜周芷若,聪慧恨中埋。金剑峨眉舞,无由断玉钗!

第二篇 黄蓉

前边已提过,黄蓉是我认为金庸小说里最聪明的女主角,既然要写金玲十二钗,自然少不了这个玲珑剔透至极的聪明人儿。

写前先扯点题外话。

刚才修改周芷若篇时忽然想到了星座问题,我想,如果说周芷若是容易变成邪恶的天蝎座的话,另一个姓周的老头就应该是白羊座,他有两大特点,一是想到什么就去做什么,典型好冲动的白羊;二是他外号就叫老顽童,而白羊座的一个共性也就是孩子气十足,不愿意长大的。

这么算来,那么黄蓉该是什么座呢?想来想去,黄蓉应该是双子座人。双子座的人天生好动,脑子聪慧,而且多才多艺,口齿便捷,这几点黄蓉都具备。另外她也有比较鲜明的双重性格,这便是我要着重写黄蓉的一点:矛盾。

如果说周芷若的主体色彩是可惜的话,黄蓉的主体色彩就该是矛盾。

最大的一点矛盾,莫过于如此聪明的蓉儿,却喜欢上了一个愚笨无比的靖哥哥。当然,不是说黄蓉不该喜欢郭靖,郭靖确实是个好同志,也会是个好丈夫,但就连蓉儿她邪门至极、从来不讲究门第之见的黄老邪,也看不惯郭靖的呆蠢,其他人就更难免一发“好一朵鲜花终于插到牛粪之上”的浩叹。

以蓉儿的聪慧,当然喜欢郭靖还是有理由的,起码他对爱情够执着,虽然不太懂得柔情密语,但他能为爱侣牺牲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所以对黄蓉来说,找个可靠的老公还是说得通的,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嘛。不过虽然可以理解,但还是难免有些纳闷,想来想去,也只好归结到,黄蓉或许真是双子座的,有着旁人和自己有时都难以理解的双重性格。

再来看第二大矛盾。黄蓉自幼受她那老爹调教,她老爹的怪癖她学得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她向来以捉弄人为乐。可认识郭靖之后,尤其是嫁给郭靖之后,她像是变了一个人似的,不但不再捉弄人,反而变得乐于助人,甚至不惜为襄阳百姓,与郭靖和其子一道,殉城报国。敬佩之余,也难免想起,黄蓉何以前后差异如此之大?虽然她老爹也讲究忠义,但还没至于到为别人不惜一死的地步。这归根结底,怕也只能说是双重性格使然罢了。

矛盾第三,黄蓉当然聪明,古怪刁钻、刁钻古怪或许都可以做她的绰号,但是她的武功始终是半桶水,倒是那个看上去呆头呆脑的郭靖,到最后倒成了一代宗师。黄蓉练武不努力固然是一大主因,可也说不定就是因为她的双重性格使然,所以学喜欢的东西快,学不喜欢的东西就是不行,再聪明也不管用。

说到这里又插一句题外话,我也是双子座的,所以某些东西我学来飞快,某些东西,比如那万恶的英语,我就是学不好,再努力也无济于事。

言归正传,这么一说,各位是不是觉得黄蓉真该就是双子座的呢?写到这里,我又忽然想起一事,既然她是双子座的,那么后来生了对双胞胎,是不是也是冥冥之中,早有天意呢?哈,不是说双子座的人就一定是双胞胎,只是抖点包袱,供读者一乐罢了。

东海岛中来,玲珑最有才。人间飘逸走,且笑且开怀。
作者: 大道不空    时间: 2015-12-3 10:07

第三篇 双儿

写完最先想到的周芷若,最聪明的蓉儿,现在就该写最喜欢的双儿了。

据说金庸自己最喜欢的也是双儿和小昭,和我应该算是英雄所见略同,还有很多的男性同道中人也都喜欢这两位,看来这两位确实有其过人之处,小昭放到后头再说,这里先说双儿。

虽然最喜欢双儿,但就严格意义上来说,双儿还不能真算玲珑剔透,其实她有点痴,有点迂,不过不能否认的是,双儿的确很可爱,可爱得能让你忽略她的缺点,有很多人都将之视为完美的妻子典型,或者说是金庸小说里最适合拿来“做老婆”的女子。所以,我还是决定把她也写到《金玲十二钗》中来。

前边说过,周芷若本该是个善良的好女孩,因为灭绝师太的教育不得法,硬生生给毁了,周芷若没了父母,灭绝亦师亦母,勉强可以算是个单亲家庭长大的女孩;而双儿,她们庄家的男丁都被杀了,双儿的母亲有没有死,小说里好像没有交代,但总会有些女性把双儿当自己亲生女儿看待的,我姑且就把小说中提过的庄家三少奶当作这个女人吧,所以双儿也可以算是单亲家庭长大的。

同样是单亲家庭,同样是一个女性众多的环境下成长,同样是江湖中人,而长辈们同样是有着重大仇恨要报(比起来,庄家的仇可要比灭绝老尼姑的仇恨大多了),同样是天性善良的女孩,可是成长以后性格却是天壤之别,这说明什么?说明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多么的重要。

灭绝师太性格偏激暴戾,讲究武功杀戮;庄家三少奶奶性格温婉柔和,注重礼仪道德,所以同样是以着报仇为生存目标,灭绝师太要求周芷若以毒攻毒,只报仇灭明教,其他的一概不理会;而三少奶奶除了教双儿要报仇,还教她一些做人处事的基本道理,所以双儿同样注重礼仪道德,喜欢助人为乐,讲究忠心仁义,比起那个为得倚天屠龙秘籍而不择手段的周芷若,真是天差地远。

因为最喜欢双儿,所以为她多费点笔墨,她和周芷若的对比写完了,还要写点别的。

《鹿鼎记》中韦爵爷最喜欢的应该也是双儿,小说里也说过她是韦小宝“心头第一要紧的人儿”,韦爵爷拈花惹草无数,何以如此看重双儿呢?

男人看女人,无非是以下几点:一看身材:双儿是典型的江南姑娘,身段小巧玲珑,韦小宝书中没具体交代有多高,但据说历史上的康熙个头不高,韦小宝曾经和他比过高矮,两人身材差不多,那么也就是说韦小宝的个头也不高。既然如此,韦小宝自然不太会喜欢身材颀长的女性,免得把他给比下去了,所以小巧的双儿最为衬他;二看长相。韦小宝自幼从妓院长大,看女人的眼光那是没得说,所以他的七个老婆各个如花似玉,长相这一关,双儿也是过了;三看性情。双儿之所以这么为人所喜,性格是最重要的。她既忠心,又能帮助老公做很多事,不是说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个女人嘛,韦小宝当然算成功人士,而他背后的女人最少有七个,可如果没双儿,只怕早就翘辫子了,所以双儿就该是他背后最重要的一个。当然,双儿的性格温婉柔和,以后娶了做老婆,当是个典型的贤妻良母,所以比起刁蛮的建宁公主,韦小宝自然更喜欢她了。

江南春色晚,处处见花开。花雨忽惭落,双儿带笑来。

第四篇 王语嫣

本来写完双儿,是该接着写小昭的,不过从某种角度上去看,双儿和小昭颇多相似之处,为防止大家审美疲劳,是以将小昭放在一旁,写写或许是金庸笔下最美丽的女子——王语嫣。

王语嫣美则美矣,但总感觉她有点“花瓶”嫌疑。

所谓的花瓶,就是颜容漂亮,姿色出众,然而戏路简单,演技生涩,演出的角色要么形象单一,要么根本就没演出感觉来。王语嫣在金庸的笔下,本该是一个聪明灵慧无比的女子,所以她才能学到那么多的武艺,或许不能说学到,说记住更合适些吧,然而即使是记住,也得天资过人才行。当然郭靖也曾记住了《九阴真经》总纲,但那毕竟只是武学的一小部分,和王语嫣的博通百家武艺,不可同日而语。

