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酒国风首页


发表回复
发表新贴
标题: 楹联原创理论文章一堆
大道不空
书酒国风管理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UID 821
精华 510
积分 100488
帖子 12088
积分 100488 个
魅力 20 点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6-3-17
状态 离线

TA的礼物
赠礼物送给TA
#1
发表于 2013-11-26 09:2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楹联原创理论文章一堆

把这些年写过的关于楹联理论研究的文章都整理到一起。这些文章分别写于不同的时期,个中认识可能会略有不同,不加修改,发帖保存。

书酒诗词 www.shujiu.com
顶部
大道不空
书酒国风管理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UID 821
精华 510
积分 100488
帖子 12088
积分 100488 个
魅力 20 点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6-3-17
状态 离线

TA的礼物
赠礼物送给TA
#2
发表于 2013-11-26 09:2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学联九法

学联九法

一 联贵立意

文学皆讲究立意为先,对联自然也不例外。不过对联毕竟有其特殊的文学性质,讲究格律对仗,所以格律和意境有时会出现矛盾冲突的地方,我以为应先懂得格律,但又不应拘泥于格律的束缚,不宜以词害意。在尊重格律要求的前提下讲究意境的优美,选择最合适的字词。
比如此联:形需工,意需工,神韵足也;雅为上,趣为上,机巧次之。严格要求格律的话,此联多有不工之处。试改为合律之作:形要工,意要工,神机足也;雅为上,趣为上,技巧次之。哪联更好?应该是前者吧。
意的选择很广,但最好是根据心境和即景而定,如勉强成联,则凑对痕迹过重,不够自然。意境本无高下之分,雅俗均可,并不是只有那些极其华丽的词章组成的联才叫意境联,那样的联和机巧联其实都只是联的一种形式,类似于诗词中的“婉约派”。只要能把联意完整的表现出来,就是很好的意境联。

二 联贵推敲

联的句式简洁,字数通常较少。字数越少,越要注意字词的选择,尤其是对于一些关键的修饰字词,如动词或形容词,尤其应当注意,要与整体相衬,不可随意取之。
比如此联:孤灯不照我,冷月更寒心。另一联:  明月不知我,清风也乱心 。两联看上去非常相似,其实表述的意思大不相同,前者写孤独心境,后者写心绪难宁。
再比如:寒彻心扉飞冷雪;以及:寒彻心扉非冷雪。两句只差一字,意思却截然相反,前句说的是寒冷的感觉来自于飞舞的大雪;而后句则说这种冷意并非因为下雪,而是来自于心中深处的一种感觉。对句也如此:参明尘世是真情;参明尘世逝真情。前者说世上有真情,后者则说世上真情越来越少,一个悲观,一个乐观。

三 联贵品评
   
学联不但要仔细推敲自己的作品,更应细致品评他人作品的好坏,既可取长补短,通过找出他人的瑕疵之处,避免自己犯下同样的错失;亦可通过揣摩他人作品,完善自己的联作风格。这是品评的一种方法,品评的是联本身的好坏。
另一种品评则深入得多,通过对对联的品味,寻找作者深心处的感受。比如此半联:愁寄春风风亦愁;以及:愁寄春风春亦愁。两者意思乍看差不多,但仔细品评后,就会觉得并不一样。 如果说的是愁寄春风春亦愁,渲染的是一种苍凉或悲怨的心境,满腔愁苦,想寄托给春风随风而逝,然而连春都满是愁苦之意,又如何能寄托给春风?如果欲用在诗中的话,这等句子,适合放在诗的前边,引领全篇意境,埋下苍邃的基调。
如果改成愁寄春风风亦愁的话,虽是一字之差,但意境和内容都有很大的变化了,说的是愁苦之意想寄托春风而去,然而愁苦甚浓,连风都被染上了惆怅之意。虽仍说的是愁寄春风,但意境却由悲凉凄苦变为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感觉,愁意远没有春亦愁那么浓。这样的句子可以放在句尾,把前边要写的内容小结一下,且留有余味。

四 联贵变化
   
大部分对联学习者,有时会出现心生厌倦的情况,原因各不相同,有些是因为觉得太难,学不下去;有些人则是因为觉得枯燥乏味;还有些人则认为对联是小道,比不上诗词的博大精深。
第一种情况,是因为没有把握好对联学习的方法。学习对联应该从简到繁,从易到难,一开始不宜强行要求平仄等的束缚,可以适当放宽标准,然后才一步步加强格律的练习。
第二种情况,就需要讲究对联的变化了。对联的种类、风格繁多,应该都尝试一下,这样既可以调剂学习的心情,增加兴趣,还可通过多方面的练习得到迅速的提高。
联的变化也有很多种,比如机巧的运用与否,字数长短、句式多少的增加与否等等等等,都可以看作是联的变化。
如前者:秋霜映月明。这一句话本来隐含有拆字的机巧(日月为明),如果喜欢拆字的,自然就可以用拆字联来对;如果不喜欢机巧联的,就大可不必理会拆字与否,照样是一个不错的下联,找个合适的对上就是。这就叫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不必强求;否则难免觉得累或者难,而不想学下去了。
再如后者:水;山。水中月;山顶松。水中月色应无影;山顶松枝本傲寒。这种叫加字联,或者叫续字对,挺有意思,学联困乏厌倦时不妨玩些诸如此类的游戏调剂一下。
再看另一种变化:秋风冷落庭前月。此句可以变化为:庭前月冷落秋风;冷月庭前落秋风;庭前月落秋风冷等等。这样是不是很有意思呢?看如何才能得到相应变化的下联出来?
多尝试些对联的变化,相信可以提高兴趣的;而且通过对联的变化,可以提高推敲品评的水准。
至于第三种觉得对联不如诗词的,我则大不以为然。对联可长可短,长则千百字,短则二四言,其变化之丰富,诗词难以相比;而且对联比诗词更易上手,自然更易普及;对联学到深处之后,更会觉得有无穷尽的知识可以去钻研;而诗词多半需要灵感而就,未必及得上对联的灵活多变。

五 联贵余韵

对联和诗词虽然有很大的不同,不过一些方面是相通的,比如诗有诗眼,联也有联眼,比如方才说的那句“愁寄春风风/春亦愁”,这风、春二字便是句中的联眼所在;另一句“寒彻心扉非/飞冷雪”,非、飞二字亦然。
另外对意境的把握,两者亦有许多相同的地方,同样以“意犹未尽”为美。对联和诗词一样,不宜写得太过于直白,意思不宜放尽,如能留有余韵,方是大佳之作。
比如此半联:云淡过千山。
五言之句,看似简单,但正因字数太少,反而难得佳作。此句意境颇为空灵,虽云淡,然则能过千山,表面写云,内里隐含人的心怀之意,若能看淡世事,何惧千山险阻,万岭崎岖?立意颇佳,描述也精致,短短五言,空间无限。
又比如:兰苑流芳春正浓。
此句之妙在于写实,兰花本就清馨万分,一苑兰花绽芳,如何不浓?从浓郁兰香中感觉到了春意之浓,递进之意明显而不觉突兀,句式因此流利自然起来;而流与正两处动词的使用,给人以春意蓬勃的生态之感。
再比如:春浓风不起。为什么风不起?是因为春太浓呢。此句和上句都是写春浓,但一个通过描绘兰花的香气而感到了浓浓春意;另一句则是虚写春浓,较之上句,更有回味无穷之意。

