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酒国风首页


发表回复
发表新贴
标题: [网友原创/转贴] [转帖]对联知识库
爱错
诗怪
Rank: 10Rank: 10Rank: 10


UID 293
精华 43
积分 2119
帖子 872
积分 2119 个
魅力 0 点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5-11-15
状态 离线

TA的礼物
赠礼物送给TA
#1
发表于 2006-4-6 06:5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转帖]对联知识库

传统楹联的写法

[ 作者:哈哈儿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录校:哈哈儿 点击数:665 ]
 

  关于楹联的写法,就一般情况而言,一是要注意楹联的思想性,即要求观点正确,内容健康;二是要有针对性,即撰写、张贴楹联时,要切合时令、环境、人物、事件、气氛、行业特点等等,要做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事制宜;三是要有文学性,即要注意炼字度句,“言之无文,则行之不远”,楹联无文采,则索然无味,影响艺术效果;四是要和“横批”有机地结合起来,横批是楹联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能画龙点睛地突出楹联的中心思想,对楹联的内容起着补充和烘托作用。

  格律诗对楹联的影响颇大,某些楹联,实际上就是从格律诗中派生出来的,因此,传统的或说是正统的楹联写作就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与格律诗极为类似的格局和程式。这种传统的格局和程式,有比较严格的格律要求,主要表现在声韵、平仄和对仗三个方面。对此,中华书局《文史知识》编辑部在《怎样作对联》一文中,作了系统的归纳。现摘录如下:

  •   作对联,要合于下列规律:
  •  
  •   (一)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二)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三)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四)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平:平声字;仄,仄声字,包括上、去、入三声的字)。(五)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  
  •   对联和律诗中间的对仗有继承演进的关系,律诗的平仄格律和“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也适用于对联。至于每副对联的字数,并无限制,由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八字、九字到几十字、几百字,只要有话可说,能成对偶就行。下面举例以见一斑:
  •  
  •   祖国山河壮;人民岁月新。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   上联的“祖国”、“山河”和下联的“人民”、“岁月”都是名词,上联的末字“壮”和下联的末字“新”,都是形容词,上下相对,平仄协调,内容与形式都与上述的五条规律符合。
  •  
  •   总之,作对联要音韵和谐。语言精炼,合于规律,而又有一定的内容。文字不相对,平仄不协调或把标语口号式的句子分写两行,全不能算是对联。

  对上面的介绍的内容,我们可以归结为“四讲”,即“字数讲相等,字音讲平仄,词语讲对仗,句法讲对称”。同时,上下联内容要有一定的联系,但不能雷同或重复,雷同的对句俗称为“合掌对”,如“新年迎五福,春节接三多”,其中的“新年”和“春节”、““迎”和“接”都同意,传统上认为这样的楹联犯制作楹联的大忌。

  对文中“‘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也适用于对联”,是指五、七言诗每句的第一、三、五字,不拘平仄,当用平声字的用了仄声字,或当用仄声字的用了平声字,皆无不可;而每句的第二、四、六字,则须平仄分明,不容更换。皆因一、三、五字平仄移易,读音影响不大,二、四、六字平仄失调,则读之拗口,乃律诗之大忌,用于楹联创作,也是传统楹联作法之大忌。

  以上介绍的是传统楹联的作法及程式,随着对联艺术的逐步成熟和发展,各种新奇的作法跟句式也不断出现,还出现了许多独特的联格,这在《不拘平仄的楹联写法》和《联格撷珠》中将陆续谈到。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书酒诗词 www.shujiu.com
顶部
爱错
诗怪
Rank: 10Rank: 10Rank: 10


UID 293
精华 43
积分 2119
帖子 872
积分 2119 个
魅力 0 点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5-11-15
状态 离线

TA的礼物
赠礼物送给TA
#2
发表于 2006-4-6 06:5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对联创作原则

[ 作者:常江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录校:哈哈儿 点击数:1015 ]
 

  创作对联要遵循什么原则?我以为应记住工、稳、贴、切、新、奇这六个字。

  工

  工,首先是指工整。一副对联,应做到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平仄相谐,句式相仿。就是说,要完全合乎或基本合乎对联的特点和规律。工整,是写对联最基本的要求。

  古人(或者说前人)作对,是很讲究“工”的。清代以前联书,选联都比较严,几乎没有不工的。民国时期的联书,如胡君复的《古今联语汇选》各集所收之联,也都选得很认真。当然,也有些书选得随便一些。近年的联书中,确有一些是不够严谨的,尤其所选入的新对联,若干不工整的对子,也“登堂入室”,以致人们对新对联的创作产生疑虑。究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作者本身缺乏严肃的创作态度,二是编选者没有逐联推敲,东抄西摘,凑成一本就算大功告成,便一误己再误人了。我以为后者责任更大些,如果按“虽少而精,宁少勿滥”的原则办事,那些十分不工整的“对联”便会永无出头之日,那将是联坛的幸事。

  这里,不想举例了,只是提醒读者:莫以为印成铅字的都是好对联,都是“范文”。

  工,还有“精巧凝练”的意思。我大致估算过,七言以下的对联,能占到对联总数的一半以上,九十字以上长联,还不及百分之一。它以有限的数字,表达无穷的、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意象,在构思、布局、用字、遣词、造句等方面,达到精巧和凝练。

  不懂得惜墨如金,是对联不工的一个毛病。1986年全国“慰问前线,缅怀英烈”征联活动,初评入选的对联中,也还有这样“不精”的对联,试举两例:

  编号“283”联:

  山美水美,山水美,哪有英雄心灵美
  日高月高,日月高,何及战士风格高

  评委们认为“山水美”、“日月高”是多余的巧意,应变为:

  山美水美,哪有英雄心灵美
  日高月高,何及战土风格高

  编号“272”联:

  边关御寇,火中屡建千秋功业
  大地迎春,天下同歌一代英雄

  评委们认为“火中”、“天下”为赘语,不如删去成为“四六”句式更为凝练:

  边关御寇,屡建千秋功业
  大地迎春,同歌一代英雄

  当然,经过“阑尾切除术”的对联,不可能再得一、二等奖了,得纪念奖还可以,因为作品毕竟还可以“救药”,否则,评委们连议都不必议了。

  稳

  稳,即平稳安定的意思。循规蹈矩,能求得安稳;标新立异,也同样能求得安稳。如同建筑,无论样式如何,都必须基础稳固,形象端正。作对联也是这个道理。

  稳有其外在的表现形式。选择句式时,多将短句置于前,长句置于后。比如,十言联中,四六句式就比六四句式显得稳重;十一言联中,四七句式居多;十二言联中,五七句式为主;十八言联,一般为六五七句式,若“六六六”则呆板,若“七六五”则不稳,几乎没有人这样用,道理就在于最后用字数多的句子,可以把前面的话“托”住。另外,还有一种领字的情况,领字可以理解为是合起来“托”住全联,如昆明大观楼联,其结尾应分别为:

  ……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上仄下平”的尾字,其目的也是造成平稳的音韵效果。仄是“不平”,倘若全联以仄字收,就不能平稳。

  稳的内在涵义,主要表现在强弱上。所谓强弱,即上下联言事范围大小的相对,思想深浅的相对,抽象与具象的相对,感情浓淡的相对。一般情况为,上下联的强弱相当,例如:

  知多世事胸襟阔
  阅尽人情眼界宽
 (格言联)

  家居绿水青山畔
  人在春风和气中
 (春联)

  这样的对联居多。但有些是有强弱变化的,主要是上弱下强,这样的对联也很多,如《羊城晚报》征联力拔头城的一联:

  闻鸡起舞
  跃马争春

  上下联都是发愤争胜的意思,下联的力度自然更大些,概括面也更广些。再如广州翠园酒家征联中独占鳖头的一副作品:

  翠阁我迎宾,数不尽甘脆肥浓,色香清雅
  园庭花胜景,祝一杯富强康乐,山海腾欢

  比起出句的具象感受,对句在气韵和感情升华方面,都高出一筹。

  从以上两例,我们可以看到,强弱之分,不是好坏之分。无论强弱相当,还是上弱下强,每一句都要尽力去做。倘有一句败笔,则如同房基柱塌陷,建筑物是不会稳固的。

  至于上强下弱的情况,比较少见,除非一些趣联,否则,谁也不愿做“虎头蛇尾”的事。

  稳,还有一个“工夫在联外”的因素,那就是思想的成熟和稳定。一个人思想反复无常,对人生没有自己的信念,感情上浮躁夸饰,他的对联作品,很难达到真正的稳。

  贴

  贴,即妥当的意思。好比人做件衣服,经过妥当地剪裁、缝纫,穿起来很合身,不大不小,不肥不瘦,自己穿着合体,别人看着也舒服。作对联也要像穿衣服一样。好的对联可达到“增之一分则长,减之一分则短”的地步。如果立意不当,则主旨欠佳;抒情不当,则表态失度;措词不当,则举止无方;用字不当,则形貌多疵。

  “不贴”,常表现为夸大其词,仿佛一个矮人穿了长衫,戴了高帽一般。题名胜,则“世上第一”、“天下无双”;“胜西湖”、“胜蓬瀛”……;写挽联,则“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即使作广告,写悼词,恐怕也没有这样写的。

  “不贴”也常表现为用词不当,特别是对同义、近义词,未能精细选择。1985年全国“迎春——长城”征联中,有这样一副应征联:

  东临碣石涛声旧
  西近阳关柳色新

  此联在立意、情绪、对仗、平仄诸方面都不错,只是“旧”字为与“新”字对仗,字下得太拘束,反而意思不清:涛声能有新旧之分吗?评委们决定把这个字换掉,用一个近义词“古”代替:

  东临碣石涛声古
  西近阳关柳色新

  这样,“抢救”了一副好联。

  不贴,也表现为上下联主题不集中,即立意上不那么一致。这是征联中大量作品初评落选的一个原因。1988年春节的“环宇大团圆”征联,第一联为征下联,终评时遇到达样一个对句:

  出句:皓月仰中天,自有清辉周四海
  对句:黄花香晚节,俨然正色傲三秋

  这一对句,立意不错,切合征联时令(始自中秋节),对仗、平仄都没有问题,而且“晚节”一词形成双关,既说黄花(菊花)开在晚些的节日(中秋)中,又说老人保持晚年的情操。因此,这一对句颇受评委会中老年评委的喜爱。不过,又发现它与大团圆征联的主题虽有一定关系,但“贴”的不紧,因此,只能评为二等,且排列靠后了。