可是,如此聪明的女子,又如此的美丽动人,按理该说是许多男性,尤其是好武艺的男子梦寐以求的女神,可是我估计除了那个天生痴情的段誉外,不会有多少人喜欢她的。这女郎在武学上如此聪明,却在感情上如此痴笨,放着愿为她不惜一切的段誉不爱,却去爱那天性凉薄的表哥慕容复。

不过话又得说回来,对一个女人来说,应该选择一个自己爱的人,还是选择一个爱自己的人,本来就是件很难的事情。可是,以王语嫣的天资,居然会蠢笨到如此地步,被慕容复一再欺骗伤害,居然最后还是选择了为他跳井一死(书中写的是王语嫣为了段誉之死而愧疚,说成是她跳井陪段誉,但想来王语嫣之所以要死,主要目的还是发现他表哥只爱江山,不爱美人,和她根本没有再在一起的可能的缘故吧)。

好在段誉好人有好报,跳井之后,不但没死,还得了王语嫣投怀送抱,也算是一片痴心的回报吧。可从王语嫣的角度去看,先前看段誉,毫无感觉,死路里走了一遭后,就性情全变,对段誉委身下嫁,未免转得有些快了。虽然也合情合理,但总觉得有些突兀,也许这就是她的演技还不到位的缘故吧。

这是谁家女?朦胧似笼烟。嫣然一笑罢,天地尽开颜。
作者: 大道不空    时间: 2015-12-3 10:07

第五篇 赵敏

赵敏也是金庸小说中我非常喜欢的女性,玲珑剔透的人儿,可以和黄蓉一道,成为金玲十二钗的代表人物。

前边提到的四人,周芷若的主体色彩是可惜,黄蓉的主体色彩是矛盾,双儿和王语嫣则分别是完美和花瓶,赵敏呢?给我的第一感觉则是另类。

赵敏是番邦女子,金庸笔下的番邦女主角并不多,赵敏是一个,另两个是霍青彤和香香公主;还有一个则是像配角多过于主角的华筝公主。那个建宁公主以及西夏公主虽然都是番邦身份,但她们都有汉族血统,所以,从身份来看,赵敏本来就显得与众不同。(写到这里忽然觉得有些异样,为什么金庸一写异族女子,不是公主,就是郡主,至少也是个部族头领的女儿?)

和霍青彤与香香公主这两个落难的贵族不同,赵敏是当时手握兵权的汝阳王郡主。她虽然出身王族,锦衣玉食,却向往着江湖生涯,于是,率领着大批投靠朝廷的武林高手,来到江湖,替朝廷收编中原草莽。

金庸笔下武艺了得的女性不少,但既武艺了得,野心又大的,除了周芷若外,就只有赵敏一个。在没有遇到张无忌之前,赵敏一心是想要统一中原武林的,这等野心和魄力,怕也只有那个自称圣教主的任我行能比。从性格来看,赵敏也很另类。

从遭遇来看,赵敏还是很另类。金庸小说的其他作品,男女主角一般都是在友好或和平的情况下相遇相爱,而赵敏和张无忌的相遇,则是来自于势不两立的敌对。一开始,赵敏是要灭了张无忌率领的明教,也要灭了张无忌的祖庭武当派;而张无忌率领的明教,则是一心以驱除鞑虏、推翻朝廷为己任的,两边都是精英汇聚,不拼个你死我活,誓不罢休。可是天意弄人,张赵二人,却由一开始的生死冤家,变成了后来的欢喜冤家,只怕都出乎了二人意料之外。

赵敏很聪明,也很强势,可是遇到了无欲无求、生性平和的张无忌,她却甘心投降了,为张无忌背叛了自己的家族、放弃了自己的事业,这牺牲不可谓不大,,这抉择也真是十分难为,换成是你,你能做出同样选择吗?

贵胄天骄女,草原驰马疾。南下识无忌,痴情不可移。

第六篇 阿朱

阿朱本来并没有在我这《金玲十二钗》的计划之中,若不是看到某人的回帖问起,我几乎已经把这女子给遗忘,不是她不优秀,不是她不玲珑,恰恰相反,她太出色了,太优秀了,可惜她却红颜薄命,被心上人亲手杀死,这让我深感遗憾,甚至不愿意多去想她,免得心中不舒服。如果说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刻意去遗忘的人,那么或许潜意识里我就选择了阿朱。

既然被人钩起了心中的记忆,那么,就让阿朱复活吧。

阿朱其实也该有过显赫的身世,她是大理国镇南王的女儿,可惜只是个私生子,更和她的妹妹阿紫自幼分散;花心的父亲,没能给她们半点享受富贵的机会,让她沦落到了姑苏慕容府上,成了侍奉慕容复的婢女。好在慕容家对她不薄,把她看成自家的人一般看待,没把她当下人使唤,也算是不幸之后有大幸。

天不弃人人自弃,同样是被父母抛弃,阿朱和她的亲妹妹阿紫截然不同,她聪明伶俐,善解人意;当然,女儿家爱玩的天性未减,时不时也来点易容的小花巧,捉弄一下别人,开些高档的玩笑。她易容的本领的确高人一等,更在音律上有着绝佳的天赋,若真有时空穿越的话,我相信刘正风和曲洋二人,也愿意与她共奏《笑傲江湖》之曲的。

然而,这无聊而又可恶的老天(这里或许更应该骂老金才对),却总喜欢搞些造化弄人的勾当,见不得过于优秀的女子,竟硬生生地把她逼入一个阴谋中去,让她代其父段正淳,挨了心上人萧峰的一掌,萧峰的“降龙十八掌”,那威力是何等的惊人,可怜红颜多薄命,死也罢了,竟然死在自己心上人的手下,真叫人痛彻肝肠!

香魂飘渺去,不忍弃姑苏。凄然执笔诉,最痛是阿朱。
作者: 大道不空    时间: 2015-12-3 10:07

第七篇 程灵素

这位天天和毒物毒人打交道的女孩,心肠却从来没像她的师兄师姐们一般毒过;这位并不那么美丽的女子,心灵却是那么的美丽,美丽得让她愿意为人付出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这真是一种悲情,一种壮烈的悲情。

《飞狐外传》里的胡斐,是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真英雄。也许英雄就该配美人吧,可比起袁紫衣,程灵素并不美,她身形小小的,头发也有点黄,不是那种能让英雄一见倾心的绝色人儿。袁紫衣丽质天生,胡斐一见钟情,却不知道那个让自己钟情的人儿,竟是不能恋爱的尼姑。

热恋中的人,容易冲昏头脑,胡斐爱袁紫衣甚深,没能看出她的真面貌;也同样忽略了身边这个小小的人儿,在无言的付出背后,竟对自己有着如此深切的爱恋。

不该责备胡斐的薄情,他爱袁紫衣不是错,只是他爱错了人。可怜程灵素,看着自己的心上人,为了其他女子魂绕梦牵,她怎能不心如刀绞。既然始终无法和胡斐在一起,索性为他付出生命吧,一死百了,至少能让她在胡斐的心中留下点印记。

程灵素其实很聪明,她是同门中天资最高的一个;可是再聪明的人,也很容易在感情道路上走进死胡同,难以自拔,程灵素如此,胡斐如此,两人都是既聪明又善良的人,又有着生死与共的遭际,可就是无法结合,不能怪胡斐的盲,也不能说灵素的痴,只能叹一声:造化弄人!

程家闺秀女,灵智乃天生。素手青丝绕,何处解痴情?