六 联贵渲染

好的对联,往往会如同一副水墨画,着墨无须重,用彩无需浓,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了所要描述的风景或事物。
比如此联:禽鸣犬吠山犹静,雾绕云遮岭更幽。此联上句运用反衬手法,有禽鸣、有犬吠,山反而显得愈发清静,下句则用上了烘托手法,因为雾绕云遮,洗去了山野间的俗气,所以才会幽静清宁。
    好的叙事联等也同样如此,运用简练的笔触,描绘人物、事物的风骨脉络,不宜全面实写,可以加入虚写予以描述。

七 联贵反复

    凡事都不可能一步登天,对联也不可能一学就会、一学就精,学联是会不断进步的;而且随着年纪的增长、识见的增加,以及心境的变化,在不同的时段写出的联会有很大不同,所以要对自己写过的联反复推敲,加以完善;还可以重新对过。
比如出句:江流依旧在。初见此联时年少轻狂,遂对之:风雨几时休?那时最恨下雨。殊不知风雨皆是人间不可缺少的事物,而且风雨更催诗人雅兴呢。过了数年,只觉世事无情,往昔如梦,遂对之:山月已然空。再过了数年,又觉红颜易老,岁月难留,遂再对之:岁月不曾回。
反复推敲,反复吟唱,都是学联的好方法。

八 联贵选择

各种不同的心境,要选择各种不同的笔触来描写,所以在前边曾提过要学习各种对联风格,都可以尝试一下。
心情愉悦时,笔法应放得轻松些,如:秋树白云两相悦,春风细雨共对歌,这样的联句,俗一点没关系,贵在自然;苦闷时,就应借笔舒愁,不妨多推敲点字词,或有转换精神的效果,如:我唱秋歌谁与和?竹吟春曲雨堪随。激情起处,文字可以大气豪放:笔写江山,笑看风生云涌;心怀日月,自觉地广天宽。闲情生时,则可以写出些闲逸、空灵的感觉:满地落花红不扫, 一春流水翠难收。
联的选择不论粗疏,但求适合恰当,不宜“为赋新词强说愁”,勉强堆砌出的联句很难有上好的。

九 联贵创新

联的种类繁多,变化繁多,虽说经历了千百年的发展,对联已经相当成熟了,不过其实仍有创新改变的可能。何况时代早已不同,文化气氛、语言环境都与古代大不一样,也更有变化更新的必要。
比如白话入联:廿四桥边,领略萧声月色;五一节里,游玩北岭东山。上联出的甚雅,下联则是典型的大白话,但细一推敲,仍十分工整。
现代的事物也可入联,不过有些东西你再怎么选择字词,总难免俗气,不过字句虽俗,意境却也不差,有何不可?马踏銮铃舞,声声清脆响尘路;车行汽笛鸣,阵阵轰鸣震脑间。上联写古路马儿铃响,下联则写一些司机乱按喇叭,一个大雅,一个大俗,古代没这种噪音污染,现代人自然深受其害,所以完全可以借对联这种形式予以批判。不过司机按喇叭这事,要写得大雅,怕也不容易吧。所以干脆就用现代语言白描。
再比如更现代一些的网络。其实网络是个练习对联最好的场所,临屏对句,既快,而且又可避免现实聚会联对中的听不清语句,普通话不标准、平仄难定的情况。“才俊何须沉吟多,霎时临屏而就;头晕暂且休息去,待会卷土重来。”这一联所描述的就是网络联对时的一幕场景。
对联这东西说难,其实也容易;说容易,却也有不少讲究,若要学得精深,一要培养自己的浓厚兴趣,才能不断深入学习下去;二来要掌握方法。学联方法甚多,这里撷取自己心得九则,写出来以供大家参考。

顶部
大道不空
书酒国风管理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UID 821
精华 510
积分 100488
帖子 12088
积分 100488 个
魅力 20 点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6-3-17
状态 离线

TA的礼物
赠礼物送给TA
#3
发表于 2013-11-26 09:3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新千字文——楹联篇

新千字文——楹联篇

国粹楹联,文苑流芳。五代初现,明清盛昌。联分上下,可短可长。格律分明,音韵铿锵。
学联之道,先练基础。六大要素,各自精熟。先明字数,上下相符。再讲词性,前后同途。
内容相关,或正或反。结构相称,变化万般。节奏相应,有断有连。平仄相谐,格律规范。
首贵立意,可雅可俗。天然成就,挥洒自如。言心写景,信笔而书。说情道理,令人信服。
联之二道,贵在推敲。精简文字,句式短小。细细琢磨,面面俱到。深入思考,境界方高。
再重品评,练笔怡情。取长补短,格调分明。博纳百川,学无止境。推敲应细,勤练不停。
联贵变化,博采众家。苦学有道,摒弃浮夸。风格不定,各自得法。但求尽美,白玉无暇。
联如诗韵,余味无穷。结句应缓,似有唐风。静如皓月,动似游龙。层层递进,更显清空。
佳联似画,重在渲染。风骨突出,笔触流转。浓淡结合,虚实各半。铺垫衬托,韵味无限。
若求进步,时常反复。推敲万般,吟颂不住。学欲知新,当明温故。心态不同,另当有悟。
笔可言心,当知取舍。喜处对欢,悲时联涩。意境选择,自然即可。粗疏不限,只求适合。
学联九法,尚重创新。逍遥万里,自在行吟。莫拘前法,当明本心。我辈鸿才,需怀自信。
联之高下,首看立意。意境为尊,亘古不疑。百般品味,皆应学习。众家文理,十法取一。
或曰豪放,文显疏狂。长辞骈句,一气成章。谈天论地,联纳沧桑。逍遥不尽,如凤天翔。
或取空灵,余韵不凝。空山云雨,笼雾成屏。依稀风远,素淡雪晴。长天万里,尽化无形。
三曰寒涩,悲苦难遏。嗟叹世情,怅惘随歌。文笔凄楚,音韵曲折。哀而不伤,自成风格。
四则闲逸,山水托寄。情系于笔,飘摇不息。学此联风,贵在选词。平直自然,浑然一体。
五为悠远,余韵无边。清新飘逸,自在成联。恰似云浮,又如鹤远。其鸣不定,声传九天。
六归清秀,女儿婉柔。笔调清幽,如丝如绸。连绵不断,借景抒愁。细节描写,文法自修。
七云柔媚,花间遗风。选词华丽,用典无穷。格律精求,另僻其踪。春愁秋醉,叶碧花红。
八乃说教,平铺白描。重在内容,引人思考。常引俗谚,无须细敲。平仄放宽,不求机巧。
九曰佛联,论道参禅。句意隐晦,重在非凡。用词凝练,典故常嵌。说理论事,故弄虚玄。
十为谐趣,文笔活泼。行文幽默,言语超脱。时有俗口,笑料诸多。不宜乱对,也应琢磨。
文理文法,联道联风。万变虽异,不离其踪。行文当慎,下笔如风。分寸尺度,尽入心中。
联非难也,应悟情真。对虽易也,难掌精深。师傅领路,习在个人。勤思勤练,皆看自身。

(注:此文里介绍了对联的几组基础知识,分别是
1 对联六相要素: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2 学联九法:立意、推敲、品评、变化、余韵、渲染、反复、选择、创新;
3 联之十品:豪放、空灵、寒涩、闲逸、悠远、清秀、柔媚、说教、参禅、谐趣)