  切

  切,虽也有“妥当”的意思,但它主要表现为有比较明确、比较强烈的针对性,即“确切不移”。

  《楹联丛话·卷四》载:

      潮州韩文公祠联云:“天意起斯文,不是一封书,安得先生到此;人心归正道,只须八个月,至今百世师之。”紧切潮州,移易他处昌黎祠不得。

  此联之所以不得“移易他处”,是因为“紧切潮州”。唐元和十四年,唐宪宗遣人自凤翔迎佛骨入宫中,瞻奉舍施。韩愈(文公)上《论佛骨表》,“欲为圣明除弊事”,谁知,“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被贬为潮州刺史。虽只在这里呆了八个月,但他的文学主张因际遇更得到加强,作为古文运动的领导者,他被尊为百世之师。

  不妨将此联与其他韩祠联进行对比:

  其一 苏学士前传谪宦
     孟夫子后拜先生

  其二 金石文章空八代
     江山姓氏著千秋

  其三 起八代衰,自昔文章尊北斗
     兴四门学,即今俎豆重东胶

  其四 进学解成,闲官一席成三仕
     起衰力任,钜制千秋本六经

  显然,这几副联亦是佳作,但并未“紧切”当地。前二联是潮州的,后二联是北京的,与“天意”一联比较,切与不切,十分清楚。

  除切地外,对联还强调切人,无论题赠、喜庆、哀挽,要非常适合受联人和撰联人的身份、经历、性格特点。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病逝于上海,震惊文坛,许多名人写挽联表示悼念之情,兹举数联于下:

  著述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
  遗言太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蔡元培挽)

  方悬四月,叠坠双星,东亚西欧同殒泪
  钦诵二心,憾无一面,南天北地遍招魂
 (郭沫若挽)

  要打叭儿落水狗,临死也不宽恕,懂得进攻退守,岂仅文坛闯将
  莫作空头文学家,一生最恨帮闲,敢于嬉笑怒骂,不愧思想权威 
(陈毅挽)

  敌乎?友乎?余惟自问
  知我?罪我?公已无言 
(徐懋庸挽)

  这几联是“工而切”的。首先切合鲁迅:有用鲁迅著作名的,如《中国小说史略》、《二心集》;有歌颂鲁迅精神的,如打落水狗;有对鲁迅进行恰当评价的,如“岂仅文坛闯将”、“不愧思想权威”;有说鲁迅遗嘱的,如“莫作空头文学家”;有由鲁迅逝世时间进行联想的,如“方悬四月,叠坠双星”(1936年6月18日高尔基逝世)。其次切合作者自己:蔡联沉稳谨肃,犹如学者挚友;陈联锋芒闪烁,不失武将儒风。郭联的“撼无一面”,是言事,他与鲁迅未见过一面,也没通过一次信,感到“这在我是莫大的遗憾”;徐联在切合自己方面更值得称道。人们知道,鲁迅生前曾对徐产生误会,撰文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徐还未来得及进行解释,鲁迅先生就去世了。因此,徐联更多地表达自己当时的复杂心情。

  这种“切”,表现了事物的特殊性。从哲学来讲,普遍性是寓于特殊性之中的,唯有“特殊”,也显出事物的千变万化,色彩纷呈。春联、寿联、挽联,分“通用”和“专用”两类,通用联虽“放之四海而皆准”,却没有个性,不“切”,因而,不应成为创作的主要途径,倒是专用联应予大力提倡。

  新

  新,就是新鲜别致,有独创性,不因循守旧,达到“标新领异”的地步。如果不出“新”,对联就不能发展。

  对联要立意新,这是最主要的。对于同一题材,同一名胜,同一人物,后来者一定要以最新的立意取胜前人,否则,低于前人或者模仿前人,还不如搁笔。

  试看几副理发店的传统名联:

  其一 虽云毫末技艺
     却是顶上功夫

  其二 到来尽是弹冠客
     此去应无搔首人

  其三 修就一番新气象
     剪去千缕旧东西

  其四 不教白发催人老
     更喜春风满面生

  其五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有几
     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这几副联,各有其立意角度,尽管都带有双关意味,却不令人感到重复。一联是自赞手艺好,“毫末”与“顶上”双关用得极为精当;二联是写顾客情态的,“弹冠”与“搔首”写出理发前后客人的有代表性的动作;三联是写“修剪”这一行业的特点;四联是写理发师的高尚精神境界;五联是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所题,借理发表现了大无畏的战斗精神。

  面对这些名联,再创作就一定要另辟蹊径,如:

  新事业从头做起
  旧现象一手推平

  也有些借前人对联意思,加以改造:

  俯首甘为毫末业
  立足就显绝顶功

  它与前面所引用一联有近似之处,但“俯首”、“立足”将理发师形态、神态写入,也有新意。然而,也有些改造得不好的,如:

  磨砺以须,工夫纯熟
  及须而试,手段精良

  在创作新对联时,更要注意创新。有一副很有特点:

  技术革新,头头是道
  容光焕发,面面皆春

  “头头是道”双关极巧。而一当把那些操作过程写入,便索然无味了:

  推剪剃刮使您满意
  烫吹洗理令君称心

  由此可见,立意新实在是对联创作的关键,当今若干对联,却恰恰是没有新的立意,尤其春联创作,这方面问题更突出些。我们提倡对联要反映时代精神,要表现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要表现新社会的思想风貌和道德标准,要表现层出不穷的新事物和新观念。许多对联作家为此做出了可贵的努力,成绩斐然。而一般初学者常常对时代精神进行狭隘和片面的理解。他们以为写春联一定要写上“责任田”,要写上“实现四化”,要写上“振兴中华”,仿佛只有这些新名词,这些标语口号,才能体现“思想性”。其实这种理解是不科学的。

  对联的语言,应该是清新、典雅、自然,是新鲜活泼的。旧的陈词滥调,应该抛弃,新的标语口号,也要杜绝。用新的语言表现新的意境,才能创造出佳作。有些同志每年都写作和发表几十乃至数百副春联,却不注意创新,试将其历年作品整理一下,就会发现在意境和语言上雷同的太多了。

  奇

  奇,就是构思奇特,语言奇巧,令人拍案叫绝。这样的对联给人印象颇深,往往过目不忘。

  趣联常以奇取胜,以巧夺人。拆字联自古以来,数量很多,论构思之奇,下面这副是不可多得的:

  棗棘为薪,截断劈开成四束
  阊门起屋,移多补少作双间

  再以数字联为例,有一种数字灌顶联,如“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之类。出句以“三”分领三个名词,对句必避开“三”,但必须也领三个名词,十分奇特。于是,引动人们写了不少这类的对子。古往今来,只有华罗庚先生的一副,能称得上“奇中之奇”:

  三强韩赵魏
  九章勾股弦

  这是50年代初,华罗庚随中国科学家代表团出国途中所作,不但所领三个名词都有出处(韩赵魏为战国三强,勾股弦定理最早见于《九章算术》一书),而且用进在座的钱三强,赵九章二人的名字,比起“三光、四诗”来,又多了一层意思。

  除趣联外,其他各类对联中都有一些构思奇特的。比如写太白楼的对联,多写李白的飘零身世,斯楼的幽雅环境,甚至以扬李抑他的办法,尽写李白的诗才。王有才一联堪称奇绝:

  我辈此中惟饮酒
  先生在上莫题诗

  也有人称其为“太白酒楼”联。不管怎样,此联构思不凡,用劝人只饮酒莫题诗的主意来反衬李白的诗才,写法不同一般。

  应该看到一些新而奇的对联,常常能促进对联品种的多样化。比如,以嵌本年天干地支的干支联,是春联的发展;自挽联,是挽联的发展等。

  工、稳、贴、切、新、奇,是作联的基本法则,古今名联,在这六个方面能做到兼顾并有所突出,故而能流远久远,脍炙人口;反之,不工、不稳、不贴、不切、不新、不奇,这些作联的毛病,“染”上一种,都不能成为佳作。因此,初学者应在这几个字上下功夫,作联不必贪多,能做到“创作一副,满意一副”,就有了提高的基础了。


 作者:常江 录校制作: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顶部
爱错
诗怪
Rank: 10Rank: 10Rank: 10


UID 293
精华 43
积分 2119
帖子 872
积分 2119 个
魅力 0 点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5-11-15
状态 离线

TA的礼物
赠礼物送给TA
#3
发表于 2006-4-6 06:5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对联构思途径

[ 作者:常江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录校:哈哈儿 点击数:833 ]
 

  文学创作应是“有感而发”,对联创作也是如此。由于对联有较强的实用性和交际作用,往往出现“无感也须发”的事。比如单位里要开大会,让你写一副会场联;又比如,代人写庆贺、哀挽的对联,但却对当事人没有什么了解。

  无论是有感还是无感,也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要写,反正你要写一副对联。在主题、身份都很明确,你的对联知识也足以应付的情况下,怎样下笔呢?