第八篇 任盈盈

前边写的阿朱和程灵素,这两位聪慧的女子,却都成了悲剧。悲剧固然让人感动,可生活已经充满了太多的悲情和压力,是以我们不光需要煽动眼泪的悲剧,更需要放松心情的喜剧。说到金庸小说里带有喜剧色彩的女主角,我首先便想起了任盈盈。

金庸很喜欢写演绎历史的武侠,《笑傲江湖》算是比较例外,写的是一个相对传统的江湖故事,有着刀光剑影、悲欢离合,当然也少不了美女和英雄的爱情故事。

和胡斐的敢作敢当、萧峰的慷慨激昂不同,令狐冲是一个江湖浪子,没什么远大抱负,但也行侠仗义,做一个侠义道上的英雄。这般放荡不羁的英雄,当然也不应该找一个悲情的女子做伴侣,需要找一个有点喜剧色彩的女主角。岳灵珊虽然曾经是令狐冲的挚爱,但他们并不适合,倒是那个忽然出现的任盈盈,却正是令狐冲的绝配。

任盈盈的出场就很有些喜剧色彩,受了怪伤的令狐冲命不久矣,却因偶然机遇得到绿竹翁的“姑姑”圣姑以琴音相助,绿竹翁已是须发皓然,没见到圣姑真面貌的令狐冲想当然就把她也当成了一个老年婆婆,毕恭毕敬,吃了老大的“亏”。当然,这不是任盈盈存心欺骗,她的辈分确实要高出绿竹翁一辈,被称呼作姑姑也是理所当然的。可她却故意不加拆穿,竟命令令狐冲不得偷看她的容貌,以防被他识破真实身份。这就有点搞笑的味道了,也难怪令狐冲后来会心有不忿,这个当可上得不小啊。

出场已经够喜剧了,更喜剧的还在后头。腼腆害羞的任盈盈,居然还是江湖头号大帮日月神教的领袖,号令成千上万的英雄好汉。想来也真有些奇怪,这一个娇滴滴的大小姐,居然能令那许多莽撞大汉服服帖帖,确实有几分滑稽。想象她指挥群雄的场景,不由得你不会心而笑。

任盈盈的口才很不错,在嵩山时,她暗里教最爱胡闹的桃谷六仙说话,硬是把左冷禅精心策划的大阴谋,搞成了一出闹剧。想不到腼腆万分、在群雄心中却又庄严万分的圣姑任盈盈,也会有这般捣乱的时刻。

故事的结句也很戏剧化,野心勃勃的任我行一心要吞并武林,发令要灭了恒山派,结果天不假年,忽然去世;任盈盈接了班,不公告天下,却还继续执行攻打恒山派的命令,当然她是不会真个与令狐冲为敌的,只是弄个幌子,让她去世的老爹不丢面子罢了。只是江湖上,却为她的这一次继续攻打,吓了老大一跳,差点把恒山也给拆了。这个任盈盈,倒也真是个会玩的主呢。

笑傲江湖曲,琴箫共奏鸣。武林多少事,尽在任盈盈。
作者: 大道不空    时间: 2015-12-3 10:08

第九篇 霍青彤

作为金庸最早作品《书剑恩仇录》里的女主角,霍青彤的形象略有些单薄,这可以理解,任何人写小说,最开始时笔法总有些生涩的,形象也难以丰满起来。但是就总体感觉看来,霍青彤还是个很值得欣赏的人物。

霍青彤是回部领袖的女人,掌管着兵马大权,武艺既了得,兵法谋略亦是出众,可以说是非常了不起的女性,换成今天的话语,就该是女强人。女强人就得有点女强人的样子,即使伤痛,也不能在人前展露出来,要哭也得躲到背地里去。

姐妹俩同时喜欢上了神采俊朗、文武双全的陈家洛。可陈家洛更喜欢谁呢?香香公主美丽至极,却又天真无邪,叫人不忍伤害,霍青彤虽然爱极了陈家洛,却不忍心伤害妹妹,把他从妹妹的身边抢走。

可是,不忍抢夺妹妹的恋人,就意味着自己要受到伤害,毕竟是她先和陈家洛相识的,严格说来,是妹妹介入了他俩的感情世界,可是妹妹是无心的,她根本不知道姐姐正在和陈家洛相爱。

既然不忍,那就只有自己让开,霍青彤默默让开,却因清廷大军压境,围困了陈家洛和香香公主;霍青彤深悉兵法,不愿与清军正面交锋,却被人误会她是因为嫉恨妹妹而不愿发兵相救。明明自己作出了最大的牺牲,却被人如此误会,再强的女子。也忍受不了如此的打击,更何况要面对千军万马、在绞尽脑汁来杀敌御敌的紧急当口。

霍青彤赢得了战场上的胜利,却在感情上失败了,她的苦心没人知道,真恨不得远走天涯,让自己就此消失在人间,永远不要再见到她深爱、却又深受伤害的人们。

写到这里,很有些无奈,也很有感慨,这世间,还有多少人,愿意为他人默默付出,哪怕深蒙冤屈,也在所不惜呢?

佳人鞭骏马,草原自纵横。情路难驰骋,黯然忍吞声。

第十篇 小龙女

看小龙女,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最开始看小龙女时,说不上喜欢,总觉得她太冷、似乎少了点人情味,却没看出她的冷面孔下,其实藏着一颗宽大而热情的心。

刚看小龙女时,那时还年轻,缺少点阅历,自然也缺少了品评的深度和广度,一开始就只看到她对小杨过的不苟言笑,以及后来除了杨过、对其他人的不闻不问,就觉得她似乎太过于漠然,虽然有些超凡脱俗,但并不可爱。
重读《神雕侠侣》几遍之后,已经离开了校园,走向了社会,在社会中打拼,理解了真实生活中的复杂和无奈,渐渐地心态也有所改变,再看小龙女时,不由得也有了新的理解。小龙女真的很冷漠吗?乍看如此,实则不然。

古墓派的心法的确讲究无欲无求,可是小龙女看似冷淡的面孔下,却有着一颗宽容的心,最开始出现时,便是因着霍都等人上终南古墓求亲不得,竟妄想强夺,小龙女御蜂驱敌,可她虽然动用了毒蜂,却给人留下了解药;换做同样出自古墓派的李莫愁,动辄就要了人家性命,心怀之高下,不言而喻。对付霍都等人如此,对付全真派亦然,虽然幼承师训,厌恶全真,可是即使全真派因着杨过的关系,一再对小龙女不敬,可她仍然在用了毒蜂之后,留下了解药。

全真派确实过分,一再骚扰小龙女的清修,那个全真派的接班人、道士尹志平居然还坏了小龙女的清白之身,这看上去的确叫人心里非常不爽,一个如此冰清玉洁、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居然毁在了人面兽心的尹志平手中。尹志平确实该死,可尽管小龙女痛恨他至极,到了最后,小龙女仍然没有痛下杀手,只是尹志平终于还是逃不过良心的谴责,为小龙女自寻了死路。

宽大固然可敬,痴情亦是可敬,小龙女为了杨过,屡屡受到重创,即使中毒,命在旦夕,为了不让杨过陪其自尽,不惜谎言相欺,要知道小龙女本是从来不打诳语的,这次一篇善意的谎言,竟然一说就是十六年之久,也真是难得。

幸而好人终有好报,痴情也终有结果,杨过最后还是陪在了她的身边,做了一对神仙眷侣。

终南山下客,古墓派中仙。一对痴儿女,侠侣共婵娟。
作者: 大道不空    时间: 2015-12-3 10:47

第十一篇 小昭

和双儿相似,小昭也是那种男子梦寐以求的对象,温婉而体贴;只是双儿对男人过于百依百顺,让女性读者看了不是那么舒服,所以双儿男的多半都会喜欢,女读者则未必。但小昭和双儿又有所不同。

小昭对他喜欢的男子张无忌亦是非常的温柔而体贴,可是那是因为她的身份使然。首先要说明一下,她和张无忌在一起是有着特殊原因的,但这原因和张无忌本身并没有太大关系,只是巧合罢了,小昭对张无忌的顺从和关怀不是带着功利性的,不可误会。但是正因为有着这种特殊原因,小昭深知自己以后,很有可能无法和张无忌走到一起,她迟早要回波斯的,所以万般相思转化成万般柔情,她需要珍惜两人在一起的每一分钟时间。

想想也确实如此,如果你和相爱的人,明明有走到一起的机会,却不得不分开,是不是心中也分外无奈呢。相信那种曾有过两地相思甚或劳燕分飞的朋友,格外有着亲身体会的认同感,既然知道最后不得不分开,是不是你也会和小昭一样,分外珍惜两人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呢?