顶部
大道不空
书酒国风管理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UID 821
精华 510
积分 100488
帖子 12088
积分 100488 个
魅力 20 点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6-3-17
状态 离线

TA的礼物
赠礼物送给TA
#4
发表于 2013-11-26 09:3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对联中的一些词性要求

对联中的一些词性要求

对联的讲究很多,也很细,有些可以变通,但有些最基本的内容、比如词性,还是要严格要求为上,不宜变通。有些词比较好对,比如动词、名词等,也有些词,比较难对,有可能是因为可选范围窄,比如数字、方位词等;也有可能是因为词性的灵活性很强,比如颜色等。这种比较难对的词,有时就允许一定的变通。

先说说数词。

这种词性,通常情况下和其他的词,在对联里的要求差不多,没有特殊规定,但有时有些特殊的变化。

一 实数和概数的相对,比如一和几的对应。

例:一山桐子雨;几树桂花香

二 活用为数词的动词,如满、并。

满地寂寥风,数点凄凉数点梦;
一山清冷雨,几分萧瑟几分愁

三 数词对应数量词

能武能文,字做廿八划;堪歌堪颂,世成千古名

这样的联,不算很工,但因为数词可选的面太少,几个数字连用的情况下,可以允许用数量词来对应,比如例中的廿八对千古。(补充说明一下,这里的千古不能算数量词,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例子,暂放于此做个说明。)

四 一字的变化

一字是个很特殊的数词,可以有多种词性的变化,对句时需要注意。

青山似故人,记来时衣上云,一任风吹不散;
骤雨洗浊世,看归处空中电,听凭雷动无惊

此处的一就是动词。

另外,在新韵里,“一”有可能是平声,也有可能为仄声字,在去声字前,一字经常为平声;其他情况下通常为仄声,对句时应当注意。“不”字的情况也与之类似。

五 数字和其他字,连成一个整词时,此处的数字可以不用数字来对。

汉书下酒,无数风流酌酒叹;
辞赋言心,一时怅惘对心吟

此处的一时就是个整词;另外还有几许、数分等。前边提到的千古也是。

方位词,严格的工对一般要求以方位对方位,但也允许变通,可以用其他名词甚至代词来对应;有时方位词可能还可以用形容词来对应。

至于颜色的词,也需要注意几个方面。

一 在使用相近颜色的情况下,比如用青对翠,要注意上下联句的意思错开,注意层次变化,以免合掌。而使用相反或者相对的颜色,要注意使用的合理性,比如你写月亮,一般情况下月亮是银白或者浅黄色的,但有时也会出现红月亮,那时的天气多半非常炎热,对句时就得注意这个天气的炎热,不要对什么凉风之类的。

二 颜色的词大量出现时,要注意搭配和对应的严谨性。

秋山五色,红黄蓝紫绿;
潭水一湾,幽碧静清宁

三 在描绘具体物事时,颜色也可以用其他和该物事有关的词来对,比如上句你写梅花的白,下句就可以用梅花的香来对应等等,这样可以避免隔的出现。

四 注意颜色的词性活用。比如秋过岭红,这里的红就可以看成是动词,岭变红了的意思。

总体说来,词性因为变化很多,需要细致推敲,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顶部
大道不空
书酒国风管理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UID 821
精华 510
积分 100488
帖子 12088
积分 100488 个
魅力 20 点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6-3-17
状态 离线

TA的礼物
赠礼物送给TA
#5
发表于 2013-11-26 09:3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对联学习中遇到的几个问题

对联学习中遇到的几个问题

学联数载,孜孜不倦,乐在其中。之中也遇到过不少问题,这里对遇到的这些问题做个小结,并说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大家可以一起探讨。

一 有关联韵和联律
这个问题我其实已说过好几次了,意为上,律次之。但律次之是有前提的,是应该尊重联律的要求,不能不管联律的要求而随意为之;当然更不能因为不合律而勉强改动好的原句,这叫本末倒置、得不偿失。

二 有关新韵旧韵之争
我以为这个问题没啥好争的,时代不同了,语言自然也应发展前进,哪有老沉浸于过去、不知变迁进步的道理?何况古韵现在读来早就别扭万分,又不符合推广普通话的要求。所以当以新韵为先。不过古韵也不宜完全不理会,毕竟这是老祖宗传下的东西,对学习古代的一些诗词、对联、文章什么的还是极有帮助,做人不应忘本,爱国不能忘祖,所以古韵也应有所了解,尤其对有志于学习传统文学的人来说。

三 有关合掌
合掌这个说法的提出,不知始于什么时代,原意是叫大家学会变化,不要把上下两个对仗句弄得一个模样。不过现在合掌的说法用得似乎有些过了,上联出了华夏,下联就不能用神州;上联说了寂寞,下联就不应再说孤独。我以为这并不合理,因为很多对仗句所要描述的本就是同一件事物,凭啥不可以用类似或者同样的字词去修饰?当然我也不是全盘否定合掌的这种说法,我觉得同义可以出现,但应该在上下联中,用不同的笔触、风格或者角度等去描述,这样便可避免了合掌的出现。
试举两例。其一:沉沉挂念心难舍,脉脉情牵忆怎休?此联就该算合掌之句。其二:心怀缱绻已着意,梦盼缠绵难诉情。
前联说相思之初,重点在已着意三字;后者说相思之后,重点在难诉情三字。二者说的皆是相思的深切,但角度和力度都有所不同,是以不应视为合掌之句。

   四 有关流水对、无情对、错综对等特殊对联句式
   流水对可取,上下联一气呵成,非常有气势,是以不但可取,而且应该鼓励提倡,多作流水联。
   无情对游戏味道太重,偶尔为之,无伤大雅,可以做为调剂,但不宜提倡,更不应滥用,否则对提高对联水平不但无益处,更有危害之嫌。
   错综对不可取。我以为错综对、联中自对等的说法,都是出于一种为圣者讳的心态,最初是因为某位大学者(或者什么身份地位高的人)出现了对仗不工整的情况,后来评论者不敢妄下批评,遂想出错综对等说法替其圆满,但也就旁证了此对并不工整,是以我觉得,不工整就是不工整,什么错综对、自对的说法皆不可取,这样会误导他人,形成不良循环。可以适当宽对,但不能把什么错综对、自对等说法当做对仗不工整的借口。

五 有关机巧联
机巧联彰显才思智慧,可取;但也不宜滥用,挖空心思来为难他人的这种心态,在学联中是不可取的;机巧的存在,其真意应在于提高联的内涵和趣味性,而决不是让人难堪、心里不爽。机巧贵在自然,贵在巧妙。机巧种类繁多,但真正好的机巧联其实机巧藏在隐处,不是一眼就能看出的,很多上佳的意境联,看似简单,如果细一分析,却非常难对,这就是无形的机巧,此乃机巧联甚至说所有对联之上品,非寻常机巧之联能比。