  这就是常令初学者困惑不已的构思问题了。即使是联家里手,也并非落笔成联,一挥而就,古今对联故事中所讲的“应声而对”、“不假思索”纯系夸张。其实,构思对哪个层次的对联作者都是十分重要的,都是难以解决的。

  现根据前人长期积累的经验,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介绍一些常用的构思方法。

  点题法

  点题,就是在联中明确指出作联宗旨。

  它有单点、双点之分。所谓单点,即只在上(或下)联中点题,如春联:

  一年欣有首
  四海幸无波

  上句单点。又如九月婚联:

  喜望金菊放
  乐迎新人来

  这是下句单点。对联中单点不多,各类联中最多的是双点,即上下联分别从不同角度点题,尤其行业联几乎全用双点,如:

  影动半轮月
  香生一握风
 (扇店)

  纵谈中外事
  洞彻古今情
 (报社)

  长联和长句也用双点,只是上下联描写、议论的角度有较大变化。

  它有明点、暗点之分。前面所举各例,均属明点。暗点是将主题隐于其间,如寿联:

  观书千载近
  炼药九仙成

  目的是言其“寿长”,虽不明说,读者从上下联中自能体会出来。

  虚字法

  虚字,即有意运用虚字。

  可以虚字起首,如:

  何须蛋白寻营养
  只此盘中有文章
 (豆腐店)

  至大至刚,三天两地
  乃神乃圣,震古铄今 
(关帝庙)

  可以虚字入文,多用于古人祠堂、集句集字联,如:

  允矣圣人之徒,闻善则行,闻过则喜
  大哉夫子之勇,见危必拯,见义必为 
(山东济宁子路祠)

  可以虚字收尾,如嘲讽酒徒的趣联:

  入座三杯醉者也
  出门一拱歪之乎

  数字法

  数字,是在对联中使用和巧用数字。数字虽只是词中一类,但在对联中意义颇大,使用起来也非常灵活。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数字起首

  如江春霖题北京松筠庵(明臣杨继盛故居)联:

  三疏流传,枷锁当年称义士
  一官归去,锦衣此日愧先生

  描写风景,也常用数字概括,如杭州西湖三潭印月联:

  三面湖光,四围山色
  一帘松翠,十里荷香

  数列嵌入

  湖北楹联学会成立时,我代中国楹联学会撰写了贺联:

  一楼云鹤,双流帆影
  三楚精神,四海联情

  顺序嵌入“一二(双)三四”。又如1984年底,我与马萧萧、顾平旦、曾保泉为北京保温瓶厂合作的一副咏保温瓶联:

  一口能吞二泉三江四海五湖水
  孤胆敢入十方百姓千家万户门

  上联的“一二三四五”,是等差数列,下联的“个(孤)十百千万”是等比数列。

  以上可称之为“顺嵌”。还有“混嵌”,即打乱数列顺序。1988年我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半小时”节目之约,所做的一副春联:

  四海五湖,擎三杯美酒,回首八七年六谷飘香,九州增彩
  千帆百轲,乘万丈春潮,同心十亿人双舞龙凤,一览江天

  联中将一至十以及百千万亿诸数词不按顺序分别放到适当位置上。

  数不对数

  一般地讲,联中数字要与数字对仗,但也有不与数字对的,多与颜色词、方位词、时令词和一些固定词来对。如:

  柯如青铜根如石
  花为四壁船为家
 (成都杜甫草堂)

  这里的“四”,无论把它看作上下对,还是自对,都没有数字与其构成对仗。再如:

  取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上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平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演金木土课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这是写诸葛亮的。上联混嵌一至十数字,下联对之以五方(东、西、南、北、中)和五行(金、木、水、火、土)。

  数字还有其他用法,如加减运算(“尺蛇入谷,量量九寸零十分;七鸭浮江,数数三双多一只。”)乘除运算(“五百罗汉渡江,岸边波心千佛子;一个美女对月,人间天上两婵娟。”)分数(“有亭翼然,占绿水十分之一;何时闲了,与明月对饮而三。”)等。这些方法并不多见,不再详细介绍了。

  示时法

  示时,是一种标示时间的构思方法。

  有的可以写出具体时间,如:

  三更半夜三更半
  八月中秋八月中 
(趣联)

  定一十二时标准
  作三百六旬循环
 (钟表店)

  有的可以只表示出时间的先后次序,如:

  先武穆而神,大汉千古,大宋千古
  后文宣而圣,山东一人,山西一人 
(关岳庙)

  三顿饭,数杯茗,一炉香,万卷书,何必向尘寰外求真仙佛
  晓露花,午风竹,晚山霞,夜江月,都于无字句处寓大文章
 (台北太古巢)

  前一联,明确标出“先、后”,后一联,以“晓、午、晚、夜”构成了时间流向图。

  示位法

  示位,即指示事物所在位置。

  有时可以指示得非常明白、清楚,如同导游图一样,如:

  万里桥西宅
  百花潭北庄
 (成都杜甫草堂)

  此联为杜甫《怀锦水居止诗》的摘句,指明草堂的具体位置。

  有时可以把位置标示得很具体,仿佛现今公路上的里程路标,如一副岔路口门对:

  已过半程临古渡
  再行三里到新村

  较常用的是以一些方位词(有抽象意义的方位词,如上、下、中、内、外、边、间等)来表示大致位置,如:

  堤畔莺花桥畔月
  竹边歌曲柳边舟
 (园林联)

  鸡鸣山下,玄武湖边,振起景阳楼故址
  帝子台城,胭脂古井,依然同泰寺旧观 
(南京鸡鸣寺景阳楼)

  历举法

  历举,即不满足于概括描写而列举具体事物。有点类似于“总分”中“分”的内容。

  安庐凤颍徽宁池太,滁和广六泗,八府五州,良士于于来日下
  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宫商角徵羽,五音八律,新声袅袅入云中
 (北京安徽会馆戏台)

  如果只说八府,不细举安(安庆府,今安庆)、庐(庐州府,今合肥)、凤(凤阳府,今凤阳)、颖(颖州府,今阜阳)、徽(徽州府,今屯溪)、宁(宁国府,今宁国)、池(池州府,今贵池)、太(太平府,今马鞍山),只说五州,不细举滁(滁州,今滁县)、和(和州,今和县)、广(广德州,今广德县)、六(六安州,今六安县)、泗(泗州,今泗县),也未尝不可;但这是会馆中联,历数之后,便会给安徽同乡以亲近感。同样,下联历数五音八律的具体名称,更有戏台的环境气氛。

  清代书法家邓石如的名联,用的也是历举法:

  沧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
  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上联历举长江流域的著名风景,下联历举中国文学艺术的代表人物及作品。倘若不这样历举,只写“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无论如何也难像现在这样脍炙人口。

  短联也可用历举法,主要是历数景物,如园林联中的:

  山溪—曲泉千曲
  竹径三分屋二分

  两树梅花一潭水
  四时烟雨半山云

  这类对联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没有动词。

  比较法

  比较,就是将若干事物按其排列顺序进行难易、大小、轻重等方面的比较。

  可以比较难易,如:

  县考难,府考难,院考尤难,四十八年才入泮
  乡试易,会试易,殿试更易,二十五月已登瀛

  兰州五泉山公园半山木牌坊上有横联,也是比较难易(及好坏)的:

  高处何如低处好
  下来更比上来难

  可见,两个事物就可以比较。1986年,我游武当山,曾赠某青年道姑一联,也是用比较法:

  进门易入门不易
  论道难悟道更难

  可以比较大小,如旧时戏名联:

  舞台小天地
  天地大舞台

  是把“舞台”、“天地”大小反复进行比较。再如:

  三五步行遍天下
  六七人百万雄兵

  其立意也同上一联一样,除了在范围上,也在数量上比较。

  释名法

  释名,即解释事物名称。

  这种解释,不是严格的定义式的,而是一般介绍或由名而发出联想。如四川成都望江楼公园门联:

  此女校书旧日枇杷门巷
  为古天府第一郊外公园

  女校书即唐代女诗人薛涛,望江楼公园是其故居旧址,那时,门巷里栽有枇杷树。此联是释地名。

  议事称总董,办事亦称总董,总董何价值哉。况以伪总董浑合真总董,董有几总,总无一董,莫可名焉,命之曰懵懂懵懂
  教书号先生,唱书又号先生,先生失尊贵矣!若因女先生交结男先生,生未得先,先舍其生,是奚说也,说者谓牺牲牺牲

  这是民国时期的一副对联,是从解释“总董”、“先生”之名处落笔,有感而发。

  释用法

  释用,即解释事物用途。

  有些趣联可用释用法制成,如:

  虎皮褥盖学士椅
  兔毫笔写状元坊

  行业联多用这种办法来宣传产品,如:

  不教暴日盈头射
  自有仁风拂面来。

  这是扇店联,说的是扇子的功用。又如:

  不愁夕阳去
  还有夜珠来

  这是灯具店联,说的是灯具在夜间的功用。

  释义法

  释义,即解释事物的意义。

  请看一副衙署联:

  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勿务声华忘政本
  养廉惟俭:俭己俭,俭人非俭,还从宽大保廉隅

  上联对“贪”的意义进行阐述:贪财图利,当然是贪;贪图名声,作沽名钓誉之事,也是贪。下联提出对“俭”的看法:只是对己节俭,严格要求,才算俭;对别人、对百姓这样做,便不是俭了。

  有时作讽刺联,一加解释,意义则十分明确了。如某官自创“爱民若子,执法如山”,实际上却鱼肉百姓,贪财枉法。有人作联:

  爱民若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
  执法如山,钱山、靠山,其为山乎

  上联释“子”,此官爱的是金子、银子;下联解“山”,他执法办案,是看谁行贿多,谁势力大。

 

  以上10种途径,并不包括所有的构思方法,结合对仗规律,还有:

  一气法:即流水对(串对)作法。
  无情法:即无情对作法。
  领字法:即运用领字的作法。

  结合对联的修辞辞格,几乎每一辞格都为一“法”,诸如:

  比喻法:用比喻辞格。
  疑问法:用设问、反问辞格。
  嵌字法:用各种嵌字辞格。
  …………

  总之,对联构思途径多种多样,只要从实际出发,只要达到“工、稳、贴、切、新、奇”,怎样构思都能成为佳作,这也是“文无定法”吧!


 作者:常江  录校制作: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顶部
爱错
诗怪
Rank: 10Rank: 10Rank: 10


UID 293
精华 43
积分 2119
帖子 872
积分 2119 个
魅力 0 点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5-11-15
状态 离线

TA的礼物
赠礼物送给TA
#4
发表于 2006-4-6 06:5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论对句艺术

[ 作者:丁芒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录校:哈哈儿 点击数:538 ]
 

  在诗词格律三大元素之一的体式范畴中,有一个特殊的、值得我们深加探索的条目,这就是对句艺术。

  对句的特殊价值

  对句有什么特殊的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呢?