写到这里想起小时候看的那部电视剧,马景涛出演的那部《倚天屠龙记》,马景涛的演技虽然让人看了有些难受,但他的形象倒是很契合张无忌的;但更合适的还是那部电视剧里的小昭,那个演员的名字我一直不知道,可我觉得她演出的小昭,就是我想象中的那种小昭形象,即使后来看过小说,还是觉得小昭就该是她那个样子,精灵的眼神后边总有点郁郁寡欢的忧愁。记得那次她和张无忌躲在山洞里避雨,背景音乐放起了辛晓琪唱的《两两相忘》,小昭浅浅地笑,淡淡地忧,轻轻地看着张无忌,欲说却无言,那感觉格外动人,也格外哀伤。当时看时,没觉得特别感动,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仍不忘,如今想来,却有种莫名的感动,那就是爱情的共鸣呢。

情丝胡乱绕,欲剪却难消。相爱本不易,离愁怎可抛。

第十二篇 袁紫衣

写最后一篇时,我犹豫了很久,因为这已经是金玲十二钗最后的一篇了,已经写过了十一位美丽聪慧的女子,却还有更多的没有写进来,木婉清、温青青、程英、陆无双、岳灵珊、苗若兰、郭襄……一连串的名字在眼前晃过,似乎都值得记上几笔。

在写阿朱时,我也曾提过阿朱本来并不在我的计划之中;后来添上她之后,原本计划中的十二钗就要剔去一个,我原本是要写岳灵珊和程英的,可后来多了个阿朱,计划就打乱了,程英和岳灵珊,必然要下去一个,既然如此,索性两个都不写了,换成袁紫衣。

各位不觉得,这三人,从某种角度上去看,其实很相似吗?之所以说相似,是因为她们都没能得到真爱。

金庸的小说,魅力无穷,其中很大一块就是书中的爱情故事。无论是凄美的生死之恋,还是铭心的刻骨之思,都描绘得美妙绝伦,令人或心生向往,或意起共鸣。然而,这种种爱恋,最令人回味的,还是那错过的真爱。

程英是命不逢时,爱上了心有所属且又专一无比的杨过,而不得不退出;岳灵珊则是不带眼识人,放着对自己痴心一片的令狐冲不要,却去爱那薄情寡义的林平之。如果说程英是命该如此,岳灵珊则是情迷心窍,那么袁紫衣则该说是心有他寄了。

胡斐对袁紫衣的爱毋庸置疑,相信任何一个女人如果被这样的男子爱上,一定会得到很幸福的爱情生活;可是袁紫衣本是尼姑,自幼伴着青灯古佛成长,本应心如止水。可惜情感一事,委实奇妙得很,即使是那尽斩青丝的参禅之人,也很难抵挡爱情的进攻,袁紫衣也难以例外。面对胡斐的追求,相信袁紫衣也是曾经深深心动过的,否则她何以在做出选择之时,会是如斯的长吁短叹;最后更欲与胡斐一齐战死?

可惜,到最后,袁紫衣还是作出了继续向佛的选择,驰马而去。相信大部分的读者看到此处,都不禁为这二人的爱恋结束扼腕长叹,真是可惜了一段美好爱情。往后的光景里,胡斐独自漂泊江湖,会时常记忆起袁紫衣,也会记忆起那薄命的义妹程灵素,程灵素香魂已渺,可袁紫衣呢?是否也会不时想起那豪勇的正义男儿,想起他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让不波的心井之中也泛起丝丝涟漪呢?

惜乎袁紫衣,慧剑斩青丝。乌发虽可断,何以绝相思?

尾声

十二钗已经写完了,回想起当年狂读金庸的感觉,心中亦有些感慨。当年年少轻狂,也不时做些红颜金剑、并辔天涯的江湖之梦,如今年岁已长,阅历亦深,想起当时,有些好笑,却又有几分叹息,少年情怀已然不在,江湖之梦亦已远别,真是岁月催人老,韶华不再回。我心今已淡,尽被世俗摧。
作者: 大道不空    时间: 2015-12-3 10:47

外一篇

花了几天工夫,终于写完了《金玲十二钗》。这个东西其实很多年前就有想过,只是因为天性懒散,很多事情想到了常常懒得去做,于是一拖再拖,拖到完全没了感觉,就放之一旁。这当然是个非常要不得的毛病。

最近不知怎地,本来已疏懒平淡的心境,忽然又有了些激情,于是突如其来地又有了品金庸、评金庸的感觉,于是忽然就写出了这一组《金玲十二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和喜好,这样一来,品金庸、评金庸自然也就会有每个人不同的看法。写完后看看大家的回帖,真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有的人喜欢周芷若的个性,有的人则讨厌她的极端;有的人反感袁紫衣的矫情,有的人却又欣赏她的选择。

说实在的,人本无完人,有些缺点是难免的,小说里创造人物,亦不应该十全十美,留下些缺陷反而显得更加真实。金庸笔下的女性,可以说伟大的并不多;然而,女性形象,本来就不应该以伟大而出现,天真、可爱、活泼、善良、性感、风情……这些才是更适合女子的。一个女人,若是过于强势,也许她很了不起,但说不定就此少了些女人的味道。

所以,无论这女人是善是恶,是正是邪,是喜冷清还是爱热闹,只要她有着女人的味道,就会有女人欣赏她,也会有男人爱慕她。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有许多无奈,很多时候的无奈来自于世间无情的压力,但也有很多时候,这无奈却来自于人情的冷漠和疏远。但有时候我们也应该扪心自问,为什么会有这许多的冷漠和疏远,是不是自己也做错了些什么?

我想,也许我们应该多看看他人的优点,而不应该执着于他人的缺点不放,毕竟人无完人嘛。只要这缺点不是原则性的,那么我们或多或少应该忽视;现实如此,看小说亦然,我宁肯多欣赏一点小说里的真善美,这样,读起小说来,才更加有趣味,才更能达到放松心情的目的,我们看小说,不是主要就是为了调剂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心情吗?