六 有关对联学习的态度
对联并不简单,要学的知识实在太多,就象我自己,虽然已经号称“大师”级别的“权威人士”,但真弄起联来,还常常有力犹不逮的感觉,这正是因为对联的涉及内容实在太广,真个是学无止境。由此可见,对联的学习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虽有点捷径可走,但想一步登天,绝无可能。有些人学了一点皮毛,就以为都知道了,听不进人家的一点批评意见,这样自得自满,只怕是不太好。还有些人,自己水平并不怎样,却喜欢对他人之联说长道短,其实说的对错倒不是太重要,但点评时的语气却一定要注意,如果自觉没什么把握的话,切勿用武断的语气去批评甚至嘲讽辱骂。这两种态度都不可取。
另一种不可取的态度是过于谦恭甚至自卑,总觉得对联太难,自己只怕难以学得精深。这个其实也未必,只要掌握好学习方法,再加上勤劳刻苦的练习,想来多半也是可以学好的。

七 有关对联学习的方法
这里要说的东西就太多了,我写过《学联九法》、《楹联大道》、《对联细节推敲》等许多帖子,说的基本上都是对联学习的方法,无须赘言,有兴趣的不妨去翻来看看。这里补充二点。
其一:对联若要学好,就得多加思考,有些人拜了老师,往往就容易产生对老师的依赖心理,遇到难题,就想找老师帮忙,或求老师对句出联,或找老师帮着修改,初学者这么做那倒是无妨,因为什么都不懂嘛;但已经有一定基础的人,再这样做就不太好,应该做的是先思考——周详而细致地思考,自己修改后才拿去让老师看看,有没有补充说明的。如果自己不去思考,什么都找老师帮忙,那自己又如何能得到尽快地提高呢?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何况学联不但要看勤奋,也需要一定的天资,老师的天分说不定还及不上你,总有一天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难道这时还去找比不上你的老师去帮着写联?
其二:眼光虽有高下,情况各有不同。也许老师的水平确实很高,可是高手也有失误的时候,有可能是因为评联不细致,也有可能是出于不知情的原因,老师有时也会说得不正确,所以不宜对老师的话言听计从,自己要有批评和怀疑的勇气。所以我曾提倡多参与评联,评得好坏无所谓,但要注意语气,更要注意分析得是否细致周详,如果看都没看清,就最好别去妄下评论。评他人联是一个学习的好方法,更要自评,自评的要求还可以更严格些,若要学好学精,严格点总不会错的。

八 几个特殊字词的使用或对应
对联有几个字的出现是很多的,但因为其比较特殊,是以需要仔细分析。
一。一这个字变化极为丰富,读音也多变,可平可仄,因而难以对应工整,一般说来,一除了可以用数词来对以外,独、双、多等副词或形容词也可以用来对仗它,有时还可以用动词来对应。
之。都说对联不能出现重字(特意重复例外),但这个之字我以为不必计算在这规矩之内,这个字实在有些特殊,它的意思可以算做“的”,不过的这个字过于现代和口语化,用在对联中并不好看,所以很多情况下,之字应该允许重复使用的。
轻声字。轻声字到底算平算仄?这个不宜一概而论,但通常情况下,有个比较常见的方法,即按轻声字的本来读音来确定平仄。
不字的读音。按普通话标准,不字在一般情况下为仄声,但若用在四声字前,则应读成阳平之音,比如这句:相见不如不见,后边的两个不字前仄后平。(注意一下,这里说的发阳平之音指的是前后两字应能组成一个词,才如此发音,如果不和后边的四声字并不算词,而是单独使用的,那不字还应该算仄声字。比如刚才说到过的“不字”,这里的不仍是去声字,为仄。)另外,一、八两字本为阴平,但在四声字前也是发成阳平之音,如一再、八戒等;再:“一”如果用在词中,很多情况下都发仄声,如:一般、一些、一时、一起等。

这里说到的东西,有些是老生常谈,有些当还有些新意,但所说到的只是我遇到过的一些问题,还有些问题或者比较罕见,我一时想不起来,所以没有提到;又或者我根本就没遇见过,自然更没法提出。如果大家在学联过程中还遇到什么问题的话,不妨在这提出来,我能答的话,就说出自己的看法;如果我答不上,总有人能代为解答的,大家一起看看,我也长点知识,开阔眼界。

顶部
大道不空
书酒国风管理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UID 821
精华 510
积分 100488
帖子 12088
积分 100488 个
魅力 20 点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6-3-17
状态 离线

TA的礼物
赠礼物送给TA
#6
发表于 2013-11-26 09:3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炼字一法

炼字一法

上次发过一篇有关楹联学习创作的文章,今日得空,想继续往下写,上次写的是有关楹联学习认知的态度和阶段,接下来想写些有关对联创作的心得体会和该注意的细节处。

昨晚发了两个对联,其中的一句是“愁寄春风春亦愁”,也可作“愁寄春风风亦愁”,让大家对这两联做一选择,算是炼字。有几个朋友发表了意见,其中“第二个春字改风可以,但不如还用春好。因为亦谐音寄,所以道兄出的下联是回文联,来来去去都为第二春愁”,这是甜盐盐朋友的意见。他是从创作技巧方面着手,所以选取了春字更好。

“我觉得既然用了亦字,还是风比春合适。”这是天堂玄音朋友的意见,他考虑的则是内容的合理性,所以觉得风字更好。

  “给春风了当然是风亦愁了”,这是鬼古子朋友的意见,他是从句意方面考虑的,也选取了风字。

有认为风字好的,也有认为春字好的,两方说的都有道理,那么到底哪个字更好呢?我觉得,对于字词的选择应该多考虑些方面,不必着眼在一点之上。

对联本是源自诗中,后虽摆脱了诗的限制,有了长足发展,但并没有全然离开诗的范畴,联对仍和诗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在写联对时,不可随心所欲,要和创作诗词一样,考虑到整体意境、内容上的衔接、句式字词等方面的烘托。

就拿此句“愁寄春风春亦愁”来说吧,其实若只把它看成一个单纯的句子,用风或春都无不可,但若把它看做是一首诗中的一句话呢?这就大有讲究了。

如果说的是“愁寄春风春亦愁”,渲染的是一种苍凉或悲怨的心境,满腔愁苦,想寄托给春风随风而逝,然而连春都满是愁苦之意,又如何能寄托给春风?这等句子,适合放在诗的前边,引领全篇意境,埋下苍邃的基调。

如果改成愁寄春风风亦愁的话,虽是一字之差,但意境和内容都有很大的变化了,说的是愁苦之意想寄托春风而去,然而愁苦甚浓,连风都被染上了惆怅之意。虽仍说的是愁寄春风,但意境却由悲凉凄苦变为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感觉,愁意远没有春亦愁那么浓。这样的句子可以放在句尾,把前边要写的内容小结一下,且留有余味。

这样一推敲,可以看到炼字的要求所在,不仅仅是对一字或一词本意的推敲,而是把字或词结合到整句甚或是超出本句所要表达的一种感觉,这就是写诗所强调的“诗眼”之意,虽是诗词创作的要求,对联创作也同样合适。

诗词和对联的创作还有不少相通之处,今天暂时说到这里了,大家若有兴趣学习或讨论的话,下次接着写点东西,大家研究研究。

顶部
大道不空
书酒国风管理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UID 821
精华 510
积分 100488
帖子 12088
积分 100488 个
魅力 20 点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6-3-17
状态 离线

TA的礼物
赠礼物送给TA
#7
发表于 2013-11-26 09:3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论对之高下,品联之雅俗——如何评联