  一、对句是我国诗审美传统观念——整齐律、对称律的最集中、最基本、最典型的体现的范型。

  二、对句是诗词的一种体式结构方式,它可以在各种诗词体式中普遍被运用,成为每种诗词体式的构成部分。

  三、对句本身又是一种独立的完备的诗歌体式,这就是“对联”、“楹联”。作为诗歌的一种体式,它植入社会生活之深,被人民运用范围之广,是其他任何体式的诗词以及新诗,都无法相比的。

  四、它的群众性与应用性互相作用,互为因果,造成了对联的特殊的社会价值。人民因为喜闻乐见,便在生活中普遍利用,运用愈广,对联也便愈益深入人心,所起的教化作用也愈为普遍、愈为深刻。可以说,在我们民族精神的血液中,有不少是通过这些对句输入的红血球。

  五、如果说,我国的诗词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诗歌体式,那么对联就是我国民族形式诗歌的浓缩的、典型的代表。因此它就具有更大的世界价值。

  对句的产生根源

  我国这样一种高雅精致、独具一格,却又深入人心、运用最广的艺术体式,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

  一、从认识的根源上来考察:宇宙万物,无一不是存在着相对的比较的关系,离开了相对的比较的关系,人们也就无法观察世界、说明世界。矛盾着的两个方面互相依存、互相转化,这是万事万物永恒不易的规律。这一规律经过人们千万遍实践的验证,被一些智者首先勘破,提高到哲理高度加以概括、鉴定、确认(如《周易大传》所云“一阴一阳之谓道”,老聃:“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等)以后,这种认识就逐渐扩及生活的各个方面,渗入人们意识的深层,因而一定会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念,形成对称、对比、对立等种种相对观,并以此作为为诗作文、从内容到形式、从结构到修辞的表现角度、创作基准。这规律既然是宇宙间统一的规律,这种认识既然是合乎事物规律的朴素的辩证的认识,它所产生的审美观念也不会有明显的民族界限、国家界限,也可以说对句艺术在古今中外的诗文中,是广泛而普遍存在着的,尽管在不同民族、不同国度中,其表现形态各有其不同的特征,在同一民族同一国度,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发展阶段,也会产生不同的变化。

  二、从语言的根源上来考察:语言是文学尤其是诗歌的民族形式所赖以形成的主要因素。作为汉语记录符号的汉字,已如上述,是一种与诗歌表现需要极度吻合的文字:

  ①汉字音义同体,便于组接。

  ②构词的词素,以单音词根为基础。复音词自古就有,并随着生活的衍进而日益发展,但绝大多数仍然是由单音词素构成的合成词。

  ③方块汉字虽有表形和表音的成份,却都是以表义为主,没有走上拼音化。因此,以义为主轴的诗歌,可以与单音字构成的音轴,最密切地配合起来。加之汉字有一字多义、一音多字的宽泛余地,这就给义轴与音轴的密切吻合,提供了条件,不合节律、韵律的字,可以调换。

  可以说,如果没有汉字的这些特点,任何高明的诗词家也是制造不出千千万万充盈于古籍的那些高明、瑰丽、精警的对句来的,甚至所谓四六骈文、五七言律诗就根本不可能出现。

  三、对句艺术,作为一种形式,总是和鲜活、实在的内容紧相联系,并且是被内容决定的。我国古典诗文的形式,当然是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包括其审美观念的体现。作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和等级统治的专制政治形态之集中反映的封建文化,尤其是由于后者的作用,把封建主义的审美观念发挥到极端、绝对化的程度。其实,以整齐律、对称律为核心的封建主义审美观念,说白了,不过是封建统治者摆威风、讲排场的表现。南面而王,八方朝拱,然后制礼作乐,把君臣、父子、兄弟、夫妇等关系定出一套典章制度、行为规范。老爷出巡,前后要多少对仪牌执事、旗锣伞盖。这种以整齐、对称为特征的审美观念,由于封建统治者的强调、尊祟,甚至成了统治权威的象征,从而形成带有权威性、指令性的时尚与风气,必然会辐射到诗文领域里来。这就是公木先生说的“以乐合礼”,“礼就是办事的样子,乐就是唱诗的规则”。这种合乎封建之“礼”的唱诗的规则,就是对句艺术产生的直接根源。

  形成过程及变化

  封建主义的审美观念,在汉赋中已有所折射。魏晋以还,随着佛经梵语的引进,音韵之学兴起,为文作诗,都更加讲究起音律来。六朝时代,阶级分化进一步激烈,封建压迫进一步加重,九品中正的门阀制度,流品评题的道德模式,反映于意识,便成为浮华迂诞、玄妙清淡的时风,反映于文艺,便形成空虚浅薄、奢侈华靡的文风。降及齐梁,兴愈浮而志愈弱,诗文愈益趋向形式主义,四声八病之说腾起,贵族华胄倡于上,士流墨客扬其波,天下向风,人争藻饰,盛极一时。对句艺术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出来,并且立即被大量运用于诗文中,形成六朝骈文鼎盛的局面。骈,就是骈俪、骈偶,就是对称、对仗,其基本句型是四六言对句,文中略加变化,故又名“四六骈文”。

  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注意另一方面的情况;北朝从鲜卑族拓拔氏建立北魏,便开始汉化而习用汉语,后历北齐、北周近二百年战乱,那些迁移到黄河流域中原地区的匈奴、鲜卑、羯、氐、羌诸族,都先后与汉族融为一体。北朝社会从制度、文化到语言,都处在强烈的鲜活的重构阶段,游牧生活带来的豪爽单纯的性格,促成了诗歌语言清新刚健的风格。

  隋朝统一,促使南北文化交流,魏征在其《隋书·文学传序》中说:“江左宫商发纫,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以咏歌。……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这种语言的合流,使古代汉语的诗化过程才算最后完成,也为唐朝律诗的产生,准备了完备的条件。

  唐朝五、七言律诗(包括近体诗和排律)的严整的格律形式,尤其是其中包含的对句,说到底还只能是封建主义美学观点的具体体现。唐代的科举制度特别相中它,才使它进一步被确认并流行起来。尔后历宋元而明清,依风波荡,影响至今不衰。而作为律诗主要构成部分的对句,也因律诗格律的完美、定型,而被固定下来,流传下去。

  一定的型范格式,乃是作为现实之反映的诗文本身所固有的属性。历史上表现着两重情况:一方面,封建统治阶级所拥护的“天不变,道亦不变”的“万岁”观,常促使诗文停滞于已定的规范化了的形式中,不利于发展;另方面,作为形式,一旦形成便又具有了相对的独立性,人民掌握了它,不但可以利用它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影响自己的审美感觉,同时也可以加以某些方面的发展。这就是产生了影响重大深远的五七言律诗以后,不是万年不变,仍然出现舍整趋散、去偶尚奇的走向的缘故。依托骈文、律诗应运而生的对句艺术,一方面是保存下来了,并且在后来的各种诗体中都加运用,基本还是以五七言对句为主。另方面,它本身又有独立的发展,例如,不但出现百字以上的长联,还出现了各种结构的对联,台湾一新诗人还用新诗的语言作过对联。

  对句的用途

  一、对句作为诗词的一种结构形式和构成成分,较普遍地作为定则运用于多体诗词中。五七言律颔联、颈联固不必说,排律自始至终是联语,绝句也可用联,上海张方仁提倡的新式绝句,就规定要用一副联语。大量的词谱中都有对仗句的安排,如《满江江》,以岳飞词为例,上阕“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与下阕对应处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都规定为对仗句,曲牌中除对仗句外,还发展了流水对、扇面对等等型式的对句规则要求。当代许多注意吸收民族传统的新体诗歌、歌词、民歌、民谣乃至新诗,无不注意对句艺术的运用,即使有的并不严格遵循对句的音律规则。

  二、对句作为一种独立的诗歌形式,已经被人民更为广泛地运用,并形成了我国特有的民族艺术奇观,遍布于全世界华人社会。名山大川,楼台殿阁、寺庙道观、商肆民居,固无处无联,庆生吊死,怀远伤别、试才竞捷等等人际交往场合,也往往运用这一艺术形式。甚至猜谜射奖、嵌名编号等带有游戏性质的文艺活动,人们往往也爱采用对句形式。当代许多省市成立楹联学会,出版楹联刊物,报纸、电台、电视台发起各种征联、赛联活动,足见人民对对句艺术的喜爱程度、运用程度。

  三、对句作为一种修辞学,更广泛地被运用于一切诗文形式中。当代稍有古典文学修养的作者,文中喜欢用对句,有些四字句式还讲究平仄声韵的对比谐调,更添了文章的艺术魅力。外交中词令、报刊的标题、戏剧的唱词、讲演的稿本,种种场合,人们往往也爱用对句,其艺术效果也是十分明显的,接受者会因其精致、高雅、丰满、对称、华美等种种感受,而大大改善其心态,增强其接受效果。

  对句的艺术要求

  正因为对句艺术运用广泛,国人历来把它作为文化教育的一种方式来影响下一代。让孩子们“对对子”,简直成为考验其学识、才华、修辞、急智的最能小中见大的办法。因此当代五六十岁以上的人,大多数小时候都或多或少受过这种训练,有和没有这种训练大不一样。我们也看到当代有些人写出的对联,谬误百出,也就是说他根本没有掌握对句艺术的基本规则。写对联,其实就是写诗。关于诗的一切内容艺术要求,都适用于对联创作。下面只就其外结构,谈谈它的艺术要求。

  一、句型:字数上下联一致,是其通则。句型长短不拘,奇偶不拘,长联可分句逗,其长短、排列次序均不拘,但上下联必须相对应。

  二、对仗:分三点来说:

  ①上下联相对应的字、词,必须对仗,大体说是实字对实字,虚字对虚字,具体说:颜色、数字、天文、动植物、人体……一切属性归类上必须相同。

  ②上下联语义固应相对,还要求参差,避免“合掌”,不应是同一个意思换个说法,而是有所拓展,甚至背反。这是对句艺术最重要的一条规则。

  ③长联不但要注意字词语义的相对仗,还要注意上下联语义结构逻辑顺序上的一致。例如上联某小段语法上是动宾结构,下联相应的句子也应是同样的文法结构;上联行文气势是一波三折,下联也应该有相应的语义流。

  三、节律:对联的节律和诗一样,基本是二字为组,句中平仄相间,句间平仄相反,尾字平仄安排也与诗一样。长联比较复杂,因为句中分若干小段,各小段字数必然参差,小段尾字奇偶不一,因而平仄间隔律往往不是那么呆板,有所变化反会增发美感。每首联句,都可自己结构其节律规则。但需遵循两点:一是基本是平仄间隔律,略加变化而已;二是下联节律应与上联完全保持相反的对应关系。一般上联的尾字都用仄声,下联一定要用平声字,一来与上联相对,二来利于结束全联。