所以,我会选这十二个女子,来凑成《金玲十二钗》,她们也许并不是金庸小说里最可爱、最善良、最天真、最活泼、最性感、最风情的,当然也不会最伟大,她们都有着各自的缺陷、各自的不足;然而,她们的性格发展都是很自然的,都各有各的个性;很有代表性,而且很真实。
作者: 大道不空    时间: 2015-12-3 10:50

透过武侠看历史(一)天龙八部

金庸的小说一直喜欢以半真半假的历史来做为背景,展开自己的武侠故事。无可否认,金庸写的武侠小说,里头的历史故事甚至比一些所谓的历史学家笔下的故事更让人觉得逼真可信,就好比大家说起三国时,宁肯相信小说《三国演义》,而不愿意接受《三国志》里的说法。武侠小说写到金庸这种地步,也算是叹为观止了。

不过仔细分析分析,其实金庸的小说里,很多历史故事还真有可以考证之处,不过我既不是历史学家,也不想做那种严谨的历史考证,就想像谈三国演义一般,来谈谈金庸小说里的传奇历史。

金庸小说,我更偏爱他的长篇作品一些,所以那些短篇的故事就姑且从略了,按照时间顺序,来探讨一下金庸武侠世界里的历史故事和历史观。

在金庸的这些长篇作品中,算来算去,故事背景时代最早的应该是《天龙八部》吧。

《天龙八部》的故事发生在北宋时代。两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值得现代借鉴的时代,有很多方面都与现在的中国非常相似,有道是“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即使是虚构的武侠小说,也同样可以反应出一些当时的历史借鉴来。

首先我们可以关注到当时非常尖锐的民族矛盾,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萧峰的宋辽之争。

萧峰是个好人,也是个大英雄,可就为了一个宋辽之争,便让这位本来的大英雄、大帮主,在千夫所指之下,成了一个契丹的狗贼,并引发了无数的血腥厮杀。确实,在那个年代,民族矛盾万分尖锐,好人与坏人之间的界限,会因为民族矛盾的对立而模糊起来。宋人的大英雄,也许就会成为辽人的恶魔;反过来亦然,辽人中被万夫拥戴的好汉,则成了宋人眼中十恶不赦的蛮夷贼寇。

现在回头再看这段历史,后人难免会有些扼腕叹息,毕竟千百年之后,宋辽也就成了一家。但是,我们评价任何历史,都只能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之下去评价,所以萧峰的所作所为,很多都是一种无奈之举,大义所在,不能不为。也正是因为如此,最后为国为民的萧峰,还是得到了众人的一致推崇,他始终都是个英雄。

宋朝的中央集权,其实要比唐朝时远甚,理学的兴起,也让政府对文化的掌控、对经济的集权,空前增加,宋朝时的经济其实是相当繁荣的。经济的繁荣,也带动了文化的兴盛,宋词的兴起,推动了无数才人留名后世。

但是,换了另一角度去看,重文轻武,表面上看去是一种文明的昌盛,但是却又有可能产生武力的衰退。更让人担忧的是,至上而下的一种硬气的衰退,腐儒当朝,让国家日趋积弱。国家的软弱,会诱发外族的野心,国家的步步退让,则助长了侵略者的凶焰。

这和如今的中国,又是何等的相似啊,表面上看去歌舞升平、经济发达,却是内忧外患不断。这种时候,就分外需要铁血的英雄人物,重振朝纲,再战风云。

宋朝有这样的人物吗?有的,像丐帮的弟子、长老,就颇多这般的好汉,还有在聚贤庄围攻萧峰、在雁门关外围攻萧远山的一众侠士,虽然他们悲剧地被人利用,但还是当得起这一个勇、这一个侠字的。

民众的勇,对比朝廷的懦,自然会产生难以服众的现象,外敌入侵,更会诱发民众自下而上的反击,这样就产生了无数的起义者。官府无能,民众就会奋起,或御外侮,或反政府,打造一个崭新的世界。

《天龙八部》并没有直接描述民众的逆反,但结合往后的宋朝历史,却发现那些梁山好汉的影子,早就在丐帮众好汉的身上体现出来了。如果官府足够强硬,对于外敌能够抗拒,需要民众如此前赴后继地去战斗吗?如果政府能与民众一条心,和丐帮子弟一样,对外强硬,对内和睦,需要梁山好汉的出现吗?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也不能假设,所以梁山好汉,便会在不久出现在宋朝的江山上,并以一种燎原之势,迅猛发展起来。

以史为鉴,我们现在应该做些什么呢?是做勇猛无敌的萧峰,还是做弱懦无能的雁门关守将?是团结大理段氏这样的友好邻邦,还是乞和大辽这般的野心家?当局者都应该好好思量思量。
作者: 大道不空    时间: 2015-12-3 10:50

解剖岳不群(细说《笑傲江湖》之一)

岳不群是金庸塑造的一个形象非常鲜明的人物,以至于成为了“伪君子”的代名词。但这个伪君子究竟是如何修炼得来的,却少见人分析。很多人可能都认为岳不群天生如此,但是,真是这样的吗?我看也不见得。

仔细读金庸的小说,每每都有收获,一直在想,论故事情节,论武打描述,金庸不是最佳的,但金庸的江湖地位无人可及,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的武侠小说并不仅仅只是武和侠,还有更多的东西潜藏在内,比如说人性的变迁,教育的力量。武林人的江湖也是一个社会,是社会的某种缩影和变迁。

仔细剖析岳不群,就能发现,这个伪君子的形象,亦包含着很多让人深思的内容。

我一直不认为,岳不群是个天生的伪君子,他的虚伪有些是被迫为之,有些则是后来的心理变态而导致。之所以这么说,佐证有三:

其一:岳不群的妻子宁中则爽朗豪迈,她和岳不群一起培养出来的弟子,除了那个别有用心的劳德诺奸诈凶狠外,其余人都很善良,以令狐冲和陆大有为代表。俗话说的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果岳不群一直就是个伪君子,他和宁中则夫妻这么多年,宁中则又不是笨蛋,怎么会一无所知?这样的为人,又如何培养得出令狐冲这样善良侠义的人来?

其二:早年间的江湖上说到岳不群,大多对其评价甚高,只有一个人例外,就是那个任我行。但任我行之所以一直骂岳不群是伪君子,倒未必真知道他是个伪君子,更有可能是因为任我行自己是个大魔头,所以分外见不得君子的行为,格格不入。所以这种辱骂更多是因为缠夹了个人的情感,而不是客观评价。至于其他人,一致说岳不群人品出众,一个伪君子,再怎么会伪装,也总有露陷的时候。但岳不群在起意谋夺《辟邪剑谱》前,并没有这样的恶迹传出过。

其三:岳不群对令狐冲其实一直是非常宠爱的,书中也有几段描写,比如令狐冲被桃谷六仙所伤后,岳不群知道其受伤未死,也非常欣慰。如果不是后来因为诸多误会,师徒间也不至于闹到分开的境界。但是,如果岳不群一开始就是个伪君子,那么他完全可以利用令狐冲的剑法,替华山扬名立万,又何必要将其开除出华山派呢?这不是一个很大的疑点吗?

所以,个人认为,岳不群并不是一个天生的伪君子。不过之所以写这么多,并不是要替岳不群翻案,我一样认为,后期的岳不群确实是一个假惺惺的伪君子,但他之所以会变得如此,里头可以分析出很多原因来。也许,这正是金庸的本意所在。

岳不群是个很聪明的人,身上的压力也很大。如果在社会上,岳不群应该是个政客,政客里头,都是好人有限的,但攻击他人和保住自身,是两个概念。如果一个政客,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或者说保护自己的信仰,做一些不择手段的事,有时也并没有太说不过去的地方。

岳不群的压力主要来自几个方面。
一是左冷禅的觊觎。这个野心勃勃的家伙,其胆略手腕连少林武当的掌门都深感悸惧,岳不群身上的压力可想而知。
二 和其他几个剑派不同,华山的高手除了岳不群,就他夫人宁中则。势单力薄,对武力的需求比起其他几派更为旺盛。

三 华山先辈们的剑宗气宗之争,对岳不群的伤害是极其巨大的。这样惨痛的经历,其实需要向人倾诉,才能缓解。但岳不群重视华山名誉,不愿与其他人分说此事,长期以来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我相信岳不群会不止一次梦到过当年的可怕经历。