联有很多种,有的联高雅,有的联通俗;有的联隐晦费解,有的联平铺直叙;有的联诸多机巧,有的联简洁清新;有的联用典精巧,有的联回味无穷。。。。。。这么多的联,哪种才是最好的联呢?
其实,没有绝对的好与坏之分,任何一种类型的联,都可能创作得很成功,也会失败,关键在于如何运用不同的笔触,通过或短或长的句子,把联中所描述的内容和蕴含的情感恰到好处的表现出来,表现得当,就是好联。
当然,个人的喜好和生活层次的不同,都会影响到对联的创作,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写作风格。可是,写作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而率性为之,若要品评联之高下,则要尽量撇开个人喜好,用一种较为客观的眼光去评价,如何评联?依我看,可以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一看意。
和任何一种文体相同,意也是对联的基本,好的联自然需要好的意。可如何才算好的意呢?有的人认为,意应推陈出新,而不应老生常谈,这话也对也不对。能够不断找到新论点、新角度去立意,当然不错;可问题是这么多人在创作对联,几乎可以这么说,你能想到的立意,别人也都想到过了,甚至很有可能连写法也一样,论坛对句中常见到的“撞车联”便是这种情况的典型表现。
那这么看来,是否新奇,就不能做为立意好坏的评判标准了。那关键在什么地方?
和其他文体不同,对联的字数通常很少,这就要求创作者简化言语,凝练文字。在短短的十余字中,能够将自己所要描述的景物和蕴含的感情恰当的表现出来,不但要表达清晰,还要留有想象空间,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余韵。好的对联,就要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要让读者能够通过对联,感觉到联中所描述的境界。
所以品评联意的高下,重点不在于立意的本身如何,而在描述的手法如何,什么立意都可,关键要看如何表达清楚自己的意。

二看境。
就对联而言,境有两个角度。一是和意相连的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意境。光有意,没境,联就容易显得死板,随便举个例子,比如我要写明月的皎洁无暇,你可以平铺直叙“一轮明月净”,也可以加点艺术手法“明月无瑕能照影”,前句直写明月的洁净,后联则加了个照影,这么一来,就给了人一些想象的空间,用照影反衬无瑕,联中所描述的景致就活动起来,也多了点感情进去,有了点其他感觉,让人觉得这个无瑕,不仅仅是写月,是不是也在写人呢?这就是联的境,把联所表现的意拓展开来。
境的另一个角度,是人,也就是写联的作者。在创作联的时候,一定要明晰一点,对联不仅仅是描写,还要加入自己的感情,这种感情可以是欣喜,也可以是悲伤,郁闷、凄清、孤寂、空灵、天马行空的思维。。。。。。这些都是要在联中表达出来的,只有让读者能从联中感觉到写作者蕴含在联中的情感,联才算真正成功。

三看创作手法。
有了不同的意和境,就需要有不同的表现手法,其他文学体裁中的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对联都可以运用;除此之外,对联还有其独特的魅力和要求。通常而言,对联的字数都是很少的,五七言最为常见。字数越少,联越不好创作,有时看到一个好的风景,想要用联描写出来,往往会感觉到短短十余字,景未描述清楚,情也没蕴含进去,出现这种情况,一般说来,除了文学功底尚有欠缺外,还有一个原因是没有找到合适的表达手法。
比如说你要表达心中的喜悦感情,不妨把笔调弄得自然些,直抒胸臆,感情反而更强烈些;反之,如果你要写一些悲伤郁闷的感情,则不妨试些婉转的笔调,借物抒情,借典言心。
在评联时,可以注意一下,对联是否感情流露自然,笔法和所描述的感情是否一致。至于对联创作手法的雅俗与否,倒不是重点。

四看尺度
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一个度,对联也不例外。说到联的尺度,也有两个方面需要注意。
一是看景物的描写是否自然,情感的流露是否自然。有时候写联,因为想着要推陈出新,于是会另辟蹊径。这时就要注意一个新奇是否合理的问题,比如说你要做个比喻,既要看这个比喻是否符合实际,也要看这个比喻是否符合对联所描述情景的需要。
另一是看字词的运用是否自然协调。这就是常说的练字,有些联读来令人费解,又或是读来感觉别扭,怎么读怎么不顺,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字词的把握不得当。
关于推陈出新,绝不能矫枉过正,过犹不及嘛。

总结一下,好的联,要注意几个方面,一是要言辞达意;二是要情景交融;三是要表述自然,四是要留有余韵,只有符合了这些标准的联,才是好联。有些联看上去婉转典雅,但过于注重创作手法,却忽略了基本的意境,景致描述不清晰,情感流露也非自然,算不上佳联也。

欲作妙联,即情即理;
何为佳句,亦幻亦真

法若上乘,行云流水;
联于至境,返璞归真

细品佳联,形开神敛;
徐闻妙韵,景切情真

心有灵犀,低吟而就;
联无捷径,苦练为真

顶部
大道不空
书酒国风管理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UID 821
精华 510
积分 100488
帖子 12088
积分 100488 个
魅力 20 点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6-3-17
状态 离线

TA的礼物
赠礼物送给TA
#8
发表于 2013-11-26 09:3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如何品联——成联赏析

所谓品联,指的是赏析对联的好坏,好的对联是真能让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的,所以需要细细品味。品联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着手。

一是意。作联品联,意境为先。既要注意品味上下联的意思是否表述清楚到位,上下联之间的转承衔接是否紧凑自然;也要注意联境的烘托和映衬,联是否具有艺术美感。
试品此联:傲骨千斤重,闲心万两轻。上联的千斤和下联的万两意思一样,但是一个重一个轻,恰恰相反,乍看似乎有些自相矛盾,但结合傲骨和闲心来看,其实这个千斤指的是自身的重量,傲骨重千斤;而万两则说的是对待事物(金钱)的态度,闲心轻万两(金),两者的角度不同,表述的意思则截然相反。

二是韵。这个韵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韵律,音律铿锵是对联的一大魅力,好的联,读起来一定是琅琅上口的,要注重字词的选择,不光要从意思上去选择字词,读音上的选择也很重要。另一个方面是韵味,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余韵无穷,耐人回味。既要表述清楚,又要留有余韵。
试品二联:寻遍江南烟雨梦,溶于山外杏花春。看尽江南千处景,不及杨柳一番春。两者用的写法很接近,甚至用词也很近似。但是所表述的意境又大不一样。前者的意境更闲适,回味无穷,能在联中看到很远的一种山水风光,朦朦胧胧,鸟语花香。后者则略有种寻遍江南觅春景,最后发现杨柳之中春景尽纳的感觉,这是一种返璞归真的享受。两联的韵味和回味都很足。

三是蕴。这个蕴同样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含蕴,指的是联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和经历;二是底蕴,指的是作者提炼生活阅历、借文字发挥情感的功底,选择的风格、描述的角度以及练字的水准,都是这种底蕴的表现。
试品此联:刀剑寻常难入眼,风云起落便倾心。此联上下句说的都是一种心态,不喜欢平常的生活,喜欢精彩多变的挑战。另一联:满地繁华无我梦,一山寂静寄君心。则正好相反,不喜欢繁华喧闹,而向往平静自在的生活。

顶部
大道不空
书酒国风管理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UID 821
精华 510
积分 100488
帖子 12088
积分 100488 个
魅力 20 点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6-3-17
状态 离线

TA的礼物
赠礼物送给TA
#9
发表于 2013-11-26 09:3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如何出句