  四、韵律:从两方面来说。一是联语尾字基本不必押韵,因为是两句体,平仄相对,无法押韵,也没有以同韵部的尾字上下联平仄互押的规定。如果作者恰好用了同韵部的平仄二字结尾,形成押韵的效果,也是可以的,但不苛求,也不一定就是好。二是长联须注意句中各小段尾音的配当,如三段式长联,上联每段尾字一般采用仄、平、仄,下联就要取平、仄、平来对应,同样,并不要求相应的各段尾字都要(或某一处)押韵。有人注意把上联某一段尾字(平声)与下联末句尾字押韵,形成句间不但在“声”的方面有对应,在“韵”的方面,也能有呼应。这当然是可以的,也可以增添长联的音乐美感效应。但这仅是某些作者因时制宜,不是约定俗成的规则。

  总之,整齐律、对称律本源于自然,也合乎人类天性,历代诗人墨客不断注入了他们的审美观念,后来人民掌握了它,运用了它,依然丰富了审美感觉,推动了它的健康发展。越是被人民群众所喜爱、所利用的形式,就愈有生命力。这就是骈文较早就式微了,而旧体律诗直到今天仍具有生机、仍能唤起美感、而其中的对句艺术更是久盛不衰、方兴未艾的缘故。

  作者说明:此文参考了公木《〈中国文学的对句艺术〉序》一文。


 作者:丁芒 录校制作: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顶部
爱错
诗怪
Rank: 10Rank: 10Rank: 10


UID 293
精华 43
积分 2119
帖子 872
积分 2119 个
魅力 0 点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5-11-15
状态 离线

TA的礼物
赠礼物送给TA
#5
发表于 2006-4-6 06:5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楹联的各自为对格

[ 作者:梁羽生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录校:哈哈儿 点击数:503 ]
 

  古人习惯把对联悬挂在厅堂前部的柱子上,称为楹联。后来就变成了对联的别称,至今沿用。即使不是悬挂或粘贴在壁间或柱上的联语,也都可以称为楹联了。

  顾名思义,对联艺术的主要特点就是对称。概括而言,对称可分三个方面:一、词性;二、虚实;三、平仄。即词性相同(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虚实相对,合乎平仄规则。若再加上一条“切合题旨”,那就是评定对联优劣的四项原则了。

  但在古今名联中,却往往会发现一些表现看来似乎并不对称的例子,尤其在词性和虚实方面。例如昆明大观楼长联中有个相应的对句:

  喜茫茫空阔无边
  叹滚滚英雄谁在

  “英雄”与“空阔”,一是名词,一是形容词,前者“实”,后者“虚”,论词性有如南辕北辙。

  端方题黄鹤楼联:

  我辈复登临,昔人已乘黄鹤去;
  大江流日夜,此心常与白鸥盟。

  “登临”,动词;“日夜”,名词。亦是一虚一实。更有甚者,有江东才子之称的近代诗人杨云史,一度曾任北洋军阀陈光远的秘书,在某次的阵亡军士追悼会中写过这样一副挽联:

  公等都游侠儿,我也有幽燕气,可怜北去滞兰成,听鼙鼓一声,怆然出涕;
  醉后摩挲长剑,闲来收拾残棋,惭愧西来依刘表,看春江万里,别有伤心。

  这是曾引起大风波的民初名联(因陈光远不知刘表是何人,误将汉末“八俊”之一的刘表当作让成都的刘璋,以为杨讥讽他,杨几遭杀身之祸)。在这副对联中,上联的“公等都游侠儿”与“我也有幽燕气”成对;下联的“醉后摩挲军长剑”与“闲来收拾残棋”成对。各自为对,不但下联可以完全不管上联的词性,甚至连句子结构的形式也不一样。如果对于楹联对称的格式只知其一(上下联相应词句成对),不知其二(各自为对)的话,那就难免会引起疑惑,不解何以“公等”可对“醉后”,而“我也”竟然可对“闲来”了。

  由于初学者每多不知楹联的各自为对格式,这就引出一些笑话。一九九一年初,悉尼华埠的建德大厦征联,我和澳洲著名华裔作家李承基、赵大钝等人担任评判,获得冠军的一联是:

  建始楼台,经营有道;
  德昭远近,童叟无欺。

  此联以“楼台”“远近”“经营”“童叟”四个联绵词作反常的实对虚、虚对实,互相匹配,既灵活,亦工致。末以“有道”回应“建”字,“无欺”回应“德”字,上下关照,章法严谨。故得标榜首。公布后有人提出质疑,认为“词性不相对称”,何以能获冠军。其实以“楼台”(名词)来对“远近”(形容词),和大观楼长联中的以“英雄”来对“空阔”相同;以“经营”(动词)来对“童叟”(名词),和端方题黄鹤楼联中的以“登临”来对“日夜”也是一样。经过解释,这个茶杯里的小风波也就告平静了。

  楹联的对称格式有正格,也有变格,正格是人所共知的上下联的相应词句成对,变格是上下联“两边各自成对”(或简称“各自为对”)。虽云变格,在古今名联中也是被普遍使用的,例子几乎俯拾即是。

  “各自为对”是没有限制的,可以是整体,也可以是局部。如民初一副著名的讽骂袁世凯的挽联:

  总统府,新华宫,生于是,死于是;
  拥戴书,劝进表,民意耶?帝意耶?

  这是整体的两边,各自成对。即上联的“总统府”与“新华宫”成对,“生于是”与“死于是”成对;下联的“拥戴书”与“劝进表”成对,“民意耶”与“帝意耶”成对,而不是用“总统府”来对“拥戴书”的。

  局部的两边各自成对,那更是不拘一格了。它可以是联中的一个句子,也可以是一个句子当中的一部份。

  整个句子的各自为对,除了上面所举的杨云史挽阵亡军士一联外,还可以再举两个著名的例子。

  杨度挽梁启超联:

  世事亦何常,成固欣然,败亦可喜;
  文章久零落,人皆欲杀,我独怜才。

  这是运用成语的两边各自成对。上联的“成固欣然”与“败亦可喜”成对,下联的“人皆欲杀”与“我独怜才”成对。如果严格讲究词性,“成固欣然”与“败亦可喜”,“人皆欲杀”与“我独怜才”也不能算是对得工整,但因句子的架构相同,在对联艺术中称为“宽对”,这个对称也是可以成立的。

  又如广州大同酒家的嵌字联:

  大包易卖,大钱难捞,针鼻削铁,只向微中取利;
  同父来少,同子来多,檐前滴水,几曾见过倒流。

  这也是上下联中,各有一个句子是用“两旁各自成对”格的。即上联的“大包易卖”与“大钱难捞”成对,下联的“同父来少”与“同子来多”成对。同时这也是架构相同的宽对。

  局部的各自为对也可以是一个句子当中的一部分。如龚鼎孳题北京某剧楼联:

  大千秋色在眉头,看遍翠暖珠香,重游瞻部;
  五万春花如梦里,记得丁歌甲舞,曾睡昆仑。

  上联的“翠暖珠香”,下联的“丁歌甲舞”各自为对。即以“翠暖”来对“珠香”,“丁歌”来对“甲舞”。

  又如大观楼长联中有一个相应的对句:

  更蘋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
  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

  上联的“蘋天”“苇地”、“翠羽”“丹霞”,下联的“断碣”“残碑”、“苍烟”“落照”各自为对。而句子的其他部分,如“更”“便”,“点缀些”“都付与”则是仍依“正格”成对。

  阮元(道光年间曾任云贵总督)曾把大观楼长联中他认为“对仗欠工”者改了十几处之多,也不知他是否不懂可以各自为对的道理(或虽懂而拘泥于正格),把上面例句中的“断碣残碑”改为“藓碣苔碑”来与“蘋天苇地”相对,理由是蘋、苇、苔都是植物,同类词相对,“更加工整”。却不知这么一改,把原句“断碣残碑”所包含的那种历史苍茫感全都失了。更何况若依各自为对格,断碣、残碑,本来就是对得十分工整的。阮元的修改大观楼长联,其它地方也大都类是。

  局部成对的范围,“最小”可以只有两个字。这种例子多见于联绵词(注:狭义的联绵词限于双声、叠韵,广义的联绵词则是“两字相续,或以其形,或以其事,或以其声”相缀成义。许多复合词都包括在内。有兴趣的读者可参阅王国维著的《联绵字谱》及符定一著的《联绵字典》。尤以后者最为详尽。这里不拟赘述了)。如上述大观楼长联中的例子:“喜茫茫空阔无边;叹滚滚英雄谁在。”虽然论词性“空阔”与“英雄”,一是形容词,一是名词,前者“虚”,后者“实”,但由于“空”与“阔”是同类词,“英”与“雄”是同类词,依两边各自成对格,不但可以成立,而且对得非常工整。阮元把这个对句中的“空阔”改为“波浪”,用以与“英雄”相对,非但失了原作的气势,而且也不符合实景(滇池并非长江黄河,它的波浪是不大的,更说不上“无边”)。孙髯翁这个例句就是运用联绵词在两边各自成对的例子。联绵词必然是两个字组成的,所以此例亦是“范围”缩小到只有两个字的各自为对的例子。

  运用联绵词的各自为对格还可以举几个著名的例子,如岳坟名联:

  正邪自古同冰炭;
  毁誉如今判伪真。

  广州越秀山五层楼联:

  万千劫危楼尚存,问谁摘斗摩星,目空今古;
  五百年故侯安在,使我凭栏看剑,泪洒英雄。

  章士钊赠陈寅恪诗联:

  闲同才女量身世;
  懒与时贤论短长。

  “冰炭”“伪真”、“今古”“英雄”、“身世”“短长”词性不同,虚实有别。但由于它们都是两个词性相同的字组成的联绵词,故依各自为对格,便可对称。

  还有只需上一个字和下一个字是同类词,便可运用各自为对格的例子。如广州陶陶居酒家的嵌字联:

  陶潜善饮,易牙善烹,饮烹有度;
  陶侃惜寸,夏禹惜分,分寸无遗。

  “饮烹”,动词;“分寸”,名词。“分寸”是联绵词,饮烹不是。但有一样相同的是,“饮”“烹”词性相同,“分”“寸”词性相同,依各自为对格,饮烹与分寸也是可以成对的。

  懂得“各自为对”的格式,有助于我们对楹联艺术的欣赏,从“懂得”到“善于运用”,那就更有助于楹联制作水平的提高了。限于篇幅,我在这篇文章中所举的例子有限,希望读者能举一反三。


 作者:梁羽生 录校制作: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顶部
爱错
诗怪
Rank: 10Rank: 10Rank: 10


UID 293
精华 43
积分 2119
帖子 872
积分 2119 个
魅力 0 点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5-11-15
状态 离线

TA的礼物
赠礼物送给TA
#6
发表于 2006-4-6 07:0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对联入门(一)何谓对联
何谓对联?一个联家告诉我:“对,就是上下句要对偶;联,就是上、下句的内容要有内在联系,浑为一体。”他还说:”如果内容不相联就叫做对离,不叫做对联。”我查资料也有此说。
用这位联家的观点为来纵观当今浩如烟海的联作,对而不联的现象屡见不鲜。应该认真严肃地加以改正,以使群众性的撰联活动健康发展,有所作为。
如何做到上下句内容的内在联系呢?笔者在撰联评联和学习中体会到:1、要注意吃透上联的主题思想,然后着力寻找内容上与下句有内在联系的事件加以对应,使之溶汇贯通,浑为一体。请看“望月思亲,两岸同胞难入梦”的出句。题旨为中秋佳节,海峡两岸同胞相互思念,预示两岸人民盼望祖国统一,亲人团聚的强烈心情。应对者吃透了这一主题思想,对道:“掀风拂树,千张落叶总归根。”抓住落叶归根这一有内有联系相对,突出了统一祖国,势在必行的主题思想,浑为一体了。2、内容上的内在联系不等于同义词或近义词相对。再请看“国土无双双国土;忠臣不二二忠臣”。”天下无双胜地;江南第一名山”这两副联,作者为了做到内容相关,意用“无”对“不”、"双"对二,无双对第一成联.结果造成了词性的合掌,也早成了上下句内容的合掌,这是值得注意的.用同义词和进义词想对也是目前联坛上的一大毛病.
二.略谈联艺技巧A形式徇特,其妙有三
1.对仗严谨(既"丁对律")

汉水接苍茫,看滚滚江涛,流不尽云影天光,万里朝宗东入海

锦城通咫尺,听纷纷丝管,送来些鸟声花气,四时引兴此登楼
看这副对联,字数相等,词性词组相对仗,声律(平仄)和谐(相简律)语气意思相对仗,可说严谨工整.
2.声律和谐(相间律即平仄交替使用)
金沙水拍云崖暖(平平仄仄平平仄)
大渡桥横铁索寒(仄仄平平仄仄平)
3.示意完整(对联意思完美,上下联意思相联)
串对:
要打叭儿落水狗,临死也不宽恕,懂得进退攻守,岂仅文坛闯将
莫作空头文学家,一生最恨帮闲,敢于嬉笑怒骂,不愧思想权威
正对:
沧海日赤城霞,娥眉雪,巫山云洞庭月,彭盔烟,潇湘雨,武姨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
少陵寺,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反对:
铺张浪费可耻,
勤俭节约光荣;
B类型有别,各具风格
对联有许多种类,大致分为春联,喜联,挽联,和其它联
1.春联;

五更分二年,年年丰收增产
一夜连两岁,岁岁捷报频传
2.喜联:一般指婚嫁,寿诞,佳节,祝捷,登科,新居,开业,内容大多是祝愿性的庆贺性的.
(1).结婚联
喜看两小成佳偶
乐生一个树新风
(2).祝寿联
鹤算千年寿
松龄万古春
(3)佳节联
年年国庆,庆祝新胜利
处处笙歌,歌唱大丰收
(4)祝捷联
雄关似铁天天越
捷报频传日日来
3挽联

白马素车愁入梦
青天碧海帐招魂
4.一般联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C.精心制作大有法门1.传说梁灏八十二岁中了状元,他在上皇帝的谢表中,经过精心的构思,写下一副精巧的对联:
白首穷经,少伏生八岁(伏生90岁入仕)

清云得路,多太公二年(太公80岁入仕)
2.双关兼谐音
两舟并行,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樊哙)
八音齐奏,笛清(狄青)焉比箫和(肖何)
注:上句意思是文不如武,下句是武不如文
3.隐喻.
满园春色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4.藏典

铜琶铁板,大江东去 (指苏东坡词)
月明星稀,乌雀南飞 (指曹操<短歌行>)
5.比喻(重在意境)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6.借喻(吉利,发财,致富)
雄鸡鲤鱼猪婆肉
香襦木耳曲子耙
7.急转

闲人免进,贤人进
盗者莫来,道者来
8.藏字(郭沫若用"泽东"成联)
泽色绘成新世界
东风吹变旧山河
电影名:
三岔口,武松杀嫂
十字坡,林冲修妻
9.藏谜
黑不是,白不是,蓝黄更不是,和狐狼狗,狗仿佛,既非家禽,又非野兽 (猜)
诗出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南西,北模糊,虽为短句,也称妙文 (谜)
D铸妙词,趣味横生
1.叠字: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出出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2顶真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3.复字
年轻化,知识化,转业化,一代新人干四化
漫天春,遍地春,满堂春,万里江山换新春
4.拆字
张长弓,骑奇马,单戈合战
种重禾,犁利牛,十口为田
5.数字

乾八卦,坤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卦卦乾坤已定
鸾九声,凤九声,九九八十一声,声声鸾凤和鸣
6.回文

处处红花红处处
重重绿柳绿重重
7.叠韵

水陆舟,洲停舟,舟去洲不去
天心阁,阁洛鸽,鸽飞阁不飞
8.异字同音
移椅倚桐同赏月
等灯登阁各攻书
同偏旁联,形意联,玻璃联,符号联,无字联、集字联、集诗联等暂时不作介绍~!
三区分平仄
作对联,首先遇到的是用字的平仄问题。为了便于掌握先作一支区分平仄的口诀:
第三四声全为仄,一二声不全平
因为阴阳藏入调,混淆平仄需辨真
发音短促都属仄,韵母响亮皆为平
相间相对应讲究,动静虚实更分明
按照现代汉语拼音拉丝划分,第一,二(阴平与阳平)全是平声字;第三(上),四(去)声都是仄声字.
一般的人念的口诀:"虚对虚,实对实,平对仄来要分清;每句一三五不论,二四六要分明."这是针对七言对联而言.如是长联可用:"一三五不论,节眼处分明"的原则.


顶部
爱错
诗怪
Rank: 10Rank: 10Rank: 10


UID 293
精华 43
积分 2119
帖子 872
积分 2119 个
魅力 0 点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5-11-15
状态 离线

TA的礼物
赠礼物送给TA
#7
发表于 2006-4-6 07:0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对联实用手册1---花卉名大全
[推荐]花卉名
[一二年生花卉]


飞燕草 黑种草 黄海罂粟 蓝花绿绒蒿 虞美人
醉蝶花 羽衣甘蓝 香屈曲花 诸葛菜 麦仙翁
丝石竹 高雪轮 三色松叶菊 鸭跖草 生石花
宝绿 半支莲 土人参 荭草 红菾菜
地肤 雁来红 鸡冠花 千日红 落葵
凤仙花 送春花 月见草 花亚麻 石海椒
观赏南瓜 观赏葫芦 夜落金钱 黄秋葵 花葵
马络葵 锦葵 银边翠 香豌豆 三色羽扇豆
松虫草 藿香蓟 雁河菊 金盏菊 翠菊
红花 矢车菊 花环菊 蛇目菊 波斯菊
雨菊 缨绒花 天人菊 向日葵 麦杆菊
日光菊 小麦秆菊 莱雅菊 母菊 蛇眼菊
孔雀草 肿柄菊 南非王菊 斑鸠菊 百日草
草原龙胆 点地梅 风铃草 南非半边莲 吉利花
福禄考 大幌菊 蓝英花 曼陀罗 智利喇叭花
蛾蝶花 大花牵牛 羽叶茑萝 蒲包花 龙面花
贝壳花 皱叶紫苏