四 两宗之争带来的心理压力,已经十分巨大;真实的损失也是极重,华山的很多绝艺因此失传,高手也丧失大半。

这四种因素集合到了一起,可以想像得到,岳不群对于高强武功的渴求,将是多么的强烈。所以他才起意要夺《辟邪剑谱》。

岳不群很早前就有了要谋夺《辟邪剑谱》之心,这应该是事实,也不需要替他辩解。但和杀人越货的余沧海不同,岳不群最开始打的主意很有可能只是将女儿岳灵珊许配林平之。这样一来,既替自己的女儿找了个相对令狐冲更稳重的女婿,然后顺便将《辟邪剑谱》囊入彀中。这种做法虽然不光明正大,但比起余沧海的杀人越货行为,应该还是要好点的。而且如果林平之能够甘心自己奉上,那也就算不上强取豪夺了吧。

不过,事情变化却出乎了岳不群的意料。横空里杀出了余沧海,号称名门正道,却痛下杀手,覆灭了镇远镖局,杀了林平之的父母和一众镖师。林平之要报仇,既知有此神奇剑法,自然不会再愿意交给岳不群;更可惜的是,林平之竟然也是和岳不群一样喜欢在肚里做文章的人。余沧海抢夺在前,岳不群本来已经没了指望。却没想到,自己的大弟子令狐冲忽然学到了一身神奇剑术,学成也就罢了,却说不出自己所学自何处。岳不群怀疑他吞没了《辟邪剑谱》,也是情理之中。自己苦心孤诣一番,却被自己的大弟子给拿了去,岳不群心里何等气恼;更可恨的是,这个自己疼爱有加的大弟子居然还瞒着自己,抵死不认。

一边是对大弟子离心背叛的痛恨,一边是对《辟邪剑谱》贪念的升起,已经让岳不群渐失了常态。再加上左冷禅的野心高压之下,为保华山,岳不群心态更加无法平衡。所以当他拿到《辟邪剑谱》时,忽然变起了嫁祸令狐冲的心念。这种心念并不是因为对令狐冲的嫉妒,而是一种出于背叛的愤恨。值得一提的是,当岳不群拿到《辟邪剑谱》时,已经知道了当年自己确实冤枉了令狐冲,但也因此知道了令狐冲所学的确实是华山剑宗的所传,他恨令狐冲的不坦白,连自己这个师傅也要欺瞒。如果他真是因为出于嫉妒,就应该当场杀死令狐冲,而不是仅仅打昏他。如果真是因为出于嫉妒,他应该杀了令狐冲,彻底毁了这个心头患。

这时的岳不群已经失去常态,后来习得本身就有很大邪气的辟邪剑法,挥刀自宫,不男不女,心智全丧,渐渐连人性也失去了,才落到最后众叛亲离、招来杀身之祸的境地。

从岳不群的遭遇里,我们可以总结出哪些教训呢?

我想最主要的还是应该互相坦诚和信任吧,尤其是对自己的亲人,岳不群和令狐冲本来情同父子,就因为他不相信令狐冲,肚里猜疑,如果他能和令狐冲坦然相对,至少,能给令狐冲多一些解释的机会,事情可能不会发展到如此境地。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太重的压力也许确实会令人疯狂的。这也许正是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环境,造就了越来越多的疯癫、暴力甚或自杀事件的原由所在吧。
作者: 大道不空    时间: 2015-12-3 10:51

人生在世莫为痴(细说《笑傲江湖》之二)

以前我们看到这个痴字,往往认为是痴情或者痴心,多半是个褒义词。仔细想想,痴情固然可敬,可任何一件事,一旦偏执了,未必会是件好事,所以痴也许并不值得褒奖。《笑傲江湖》里就有好几种痴人。

一种是有如令狐冲那般的痴情者,痴于情。令狐冲苦恋小师妹,天下皆闻,奈何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小师妹不但移情别恋,更对其恶言相向,甚至不惜刀剑相加。虽然其中不乏出于误会,但显然能够看到,小师妹并不应该是令狐冲的红绳相系之人,也就是说终究还是有缘无份。相比岳灵珊,任盈盈对令狐冲情深意重,可惜令狐冲解脱不了心中情之束缚,始终无法对小师妹忘情。这种痴究竟有何益处呢?于人于己都甚为不利。

其实令狐冲本身是个洒脱之人,就是因为过于痴于心中的一段单思之情,才搞得自己苦不堪言。

这种痴,其实并不是值得赞赏的痴心情长,而是一种病态的知。其实从各个方面去看,任盈盈都要好过岳灵珊许多,但令狐冲就是一个死心眼,有时真的很难说清他是执着于心中对岳灵珊的情,还是拘泥于自己脑中的那份“想不明白”。他想不明白的是,自己和岳灵珊青梅竹马的这许多年感情,为什么就比不上一个外来的小林子。虽然我自己也是男人,但不得不承认一句话,对很多男人来说,得不到的永远是最美的、最重视。

另外,仪琳对令狐冲也有着一种深刻的痴情,但那种痴情并不叫人反感,或者让人郁闷,只是一种深切的怜惜罢了。因为她对令狐冲虽然有一种深刻的痴恋,但她始终把自己的痴恋放在心底,她只是诚挚地希望令狐冲一切都好,这种痴很简单。因为仪琳从没有谈过恋爱,她并不知道如何寄托、转移自己的情感;可令狐冲不同。

写到这里,其实我是想说,人生在世莫为痴,并不是鼓励大家薄情寡性,做个深情者是不错的,但是不能做个病态的痴人,痴要用对人,会让人感动;如果痴用错了地方,那么很难说是罪过还是孽债。
作者: 大道不空    时间: 2015-12-3 10:51

传奇的武功与写实的江湖(细说《笑傲江湖》之三)

都说武侠小说是成人的童话,童话自然是不会有太缜密的逻辑的。但是小说之所以是小说,理当有点现实生活中的缩影或讽喻在内,武侠小说也不能例外。

和古龙的小说比较起来,金庸的小说向来注重历史背景的衬托,不过《笑傲江湖》或许例外。但这个金庸小说里的例外作品,照金庸自己的话来说,却是一部讽喻政治斗争的作品,用江湖人物、帮派的争斗,来描绘复杂、黑暗的政治斗争。那么,从这个角度去看,这部《笑傲江湖》可以从虚、实两条线去理解,实指的是政治斗争,虚则是童话般的武术。

政治斗争向来是残酷且不择手段的,尤其在一些高层次的政治斗争中,甚至是泯没亲情和人性的。所以岳不群会不顾女儿的幸福,让她嫁给林平之;任我行亦然,他也不顾任盈盈的感受,要杀光恒山派。这种种的行为,都是政治斗争阴暗面的呈现。

至于虚幻的武术,虽然说大部分都是凭空的想象,但也有一定实质上的意义。

《笑傲江湖》里出现的武功很多,最厉害的是五类,独孤九剑、易筋经、葵花宝典神功、辟邪剑法、吸星大法。和人一般,武功也有邪有正,前两者算正派武功,后三者可归入邪功之类。为什么说是邪功?葵花宝典:欲练神功,必先自宫,把人弄残疾后再练的功夫,不邪才怪。辟邪剑法出自葵花宝典,那是一路货色。至于吸星大法,强取豪夺他人的劳动成果,当然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另一个角度去看,正派的武功修炼起来要比邪功相对困难点。独孤九剑,需要练到至少二十年才能真正天下无敌。易筋经,《笑傲江湖》里没交代具体修炼时间,只说到令狐冲练了三年,才将体内异种真气化尽,要练出真正的成就,估计也得花很多年。但看辟邪剑法,林平之的资质并不高,也就短短数月时间便练成了,打得青城派一塌糊涂。葵花宝典不知要练多久,从故事发展来看,东方不败修炼的时间应该也不会很长,就打败了不可一世的任我行。
那么,这么短的时间练成的武功,会有什么后果呢?