如何出句

先讲点题外话。
学习对联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酬唱吟和,联贵交流嘛。要能吸引到更好更多的朋友来与你唱和,那就需要有好的出句来吸引对手。
相对于对句而言,出句更自由些,自然也要容易些,可是,受灵感的限制,好的对联也不是能一下子就想出来的,而对句可以凑,从这点上来看,我相信更多的朋友会觉得还是出句更难些。
出句和对句哪个更难,其实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得不出标准答案。
题外话就先说到这,下边讲讲如何出句。

前边已说过,觉得出句困难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出句要受到灵感的限制,不比对句,可以受到出句者的启发,而见招拆招。所以从这点看来,要有好的出句,就得启发灵感。
灵感可以来自于多个方面,对大部分人来说,大概写得最多的也就是风景联了。的确,风景联最容易上手,可写的东西也最多,更重要的是,描写风景的字词很多,而且可以弄得很风雅,符合对联、尤其是意境联的需要。咱们就从最容易上手的风景联开始,说说如何出句。
出句有几点讲究,一是要善于观察。举个例子,同样是描写春天,有人注重春天的颜色,红花绿叶;有人注重春天的气象,柔风细雨;还有人注意春天的变化,春暖花开……也就是说,只要你有心,可以写的东西是很多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如何将看到的景物合理地表现出来。从联的角度来看,这里就要求,寻找合适的字词,并把握合理的尺度。比如描写春天的颜色,可以是柔和的青翠,也可以是艳丽的朱红,如果想要表述出柔和之意时,就要使用些和缓的形容词来做修饰,感觉可以更内敛些;而描述艳丽的感觉时,则不妨运用些奔放的动词,这样就能把感觉表达得更强烈些。
总之就是,要善于运用不同的眼光去观察事物,然后再选用不同的笔法、词句等,从不同的角度去描述它,刻画它,这样联才显得生动活泼,而且形象鲜明。
第二点讲究是,要善于联想。咱们出去旅行,受到环境变化的刺激,很容易就自然地产生了灵感;可是作为酬唱吟和之作,并不一定能现场看到所要描述的景物,就得善于运用联想了。还是拿刚才举过的春天来说。写到春色,可不可以联想起春声?又可不可以联想到春意?春山、春水、春树、春草、春花、春日、春风、春雨……一层层地展开去,能写的东西就多了;更何况还可以从春展开,写到夏景、写到秋色,写到冬时,这就又多了无穷题材。写完了实景,还可以写些虚景,写出心中的感觉来。出句嘛,自然可以随心所欲,也该随心所欲才对。
换句话来说,就是要善于开拓思路,不要把目光局限到一点上,这样放开来,就能做到言之有物了;而言之有物,正是写联的一大关键所在。
第三点讲究是要注意轮廓的勾勒和细节的刻画。前边所说的两点是针对联的内容,而现在所说的则是出句的技巧。所谓轮廓的勾勒,就是在出句前先想好自己要写到的内容。还是拿春天来说吧,如果你要写春风,那你就该注意到这春风到底是晴朗时的风呢,还是雨时的风,不同天气的风,给人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在出句前得先想好一个整体的感觉,放到联中来说,就是要有个意境。联意需要写实,但联境则需要虚的烘托渲染,如何把虚与实有机的结合到一起,这就是考验出句者对细节刻画的功底了。
细节需要注意哪些地方?这里头的讲究可就多了。
首先,得注意字词的筛选,前边已提到过一点,即运用奔放或者收敛的字词来表达强烈或柔缓的感觉。这里只是强调运用动词和形容词的一部分要点,其他词性的选择还有很多考虑点,比如切入点(如暖、寒、孤独寂寞、高兴等都是)、着眼点(全面描写?部分描写?等)、着重点(远近、大小、虚实等)等等。不同字词的选用可以带来截然不同的感受,重点在于选用是否合理、是否恰当、联系是否紧密等。
其次,要注意节奏的渲染。其实节奏不仅仅是让联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它还有个衬托联句气势的作用。通常来说,七言句显得比较古雅,适合写风景;五言联比较紧凑,适合写有哲理性的联;双句联读来特别有韵律,作为门联什么的最合适;而长联则一般气势较足,如果想写点豪气联,则不妨试试长联。因此,在出句时,考虑好了要写的内容之后,就可以试着考虑一下,选用哪种形式的联来刻画内容,来烘托意境。当然,这些只是较多的情况罢了,并不能做为标准,但可以作为出句时的一种考虑。
联句的节奏要考虑,字词的节奏也需要考虑。比如有些联会运用到叠字,这往往就是为了加重语气;又比如有些联运用到了排比句式、自对句式,往往也是为了加强气势;再还有运用领字、反衬字、连绵词等等,都是出于同样的目的,让联显得丰满起来。
第三,要注意字词间、句子间的连接是否紧密。好的联,必然是每个字词、每个分句间都有紧密联系的,因此字词要尽量精简,少用虚词,并减少一些不重要的修饰。
第四,还需要注意字词修饰时,对联意是否会起到负面的作用。这也就是说出句时要注意到联句是否合情理,要结合客观实际,不要光顾着句意的美感和韵律。
细节的注重点还有很多方面,限于时间,这节课就说这么多。接下来讲出句的第四点讲究。
第四是要注意出句时的心态把握,你需要考虑一下人家会怎么去对。有些人出句喜欢加机巧,有些人则喜欢自然流畅的出句,以找到合理搭配的对句,形成流水对;各种各样的句式都可以,随便自己喜欢,但如何出好这样的句子,就有讲究了。
先看机巧联,喜欢机巧不是错误,但如果把机巧只看成一种为难人的手段,这种学联法并不足取。好的机巧,不是刻意为之,而是不露痕迹地嵌入进去,联贵自然,雕琢痕迹过重,联感就大失了。所以在出句时,一定要考虑到机巧的运用是否自然,不要刻意地去拼凑机巧、去堆砌机巧。
再来看流水对。流水对的形式我个人是非常喜欢的,上下联或互为补充,或互为衬映,形成一个有机结合。如果想得到很好的流水对,在出句时就要注意几点,一是联意不要过满,得留点余地;二是联意可以设伏设问,待人来解答,这样一唱一和,流水对就自然出现了。
至于其他的联,出句时也得同样考虑出句的自然性、合理性等等,不要硬性拼凑,同样也需要留有余韵,联意过实了,联就不好看了。
前边所说的,是出句心态把握的一个方面,还有另一个方面,就是注意自己出句时的心情。
每个人的心态不一样,同一个人每个时段的心情也会不一样。前边说过,联贵自然,因此在写联时,注意要结合当时的心境去写联,如果受现实制约,比如高兴的时候也一定要写些悲伤或者忧郁的联,那么也可以试着跳出心情的桎梏,找些相应的事物来衬托一下,比如想想冬天的冷雨什么的。这就是精神转移法,对出句也有一定的帮助。
对于不同心态的人而言,比如有的人生性洒脱,不妨多来点豪放联;有些人多愁善感,则不妨多出点悲情联。总之联写心声,越贴近自己的就越能写出好联来。
关于出句的课,暂时就先讲这么多,总结一下,出句要注意心态、句式的结合、字词和节奏等的选用,总之考虑多点,刻画细点,联想宽点,就能写出足够多而又足够好的联了。