[多年生花卉]
乌头 侧金盏花 大火草 耧斗菜 驴蹄草
翠雀花 嚏根草 白头翁 匍枝毛茛 瓣蕊唐松草
金莲花 芍药 萍蓬草 睡莲 王莲
荷花 金线吊乌龟 细辛 豆瓣绿 蓟罂粟
雪花丽春 花菱草 黄英花 博落回 东方罂粟
荷包牡丹 桂竹香 紫花香花芥 香雪球 紫罗兰
三色堇 小丛红景天 蝎子草 翡翠景天 垂盆草
美丽石莲花 燕子掌 落新妇 岩白菜 大叶落地生根
虎耳草 猪笼草 圆叶茅膏菜 瓶子草 卷耳
石竹 香石竹 皱叶剪夏罗 洋石竹 石碱花
露薇花 珊瑚藤 商陆 五色苋 红花酢浆草
旱金莲 何氏凤仙 斑点梅笠草 独丽花 鹿蹄草
萼距花 千屈菜 柳兰 山桃草 紫茉莉
宿根亚麻 秋海棠 蜀葵 蔓锦葵 芙蓉葵
西达葵 霸王鞭 蛇莓 含羞草 蝶豆
金钱草 百脉根 羽扇豆 紫花棘豆 苦马豆
小叶野决明 白车轴草 小冠花 红花菜豆 富贵草
冷水花 啤酒花 芸香 蓝饰带花 马利筋
蜡源花 大花犀角 五星花 茜草 缬草
起绒草 著草 互叶畸瓣葵 观赏蕨 蓝目菊
荷兰菊 雏菊 玻璃菊 山矢车菊 菊苣
大蓟 大金鸡菊 菊花 多榔菊 美丽飞蓬
泽兰 宿根天人菊 杂种勋章菊 非洲菊 紫鹅绒
堆心菊 簇生山柳菊 黄金菊 大花旋覆花 蛇鞭菊
花叶如意 毛叶金光菊 草地风毛菊 瓜叶菊 仙人笔
一枝黄花 艾菊 款冬 南美蟛蜞菊 大花龙胆
莕菜 珍珠菜 报春花 海石竹 深波叶补血草
沙参 丛生风铃草 长叶党参 蓝花参 半边莲
电灯花 宿根福禄考 花忍 勿忘草 观赏辣椒
花烟草 赛亚麻 矮牵牛 酸浆 篱天剑
肾叶天剑 马蹄金 月光花 鱼花茑萝 三色牵牛
金鱼草 梅花草 毛地黄 柳穿鱼 猴面花
钓钟柳 紫毛蕊花 大花婆婆纳 口脂藤 长花忌寒苣苔
旋蒴苣苔 小岩桐 高山苣苔 非洲堇 两广唇柱苣苔
全缘角蒿 金苞花 翼柄山牵牛 美女樱 彩叶草
连钱草 薄荷 马薄荷 大花夏枯草 一串红
水鳖 水蕹 紫背万年青 紫鸭跖草 白花紫露草
吊竹梅 萼凤梨 艳凤梨 水塔凤梨 姬凤梨
擎凤梨 赪凤梨 巢凤梨 紫凤梨 剑凤梨
地涌金莲 红蕉 虾螯蕉 鹤望兰 绒叶肖竹芋
栉花竹芋 花叶竹芋 卧花竹芋 六出花 知母
蜘蛛抱蛋 黄花棒 吊兰 万寿竹 独尾花
火炬花 萱草 玉簪 芦荟 吉祥草
万年青 白穗花 岩菖蒲 文竹 假叶树
凤眼莲 雨久花 菖蒲 广东万年青 海芋
魔芋 花烛 花叶万年青 扁叶芋 龟背竹
裂叶喜林芋 心叶半夏 大薸 黄金葛 白鹤芋
合果芋 百子莲 袋鼠花 君子兰 射干
非洲鸢尾 鹦哥肖鸢尾 裂瓣兰 丝柱鸢尾 鬼脚掌
虎尾兰 蒲草 小露兜 仙茅 春兰
石斛 指甲兰 竹叶兰 白及 虾脊兰
卡特兰 流苏贝母兰 杓兰 血叶兰 蕾丽兰
蝴蝶兰 独蒜兰 黑珊瑚 香果兰 昙花
令箭荷花 蟹爪 黄翁 翁柱 鼠尾掌
白云锦 星球 乌羽玉 金琥 量天尺
仙人球 三光球 瑞云 王冠龙 子孙球
岩牡丹 帝冠 松霞 黄毛掌 仙人掌
芦竹

[球根花卉]
冠状银莲花 花毛茛 何首乌 风信子 立金花
大花酢浆草 大丽花 菊芋 仙客来 桔梗
大岩桐 泽泻 慈姑 砂仁 闭鞘姜
姜花 山柰 土田七 襄荷 大花美人蕉
日影兰 卜若地 蝶花百合 卡马百合 荞麦叶大百合
雪宝花 铃兰 冠花贝母 夏风信子 嘉兰
百合类 土麦冬 西藏洼瓣花 喇叭莲 晚香玉
葡萄风信子 钟花假百合 美丽豹子花 细叶沿阶草 虎眼万年青
玉竹 郁金香 绿叶伞兰 大花葱 花叶芋
芋 曲苞芋 岩芋 斑叶香芋 马蹄莲
文殊兰 南美水仙 雪钟花 网球花 朱顶红
蜘蛛兰 鸢尾蒜 雪滴花 石蒜 中国水仙
喇叭水仙 娜丽花 火燕兰 非洲石蒜 葱兰
野风信子 狒狒花 水仙菖兰 番红花 小苍兰
唐菖蒲 鸢尾 小鸢尾 草菖蒲 裂缘莲
虎皮花 观音兰 喇叭莲 直立百部


[亚灌木花卉]
珠兰 草珊瑚 天竺葵 倒挂金钟 麒麟叶
金丝梅 鹦喙花 长春花 球兰 蕲艾
木茼蒿 蓝滨菊 香水草 冬珊瑚 串金鱼
小苣苔 银脉花 假杜鹃 银脉爆竹花 可爱花
鸭嘴花 虾衣花 珊瑚花 狮子尾 百里香

[木本花卉]
桫椤 苏铁 银杏 南洋杉 雪松
五针松 圆柏 罗汉松 玉兰 含笑
白兰花 鹰爪花 依兰 月桂 白鹃梅
绣线菊 珍珠梅 黄刺玫 木香 月季
玫瑰 棣棠 鸡麻 金露梅 稠李
樱花 紫叶李 梅花 桃花 榆叶梅
火棘 海棠 石楠 贴梗海棠 蜡梅
夏蜡梅 紫荆 羊蹄甲 中国无忧花 凤凰木
合欢 金合欢 银合欢 木田菁 锦鸡儿
刺桐 鸡血藤 紫藤 常春油麻藤 山梅花
溲疏 八仙花 四照花 珙桐 八角金盘
常春藤 鹅掌柴 猬实 锦带花 荚蒾
金银木 金银花 接骨木 蜡瓣花 金缕梅
继木 黄杨 榕树 橡皮树 瑞香
结香 三角花 海桐 柽柳 木棉
爪哇木棉 木槿 扶桑 金铃花 牡丹
铁线莲 南天竹 十大功劳 小檗 山荞麦
紫薇 石榴 山茶 金花茶 桃金娘
蒲桃 桉树 红千层 白千层 金丝桃
油桐 红桑 变叶木 红背桂 一品红
冬青 卫矛 地锦 九里香 枳
金柑 米兰 栾树 文冠果 鸡爪槭
黄栌 杜鹃花 连翘 丁香 桂花
流苏树 迎春 茉莉 毛茉莉 黄蝉
黄花夹竹桃 鸡蛋花 蔓长春花 夹竹桃 夜来香
玉叶金花 栀子花 龙船花 伏牛花 六月雪
枸杞 鸳鸯茉莉 泡桐 凌霄 硬骨凌霄
粉花凌霄 炮仗花 马缨丹 紫珠 赪桐
旅人蕉 丝兰 朱蕉 香龙血树 观赏棕榈
观赏竹 蔷薇


[常见花卉的别名]
牡丹:别名木芍药、花王、洛阳王、洛阳花、谷雨花、鹿韭、富贵花等。属毛莨科。
菊花:别名黄华、黄花、金蕊、菊华、秋菊、九华、女华、帝女花等。属菊科。
荷花:又名莲花、玉环、芙蕖、水芝、水华、芙蓉、水芙蓉等。属睡莲科。
梅花:别名春梅、干枝梅、红绿梅等。属蔷薇科。
桂花:又名木樨、丹桂、金桂、岩桂、九里香等。属木樨科。
月季:别名长春花、月月红、斗雪红、瘦客、四季蔷薇等。属蔷薇科。
水仙花:别名凌波仙子、玉玲珑、金盏银台、姚女花、女史花、天葱、雅蒜等。属石蒜科。
山茶花:别名玉茗花、耐冬、曼陀罗、薮春、山椿、晚山茶、洋茶等。属山茶科。
杜鹃花:又名映山红、满山红、山踯躅、红踯躅、山石榴等。属杜鹃花科。


顶部
爱错
诗怪
Rank: 10Rank: 10Rank: 10


UID 293
精华 43
积分 2119
帖子 872
积分 2119 个
魅力 0 点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5-11-15
状态 离线

TA的礼物
赠礼物送给TA
#8
发表于 2006-4-6 07:0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2--=玻璃字大全





乂 艾 庵(葊) 安 雸 鞌 盫 萻 罯 暗(闇) 案 荌 盎 凹 嚣 芺 奥 嶴 岙 奧 奡




八 峇 癹 罢 白 百 斑 板(闆) 半 褒(闁) 暴 曓 杯(盃) 背 悲 北 菩 苝 贝(貝) 辈(輩) 辈(輩) 奔 贲(賁) 本(夲 楍) 苯 畚 笨 軬 崩 奟 甭 菶 鼻 逼(畐) 啚 比(夶) 毕(畢) 荜(蓽) 筚(篳) 畀(畁) 罼 箅 币 皕 奰 *(贔) 辡 辨(辬) 辩(辯) 辫(辮) 弁(覍) 昪 釆 变 閞 蔈 爂 嫑 篻 禀(稟) 仌 丙 昺 并(並 竝 幷) 窉 苪 靐 癶 蕃 苩 帛 謈 僰 坣(壆) 不 箁




采(寀) 菜 参(絫 叄) 蚕 曹(曺) 草(艸) 屮 * 蓸 茦 策(筞 筴 萗) 册(冊) 岑 笒 曾 芆 叉 臿 查 茶 苴 丳 阐(闡) 旵 昌 菖 阊(閶) 闛 常 尝(甞) 巢(巣) 晁 车(車) 莗 棽 尘 爯 呈 乘(乗) 媸(妛) 赤(灻 烾) 蚩 笞 荎 尺 啻 雴 充 茺 舂 憃 虫 崈 崇 重 罿 臭 出 畜 亍 閦 矗 川 篅 圌 串 窗(窓) 垂(埀) 菙 棰(箠) 春 箺 蠢(惷) 萶 兹 茲 慈 朿 茦 从 苁 忩 丛 賨 汆 窜 篡 爨 萃 崒 莝 




荅 答(畗) 笚 畣 耷 笪 羍 大(亣) 眔 呆 怠 带(帶) 簤 单(単 單) 箪(簞) 丹 亶 旦 当(當) 筜(簹) 党(黨) 凼 闣 宲 德(恴 惪) 登 簦 凳 蔐 籴 苖 笛 帝 蒂(蔕) 地(坔) 慸 埊 啇 典 奠 蕇 簟 奝 吊 丁 町(甼) 艼 鼎 薡 丢 丟 东(東) 菄 岽(崬) 董 蕫 峒(峝) 箽 兜(兠) 蔸 豆(荳) 斗(鬥) 窦(竇) 篼 阇(闍) 竺 芏 螙 耑 兑(兊 兌) 朵