举个例子,一个小孩忽然有了超强的武器,他会做什么?因为缺乏自制能力和道德法律约束的观念,他很有可能就拿着这件武器去到处杀人放火。同理,邪派武功本身就带着几分邪气,习练起来又比较容易,很短时间就练好后,往往变成了武功控制人,而不是人控制武功,就难以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悲剧或者惨剧。

政治斗争本身就黑暗,再加上邪功对人的负面影响,造成的后果如何?就不用多说了吧。

一直都在说,好的小说,再怎么虚构,也一定要有现实的意义蕴含在内,人要行正道,要稳打稳扎,才是真正成功的秘诀。速成的法子也不是没有,但造成的后果就难说得很了。
作者: 大道不空    时间: 2015-12-3 10:52

金庸百问之一:你最喜欢金庸的哪本小说?

个人喜欢金庸的作品已有很多年,但根据认知和喜欢程度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2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刚喜欢武侠的大学时期。那个时候看小说主要看情节,看人物的性格是否讨好。所以当时最喜欢的小说是《天龙八部》,因为当时最喜欢的是段誉这个书呆子,还有娇俏可喜的阿朱。

第二阶段是开始研习武侠创作的阶段,由单纯的看情节,开始注重写作方面的技巧。就纯写作技巧而言,《鹿鼎记》自然是其中成就最高的。虽然韦小宝这个人物有很多人都不喜欢,但我还是很喜欢韦小宝这个小流氓、大混混的。这个人物可以说是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缩影。金庸巧妙地将一些历史故事和江湖传说串编到一起,构成了一个庞大、复杂的社会,虽然是夸张和虚构的人物和传奇故事,但感觉却很真实。
这个时期去看《天龙八部》,却似乎没那么好了。
金庸自己也说过,他的小说,论整体感觉,长篇要比中篇、短篇好,这个我也很同意。但就所有的几部长篇作品来说,《天龙八部》的写作成就却要略逊。
当年一直没想明白这个问题,为什么会觉得《天龙八部》会不如其他作品?毕竟直到现在,里头的人物和故事情节,我还是一直都挺喜欢的。但是如今想来,这种感觉并不是自己的偏差,而确实有一定道理。总的说来,金庸的小说虽然以虚构为主,但个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却都来自生活中存在的真实,而从这个角度去看,金庸最写实的作品无疑是《飞狐外传》,而虚拟最多的,则不外乎《天龙八部》了。人各有长嘛,金庸也许更擅长写实,虚构的空间则有点把握不好。所以《天龙八部》相对而言,也是金庸小说里漏洞较多的一部,从他后期的第四次改动可以看到,《天龙八部》的修改幅度是最大的。
所以我最喜欢《鹿鼎记》,也许就是因为觉得《鹿鼎记》是最有收获的一部作品。

但是,《鹿鼎记》与其说是一部武侠小说,不如说历史小说,可能更恰当些。如果仅仅是评最喜欢的武侠小说呢?或许我该选择《倚天屠龙记》。《倚天屠龙记》的江湖场面非常庞大,而且人物描述也极其到位,对一堆江湖人物的塑造,个人以为《倚天屠龙记》是最高明的。而且里头还有几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也极让人印象深刻。
还有最关键的一点,《倚天屠龙记》的故事情节发展,诡奇而绚烂,也确实是难得的佳作。

另外还有部曾经也几乎名列“最喜欢”的作品中的,那是《射雕英雄传》,不过这部小说我之所以喜欢,主要还是因为先看了那部电视剧版,那是我最喜欢的一部武侠电视剧,先入为主受影响了。其实单纯就论小说,《射雕》是不如《倚天》的。

因此综上所述,如果单论最喜欢的金庸小说,我选《鹿鼎记》,如果只选武侠小说,那么就是《倚天屠龙记》。
作者: 大道不空    时间: 2015-12-3 10:52

金庸百问之二:为什么胡斐喜欢袁紫衣而不是程灵素?

若问袁紫衣和程灵素,你更喜欢谁?我估计绝大多数的读者都会选程灵素(包括我自己),但胡斐却更喜欢袁紫衣。
有人会说,喜欢一个人是不需要理由的,往往也确实拿不出个有说服力的理由,也许胡斐也会像李文秀那般回答“程灵素确实是很好很好的,可我就是不喜欢”。
《飞狐外传》里的程灵素确实是一个很出彩的女性,智勇双全,敢爱敢恨,因此得到大多数读者的喜爱,也是情理之中。程灵素对胡斐可谓是情根深种,最终还为情郎付出了宝贵的生命,可歌可泣之余,还是不由得要问?为什么胡斐就只喜欢袁紫衣,而不是程灵素呢?

分析起来,可能有这么三个原因。
第一,胡斐识得袁紫衣在先。照《飞狐外传》小说中的描写,胡斐在遇到袁紫衣之前没谈过恋爱,对马春花仅有过萌芽阶段的好感,算不上恋爱,所以袁紫衣是他第一个产生恋爱好感的女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初恋。初恋往往来得很快,也容易刻骨铭心,毕竟绝大多数的人在初恋还是不懂得恋爱的,不懂得如何表达爱慕,也不懂得分析什么样的人才适合自己,才能最终走到一起。所以他很快就爱上了袁紫衣,即使后来知道了袁紫衣是个尼姑,不会和自己走到一起,他也无法自拔。

第二,袁紫衣要比程灵素漂亮些。常言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好色也是男儿本性。一个长得好的女性自然要受到更多的关注和追求。从书中的描写来看,袁紫衣是属于那种一见就能倾心的佳丽;而程灵素,乍看之下,只是个不起眼的黄毛丫头。不仅不够漂亮,而且看上去还有点未成年,所以胡斐初看到她时,也许就根本没兴起过有可能和她谈恋爱的念头,顶多也就是当他的妹妹。

第三,可能袁紫衣的性情要比程灵素更适合胡斐。程灵素的看家本领是玩毒,毒手药王的关门弟子用的毒都是剧毒,有些甚至是无药可解的。胡斐的父亲是死在剧毒之下,这对胡斐来说,心理对毒物难免会有一点阴影。这或许也会影响到他对程灵素的感观,书中也提到过一句:他心中又想:“这位灵姑娘聪明才智,胜我十倍,武功也自不弱,但整日和毒物为伍,总是……”他自己也不知“总是……”甚么,心底只隐隐的觉得不妥。这应该就是胡斐潜意识里深藏的一丝恐惧吧。

既然如此,胡斐更喜欢袁紫衣而不是程灵素,也就可以理解了。只不过当程灵素真个离他而去的时候,胡斐却感觉自己好像也死去了一般,那首洞庭湖畔的情歌则不断在耳边想起。这时候胡斐对程灵素的感觉还真的仅仅是大哥对妹妹的感觉吗?
作者: 大道不空    时间: 2015-12-3 10:52

金庸百问之三:张君宝有无暗恋过郭襄?

郭襄是《神雕侠侣》的一个配角,戏份不算太多,但却是一个非常出色的人物,聪明慧黠、明艳美丽,自然是诸多男儿心目中的好女子,可惜一生为情所困,暗恋“神雕大侠”杨过,终身未嫁,最后遁迹峨眉山中,开创了峨嵋派。

《神雕侠侣》故事结束后的若干年,郭襄又在《倚天屠龙记》里客串出场了一把,为《倚天》的故事留了些引子,也留了下些疑团或者悬念,这其中的一个疑团就是:郭襄暗恋杨过天下皆知,那位道人张三丰在青年时期,也就是当年的张君宝,是否也曾深深暗恋过郭襄?