顶部
大道不空
书酒国风管理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UID 821
精华 510
积分 100488
帖子 12088
积分 100488 个
魅力 20 点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6-3-17
状态 离线

TA的礼物
赠礼物送给TA
#10
发表于 2013-11-26 09:3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说说流水对

流水对是对联中比较高级的一种形式,它对对联创作手法的要求相当得高,如果能做好流水对,其他形式的对联也多半不在话下。所谓的流水对,可以顾名思义,就是像流水一般自然连贯的一种对联形式,它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是上下联衔接自然,下联是对上联的补充或者解答,两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是上下联内容区分明显,撇开格律不看,光看内容,也一定能分出上下联,下联的内容一定是和上联紧密连接的,不能逆转。而一般的联,如果不看格律的话,上下联往往可以互换,而流水对则不能。这也和流水的特性一个道理,水只能往低处流,不能倒着走,否则就出大乱子了。所以好的流水对,一定是要严格把握上下联的联意的。
三是上下联一定要有动感。这个所谓的动感不是说联一定要写动作,而是上下联一定要给人既连接又有变化的一种感觉,就好比拍电影似的,两个分镜头,说明一件物事。我们常说流水不腐,流水之所以不容易发臭,就是因为它擅动,动起来就不会腐败,流水对也保持了流水的这个特性,动感十足。

因为流水对有这么些特性,所以在写流水对时也应注意到几点:
一是出句时一定要留有余地,流水对常见的做法就是上联设问,下联解答,二者形成有机结合;不设问的话,也可以在上联里埋下些伏笔,然后下联笔锋一转,把上联留下的伏笔填满。
二是需要注意上下联的呼应,下联在补充上联的内容时,一定要注意是否有漏洞,是否补充完整,否则流水对就不算成功。
三是因为流水对特别注重动感,所以在创作流水对时对动词的把握尤其要注意,一要看动词的选用是否符合句意的需要,二也要看选用是否合理恰当,上下联处呼应的动词,是否有各自的侧重点。

试举几例:
月色凝池底
风声破镜心

此联比较隐秘,需要细致分析。上联的重点在于一个凝字,这说明池水是静止的,所以水中的月色才能凝住;而静止的水面,在月光的掩映下是不是就像一面大镜子呢?下联起风了,风就破开了水镜,也就消散了月容。这就好比一出月色的小电影,变化十足,而且空间无限。先有镜,再破镜,上下联意不可逆,否则水镜已破,月色怎能凝呢?而且上下联缺任何一句都不可,变化都不完整了。

夜月无知空笑我
世人有欲怎清心

这句看似运用了反对法,其实也是一流水对。上联的重点在无知和空笑之上,我为什么要说夜月无知空笑呢?是因为它不懂得世人有各种欲望,所以难以清心。这样一来,两联互相补充,形成一有机整体。联意也不可逆。

若有灵机能悟道
何愁妙笔不生金

上句说的是因,下联说的是果,因果结合,自然阐述。

我问清风何不语?
君答细雨本无思

上联设问,下联解答,一问一答,自然连贯。

最后强调一下,是不是流水对有时其实很难区分,可以不用强求,我们要了解的只是流水对的巧妙之处,掌握了这种做法,再做其他形式的联都会变得轻易很多。在作联时,不妨都考虑一下能否做成流水对的形式,即使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流水对,但有了流水对的味道,联都会变得自然流畅许多。

最后送四联与各位共勉。

欲作妙联,即情即理;
何为佳句,亦幻亦真

法若上乘,行云流水;
联于至境,返璞归真

细品佳联,形开神敛;
徐闻妙韵,景切情真

心有灵犀,低吟而就;
联无捷径,苦练为真

顶部
大道不空
书酒国风管理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UID 821
精华 510
积分 100488
帖子 12088
积分 100488 个
魅力 20 点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6-3-17
状态 离线

TA的礼物
赠礼物送给TA
#11
发表于 2013-11-26 09:3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谈谈对联的反对法

反对法,是对联中的一种常见创作手法,有不少人认为好的反对法创作的对联可以视为对联中的上品。

反对法强调的是上下联意的对比和反衬,常见的有三种情况。

一是时间或者空间的对比或反衬。比如用过去和现在相比、天与地对比等,突出各自时段、不同空间的不同特征来。
试举例:
1 半生曾落他人后;来日定争俗世先
上联说前半生一直落魄,情境颇惨;下联则说后半生一定要奋发图强,争取发迹。上联的重点在于写落后,下联的重点在于写争先,一先一后,成为反对。
2 骄阳烈似火;寒雨冷如冰
上联写夏天酷热之景,下联写冬日寒冷之态,形成反对。
3 秋归何处莫访雁,春老此中尽伤花
上联写秋,下联写春。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是说有了春和秋、天和地就一定是反对法联了,是不是反对法联,需要看除了有这些反义词的存在外,是不是还有其他方面的内容也相反或者相对,比如骄阳烈似火;寒雨冷如冰这句,强调的就是夏日和冬天的热冷对比。反对法联注重的是句子整体的感觉,而不是单个的字词。

二是句意的相反或相对。比如积福和惹祸、睿智和愚痴等,突出上下联各自所说事物的特性。
试举例:
1 只道君为薄面客;岂知我是厚颜人
上联是写他人对作者的评价,以为作者是个很腼腆的人;下联则是作者的自道,其实他是个厚脸皮的人,只不过你们没看出来罢了。
2 雨风无律亦成曲;岁月有声难入诗
这联的重点在于“有、无”的变化,突出的是不同心境下的不同观感。写上联时的心境是闲逸舒适的,所以纵使听着杂乱无章的风雨声,也觉得像是歌曲在鸣奏;而写下联时的心境,则显然是比较悲观愁苦的,看什么都觉得不顺眼,所以即使是充满诗意的生活、岁月,作者也觉得索然无味。
3纸上谈兵,方寸乾坤争胜;心中无碍,大千世界悟空
上联写世人好胜之态,下联则说有佛性的人就没有这种好胜之心,世事皆可看破(争胜与悟空相对,方寸乾坤和大千世界相对)。

三 前边两种都是有反义词或者意义相对的词直接存在的,是由局部的相反或相对影响到整个联句的反对意味,第三种则比较特殊,全联中或许并没有明显的反义词存在,但句意仍然截然不同,所以还是反对。
试举例:
1何等狂人,敢坐高台当帝子?几分傲气,竟执朱笔点魁元!
上联是旁人的置疑,问是谁这么狂妄,敢自称皇帝考状元?下联则是夫子自道,我狂是因为我有这个傲气和才学!两方针尖对麦芒,比了个不分上下。
2几度徘徊,皆因此地留吾梦;数番往返,却叫故人伤我心
上下两句写的都是来往徘徊,但一个写去了又回来的原因,一个则写的是来了又去的原因。形成反对。
3书画琴棋,骚人多雅事;油盐柴米,寒士苦生活
上联写骚人的雅趣,下联写寒士的愁苦,两联的意义相对,二者的区别就在于一个不缺钱,所以优哉游哉;一个穷得很,只能每日忧柴愁米。用旁衬的手法,写出二者生活的截然不同。

补充一下:反对法有时和流水对很难区分,稍做解释。流水对包括一部分的反对法,比如因果类的流水对;但流水对允许递进,而反对法则是相对或者相反的。在句意都是相反或者相对的情况下,区分流水对和反对,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联的上下句内容是否可以逆反,或者是否可以拆分开来。