小说中对这段故事完全没有交代,只留了点蛛丝马迹。

线索一:在《神雕》的最后情节,郭襄和张君宝同时亮相,郭襄还曾帮过张君宝一点小忙(虽然她没出招,只是口头对张君宝表示了一点支持);过了三年,在少林寺,郭襄再见到觉远和尚时,居然还记得张君宝这小厮,当众问起。以张君宝当时的卑微身份,郭靖、黄蓉的女儿,神雕大侠杨过的妹子郭襄居然还能记得他,想来他会很感动的。而张君宝以前可能都没接触过什么年轻女性,现在忽然有了个让他印象深刻的美貌姑娘出现,他岂能完全不动心?

线索二:张君宝无端遭祸,觉远被迫带着他和郭襄逃离少林,觉远逝世后郭襄让张君宝去投奔郭靖夫妇。张君宝虽然最后没去,但对郭襄的感激和好感显然更是加深。

线索三:又过了若干年,张君宝成了张三丰,一直念着郭襄的好处,所以要自己的武当弟子一直要礼敬峨眉上下。虽然张三丰出自少林,少林对他的恩情要更大于峨眉,但后来的情节可以看到,张三丰及武当上下明显对峨眉明显更礼敬些,,仅仅只是出于感激才如此敬重峨眉吗?怕不是那么简单。

线索四:几十年来,张三丰还一直留着郭襄留下来的一对铁罗汉。赵敏派人偷袭张三丰,临危之际,张三丰将铁罗汉交给俞岱岩让他保存。足见他确实是一直将这对铁罗汉随身携带着的,一个男人,几十年来一直随身携带着一位女子的信物,至老不变,这其中蕴含的情意显然极其深厚。

由此可见,张君宝当年应该是暗恋过郭襄的,而且这份暗恋之情,还一直持续下去。只不过张三丰最后因悟道成功,便将暗恋之情深埋心底,终身不娶,修道武当。他和郭襄,两大宗师,一个终身不娶,一个终生不嫁,各自暗恋,是苦是乐,孰能说清?
作者: 大道不空    时间: 2015-12-3 10:53

金庸百问之四:任我行不服气的另外两个半人是谁?

《笑傲江湖》里令狐冲率众大闹少林失败撤退后,自行返回找任盈盈,结果遇到先行一步抵达寺内的任我行等。任我行与左冷禅等起了争执,提到了自己对一些江湖人物的评价:“当世人物里,让我服气的有三个半人,不服气的也有三个半人”。让他服气的三个半人,是东方不败、风清扬、方证和冲虚;不服气的三个半人呢?他好像只提了“左冷禅居首”,那么剩下的两个半人又会是谁呢?

那个江湖里的人物倒确实不少,高手也甚多,可数来数去,能够得上东方不败、左冷禅等斤两的怕也没几个,其余几个大帮主比如丐帮、昆仑之类的,任我行已经当场否认,所以不会在列,那么还有谁可能呢?

岳不群有点像,但仔细分析也不对。岳不群这个伪君子让任我行一向都看不过眼,而且他认为华山有风清扬,岳不群还不入流得很。其实当世五岳派的几个掌门,估计任我行只瞧得上左冷禅一人,其余几个都只是陪衬,所以天门、定闲、莫大几个也应该都不是。

那么还会有谁?有没有可能是林镇南?以任我行的性格分析,倒还有点可能。毕竟林镇南的祖上传下来的辟邪剑法非同小可,林镇南的镖局也算有声有色。但任我行不会太关注这种镖局子人的,所以他的武功到底如何,任我行未必太清楚。他心里认为,这个林镇南即使有本事,那也是靠了祖荫,所以叫人不会服气。那么,这半个让他不服气的有可能就是林镇南了。

还有两人。
有一个我猜想只怕是看押他的黄钟公,此人的武功是得到任我行的重视的。令狐冲也很佩服这四人,武功虽高,但各有所好,与琴棋书画为伍,遁迹西湖边;不过任我行这等野心家,却绝对看不上这种隐士般的生活,他就认为有大本领就要做一番大事业,黄钟公荒废了一身绝艺,未免让人很不爽。

另有一个,会不会是那个杀人名医平一指?从小说里的描述来看,平一指应该不是日月神教的人,只是跟日月神教的很多人都有瓜葛渊源,既然不是日月神教中人,那么以他的名望,应该会得到任我行的关注。或许还曾经多次威逼利诱让其入教也说不定,可是一直不能遂愿。这就难免让任我行有些不服气了,总有一天要让其心服口服入我神教,可惜还没成功自己却先被东方不败给暗算了。另外,像平一指这般人物,居然还怕老婆,这只怕也会让任我行嗤之以鼻的吧。
作者: 大道不空    时间: 2015-12-3 10:53

金庸百问之五:金庸小说的里神兵利器真实吗?

金庸小说里多次出现过有关神兵利器的描述,最典型的莫过于《倚天屠龙记》中的倚天剑和屠龙刀,轰动江湖;另外,像《鸳鸯刀》中的鸳鸯刀,《神雕侠侣》中的君子剑和淑女剑,《鹿鼎记》里韦小宝所用的匕首,《雪山飞狐》和《飞狐外传》里出现过的天龙宝刀、冷月宝刀,《书剑恩仇录》中的凝碧剑等等。

这些兵器的共同特性就是削铁如泥,吹须断发,中者立毙,无坚不摧。不过,现实中真有这么厉害的兵器吗?

从科学的角度去看,这些神兵利器的出现,显然是武侠作家的虚构和夸大,除非是现代高科技产物的激光刀,方能有这种当者立断的效果。不过,这些利器却也不是完全的虚构之物,还是有一定的根据在内。

前几年看到过一个特别报道,介绍一种瑞士产的军刀。大家都知道瑞士军刀是一种多功能的刀具,有很多神奇之处。但有一种仅供特种部队使用的顶级瑞士军刀,则能削断几厘米粗的钢铁。这听上去是不是就很像武侠小说里的描写了呢?

当然,这些是现代高科技发展而制造成的尖端武器,但在古代呢?

在考古界流行一句话“永远不要小瞧了古代人的智慧”,这是很多考古学家在无数次被一些古代发明创造所惊捍的事实面前得出的结论。

就拿兵器来说,剑向来被称为“冷兵器之王”,是古代武士的象征,很多地方都有古代宝剑出土的报道,其中有几次非常让人震撼的发现。

其一是秦皇陵里宝剑的发掘。秦朝墓葬的出土文物中发现了很多宝剑,让人大吃一惊的是,2千年的铁剑藏在地下居然不生锈,而且锋利如昔,用现代科学去分析,却发现其中使用了欧洲1700多年后才发明的合金锻造技术;更神奇的是,其中有把剑被陶俑压在身下,弯折变形,但挪开陶俑后,此剑居然又恢复了原样。这个考古学的发现,是不是很像小说里描绘的一些软剑?

其二是更早一些年代,越王勾践所使用的宝剑。在某地出土了越王勾践的自用佩剑,这剑也和秦剑一样,采用了先进的合金技术,还采用了多种淬炼工艺,剑柄和剑身分别锻造再焊接到一起,剑身经过多层锻造,结实耐用,而且极其锋利。考古人员用这把剑做实验,确实可以起到吹毛断发的效果。

既有能削断钢铁的瑞士军刀,又有两千年不锈、吹毛断发的古代宝剑,那么回头再看小说里的这些神兵利器,是不是别有一番意趣呢?
作者: 大道不空    时间: 2015-12-3 10:55

每次读金庸时都会灵思泉涌,然后便写一堆有关金庸的评论文章出来,这里发了一部分,留作纪念,接下来开始新的一堆创作。我的金庸评论有好些系列,大部分都尚未完成,慢慢补上。




欢迎光临 书酒国风 (http://www.shujiu.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