末了又赠大家数联:
顿起灵思,即情作对;
偶拾佳句,述景言心

天籁独听,闲吟得句;
山风悄语,妙悟于心

法理细分,佳联传道;
俗情可弃,雅韵在心

若是出尘,洒脱运笔;
能明自在,飘逸言心

顶部
大道不空
书酒国风管理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UID 821
精华 510
积分 100488
帖子 12088
积分 100488 个
魅力 20 点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6-3-17
状态 离线

TA的礼物
赠礼物送给TA
#12
发表于 2013-11-26 09:3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还想毁联到几时?我谈合掌与意隔

现在联坛有股很奇怪的风气,就是偏要把对联这种原本该是轻松有趣的文学游戏,弄得跟天书似的,什么规矩都往里整,而且还要片面化、扩大化。合掌和意隔就是其中很极端的两个例子。

先来看看合掌。中国文字的一大魅力就是很多情况下都可以顾名思义,所谓合掌,就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如果我们把一个对联的上下句作为左右两个手掌,那么联的每一个字词就可以视为手掌的各个手指、掌心等部位,只有当所有部分都重叠起来,这才能看成是合掌,而仅仅只是一个词,也就是只有一个手指才重叠,这又如何能看作是合掌呢?不但解释不通,而且有些岂有此理,照这样说来,现在常见的一些婚联,上下句都写喜庆,合掌;挽联,上下联都写哀伤,也合掌。。。。。。大多合掌,这联还能写吗?真不知这样的合掌规矩是谁定出来的?竟然以讹传讹,遗毒无穷!

意隔也是一样的岂有此理。所谓意隔,本该是一种相对范畴之内的说法,比如上联写景,下联则不应说理,这样上下联内容不太相关,这才是意隔。可又不知是哪些无聊又迂腐的人,硬要把这个意隔扩大化、片面化,竟然出了什么春不能对秋之类的混帐话,上联说春,下联为什么就不能写秋?照他们的这种理解,那好,春景就只能对春景,那么是不是又该看成是合掌呢?如果真要这么解释合掌和意隔,等于是自己打自己的耳光。

我真的很难理解这些人到底是怎么想的,既然喜欢对联,就该有个宣传对联的意识和责任感,要更好地宣传对联,就更应该要在保留对联精髓的基础上简化对联,而不是为它人为地增添无数莫名其妙的规矩,破坏对联的美感和意趣,教联者,授不得其法,非是教联,而是毁联!

牢骚发完,现在讲讲我个人对合掌和意隔的理解。

合掌的原意是指上下联风格一致、意思一致,上下联看不出多少区别。但仅仅一两个字词意义雷同,那并不一定是合掌,举例来说。1:神州千古;华夏万年。这联上下句的前后两个词意思都一样,全句的意思也差不多,此便是合掌之句。2:神州不幸千秋泪;华夏有情万古芳。上联说的是天灾人祸,千年不断;下联说的则是天灾虽无情,但神州人有情,苦难中的真情更显珍贵,才可万载流芳。上下联虽然同样都有神州、华夏以及千古、万年这样字面上意义相同的词,可联的着重点、意义却截然不同,所以不能看作是合掌之联。

之所以会存在合掌这一说法,其目的是为了要使联意更鲜明,表达的意思更宽广,要做到上下联尽量有所区别,但不是因为一两个字词的重叠,就视为大忌讳。
对于一些特定场景的联来说,是需要通过上下联的重复强调,来突出其中深意的,如果把这些字词替换掉,意思反而没那么鲜明,毕竟,对联最重要的还是内容,不是形式。

看看最常见的一些联:1 春联:生意如春意,财源似水源,如和似意思相同。2 婚联:良缘欣化双飞燕;佳偶终开并蒂莲,良缘佳偶意思近,双、并意思同。3 挽联:高风传乡里,亮节昭后人,高风、亮节意思相同。4 行业联。当头事业, 到顶功夫,头和顶意思相同。

以上举的都是古来经典的对联,如果照某些人对合掌的理解,这些都犯忌了。不过我觉得这几联上下句各有不同侧重点,所以不应视为合掌。在古人学联的一些基础教程,如《笠翁对句》《声律启蒙》中,类似的联句也有不少。

所以我认为,绝不能就一两字相同来确定是否合掌,而是要根据上下联是否有不同的侧重点或风格,来予以评定。写联时,就可以通过变化角度、变换风格、变化侧重点等来避免合掌的出现。

再说说我对意隔的理解。

对联的六大要素,其中之一就是要求内容相关,如果联意相差太远,这就成了无情对。这便是意隔这一说法存在的根源。但就现在的情况看来,意隔的说法也有些扩大化和片面化了。

对联讲究意境,不同内容的联就需要不同形式的境。一般说来,写景联就宜对写景联,叙事联就宜对叙事联,励志联就宜对励志联。如果写景联对上了励志联,这自然是意隔了。这好理解,不过意隔还有其他方面的内容。

试举例:

先看写景联。
年年月季花争艳,点点星光夜已寒。
这一联上下句意差得太远,彼此间还没有什么联系,就有些意隔了。
写景联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上联写的是比较大气的景物,下联最好也以同样的角度去描绘,以大对大;反之亦然,否则很容易隔。

再看叙事联。
溪山未老风依旧,联句一时意畅然
这两句的内容、意境、手法都不同,彼此间也缺乏足够的联系,因此也有些隔了。
叙事联需要注意的是上下联句中的手法和叙事角度,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否则亦很容易产生意隔。

隔与不隔,需要相对地去看,不能绝对化,也不能扩大化。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意隔的句子,在一定的特殊情况下,可能又不是意隔。

1 诗钟里的分咏格,上下联说的就是两个截然不同而且可能也毫无关系的两件物事,这种情况下就不能算意隔;同理,其他有特殊内容要求的句子,都不应视为意隔。
2 反对法和一些特殊的流水对句式。反对法所说的经常就是两个不相干的东西,要注意与意隔区分开来;有些特殊的流水句,乍看可能前后两联不相干,意隔;但仔细看上去,两联却又有着很巧妙甚至很隐秘的联系在内。遇到这种情况时需要小心检查,是意隔还是反对或者流水对。
3 其他。我一时想不起来,等想到了再补充。。。。。。

最后小结一下,所谓的合掌和意隔,都是为了让对联变得丰满和精彩而出现的,它们的根本目的是为对联服务,而不是为对联增加麻烦的。不要让所谓的意隔和合掌束缚了手脚和灵感,规矩一多了,畏首畏尾,反而写不出好对联来了。作联时可以注意一下是否意隔或者合掌,但千万不要因为顾及这两者的存在,就啥都不敢写了;或者写来写去,因为怕犯忌,只在一个风花雪月内的小范围里转圈,不敢跳出来,那才真是得不偿失。

末了也有数联相赠
联在我心,清浊可辨;笔于吾手,锋钝自明

雅韵随心,独吟独乐;佳联似酒,愈品愈醇

文显清心,逍遥不尽;联成大道,乐趣无穷

浮躁文坛,灵心惟笔就;纷繁世界,净土向联求

顶部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3-29 03:11

书酒论坛
原创诗词楹联文学交流区 Powered by Discuz! 5.5.0 书酒诗词 www.shujiu.com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书酒国风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