恶(悪 惡) 垩(堊) 鬲 噩 蘁 蝁 恩 蒽 奀 而 儿(兒) 荋 尔(爾 尒) 薾 二 


F 

発 番 翻(畨) 蕃 凡(凣) 笲 樊(棥) 梵 蠜 軬 非 暃 婓 斐 蜚 菲 霏 棐 奜 蕜 芾 贲(賁) 蕡 焚(燓) 粪(糞) 奋 风(風 凨 凬 凮) 丰(豐) 葑(蘴) 靊 寷 凤 奉 否 雬 夫 葍 芙 幅(畐 畗) 芣 巿 芾 罘 甶 父 釜 冨 富 竎 箁




尜 盖(葢 蓋) 篕 干 竿 筸 甘 苷 芉 冈(岡) 岗(崗) 高(髙) 膏 篙 杲 睪 睾 皋(皐 臯) 羔(羙) 槁(槀) 藁 藳 菒 夰 暠 稾(稁) 阁(閤) 鬲 革 搿 鞷 个(箇) 亘 羹 工 共 愩(慐) 公 宫 篢 拲 蛬 汞 贡(貢) 拱(廾) 冓 篝 辜 蓇 骨 古 罟 蛊(蠱) 谷 固 崮 怘 筈 罣 乖 莞(萖) 关(関 闗 關) 贯(貫) 筦 丱 卝 毌 盥(泴) 光(灮 炗 烡) 茪 臦 臩 圭 茥 筀 窐 闺(閨) 癸 昋 贵(貴) 炅 丨 呙(咼) 国(囯 囗 囶) 果




奤 害 函(圅) 寒 罕 闬(閈) 旱 菡 行 筕 笐 蒿 皓(暠) 昦 昊 合(閤) 盒 禾 盉 篕 盍(盇) 阖(闔) 黑(黒) 轰(軣 轟) 謍 黉(黌) 哄(閧 鬨) 乎 壶(壺) 苸 芔 雽 华(華 崋 蕐) 画 荁 苋(莧) 患 皇 葟 篁 凰 黄(黃) 荒(宺) 簧 晃 回(囬) 茴 会(會) 荟(薈) 惠(恵) 蕙 阓(闠) 卉(芔) 恚 圚 寭 荤(葷) 火




几 萁 苙 基 箕 簊 齑(齏) 笄(筓) 击 丌 赍(賫) 脊 吉 棘 蕀 亼 荠 霁 芰 冀(兾) 惎 系 諅 赍(賫 賷) 忌(坖) 暨(臮) 夹(夾) 筴 荚(莢) 甲 贾(賈) 幵 兼 蒹 *(姦) 间(間) 蕳 蕑 葌 尖 简(簡) 謇 笕(筧) 柬 茧 见(見) 畺 葁 姜(薑) 疆(畕) 交 茭 筊 笅 皛 觉(覚 覺) 藠 嘦 窌 罝 杰 菨 介 芥 界 岕 今 菳 金 禁 巾 堇 菫 蓳 尽 荩 晋(晉) 臸 菁 箐 茎 京(亰) 晶 兢 景 井(丼) 阱(穽 汬 宑) 竞(競 竸) 竟 誩 冂(冋) 冏(囧) 炅 煛 煚(燛) 臩 韭(韮) 臼 萛 苴 罝 輂 弆 閰 莒 筥 举(挙) 具 窭(窶) 寠 惧(愳) 桊 眷 帣 絭 罥 玨 觉 斍 菌 军(軍) 箘




开(開) 闿(闓) 刊(栞) 冚 坎(凵) 闶(閌) 亢 囥 窠 壳 克 峇 肯(肎) 空 箜 口 窋 哭 苦 凷 宽(寛) 夼 矿(丱) 卝 葵 奎 蒉(蕢) 篑(簣) 阃(閫) 困 卵 壸(壼 閸) 筈




来(來) 莱(萊) 赉(賚) 箂(筙) 兰(蘭) 阑(闌) 籣 婪 岚 罱 坔 簝 乐(樂 楽) 累(纍) 蔂(虆 蘲) 畾 靁 厽 垒(壘 壨 亝 塁) 雷 藟(蕌 蘽 虆) 櫐 蘽 絫 耒 蕾 类 离 蓠 篱 荲 里 礼(豊) 丽(婯) 栗 吏(叓) 蒚 立 苙 笠 篥 詈 叕 岦 帘 莶(薟) 萰 娈(孌) 恋(戀) 亮 量 两(両 兩) 尞 寮(竂) 嶛(嶚) 簝 膋 林 箖 霖 邻(厸) 禀(稟) 菻 吝 焛 苓 笭 零 囹 霝 蘦 灵(靈 霊) 孁 蕶 令 留(畄 畱) 六 罶(羀) 篢 娄(婁) 蒌(蔞) 窭(窶) 篓(簍) 寠 鲁(魯) 坴 圥 甪 闾(閭) 吕(呂) 率(卛) 峦(巒) 娈(孌) 栾(欒) 脔(臠) 挛 銮(鑾) 羉 圝 圞 卵 仑(侖 崙) 芲(菕) 囵(圇)




蟆(蟇) 亇 閁 买(買) 荬(蕒) 卖(賣 売) 曼 蔓 蛮 矕 蔄 奀 莽 茻 卯(戼) 茆 峁 萺 昴 冒(冐) 帽(冃) 貌(皃) 梅(槑) 美(羙) 闷(悶) 门(門 閅) 亹 菛 瞢 莔 蕄 冞 米 芈 蓂 幂(冪) 觅(覓 覔) 鼏 羃 峚 糸 芇 面(靣) 苗 淼 灭 忞 闵(閔) 簢 皿 闽(閩) 冥 蓂 命 谟(謩) 摹 麽(尛) 末 茉 莫 寞 墨 瞐 厶 某 亩 墓 幕 暮 慕 目 苜 木




拿 笝 奈 萘 柰 囡 南 罱 闹(閙) 内 兒 霓 逆(屰) 溺(氼) 年(秊) 卄 廿 苶 聂(聶) 臬 闑 宁(寧) 甯 寍 苧 寕 弄 女 恧 奻 搻




番 攀 盘 奤 奅 辔(轡) 閛 朋 芃 菶 丕 罴 囨 貵 篻 票 苤 品 汖 荓 平 苹 荓 咅 莆 菩 甫 圃 普(暜) 菐




妻 萋 桼 其 棋(棊) 萁 綦 齐 亝 亓 丌 岂(豈) 器(噐) 弃 荠 千 芊 茾 搴 佥(僉) 签(簽) 欠 芡 茜 凵 羌 蔷(薔) 乔(喬) 荞(蕎) 簥 壳 悫 且 妾 笡 亲 堇 芩 秦 蓁 琴(琹 珡) 禽 覃 吣(吢) 青(靑 寈) 圊 苘 檾 蛬 焭 酋 囚 去(厺) 曲 筁 阒 全 荃 筌 桊 拳 泉 灥 峑 闎 阕(闋) 囷




冉(冄) 苒 荛(蕘) 壬 人 仁(忈 忎) 日 容 蓉 荣(栄 榮) 冗(宂) 茸 嵘(嵤) 禸 肉(宍) 薷 入 耎 繠 蕊(蘂 橤) 芮 惢 笍 闰(閏) 若(叒)




卅 塞 簺 赛(賽) 三 叁 彡 伞(傘) 桑(桒) 喿 啬(嗇) 蔷 森 杀 霎 霅 菨 山 膻(羴) 芟 闪(閃) 善 商 蔏 赏(賞) 上(丄) 尚(尙) 筲 莦 畲 畬 奢 輋 舌 佘 阇(闍) 舍 申 穼 深(罙) 参(絫 叄) 罧 棽 燊 莘 峷 审(審) 慎(昚) 眘 生 圣 时(峕) 十 叓 屎(宩) 实(實 宲 実) 市 士 奭 示 筮 室 噬(簭) 世(卋 丗) 手 首 受 掱 兽(嘼) 殳 黍 束 耍 率 闩(閂) 双 爽 水(氺) 思 罳 丝(絲) 糸 四(亖) 厶 兕 松(枀 梥) 枩 嵩 怂 耸 宋 讼(吅) 叟 蓃 叜 窣 素 粟 坴 莤 祘 蒜 筭 算 虽 荽 祟 岁(亗) 莤 索 




沓 荅 譶 譶 胎(囼) 台(臺) 苔 炱 薹 籉 旲 奤 猋 太(夳) 态 泰(冭) 贪 蕈 昙(曇) 榃 菼 闛 坣 棠 堂 夲 誊 霯 替 天(兲) 田 寘 窴 阗(闐) 畠 窕 宨 粜 亭 葶 囲 同 仝 茼 筒 童 罿 峒(峝) 突 葖 凸 秃 荼 筡 啚 图(圖 圗 図) 土 峹 嵞 圌 吞 氽 妥 莌




窐 凹 洼(屲) 歪 完 万(萬) 卍 卐 网 王 委 萎 崣 亹 胃 未 軎 昷 文 蚊(螡 蚉) 芠 雯 闻(聞) 阌(閿) 紊 璺 问(問) 忞 稳(桽) 芠 莴 窝 巫 无 芜 兀 吴 茣 莁 蘁

 



奚 熹 西 茜 息 蒠 昔 悉 蒵 葸 喜 熹 阋(鬩) 卌 玺(璽) 壐 枲 葈 窸 下(丅) 筪(笚) 莶 仙(仚) 闲(閑 閒) 显 苋 县 宪(憲) 香 享(亯) 向 萫 肖 宵 霄 嚣(囂) 小 皛 笑 莦 血 燮(爕) 辛 莘 心 芯 馨(馫) 鑫 舋 兴(興) 荥(滎) 幸 杏 莕 臖 凶(兇) 兄 岫(峀) 焸 苬 飍 需 畜 蓄 宣 萱(藼) 箮 玄 悬 峃 泶(澩) 穴 茓 燢 血 学(壆) 熏 薰 窨 顨




亚(亜 亞) 丫 弇 燕 岩(嵓 喦) 言 芫 炎(炏) 闫(閆) 阎(閻) 妍(蔅) 兖(兗) 宴 焱 晏 妟 嬿(嬊) 央 羊 养 恙 要 葽 夭 宎 幺 尧(堯 尭) 荛(蕘) 嶤 垚 爻 窅 杳 舀 窔 筄 爷 野(埜) 业(業) 嶪 页(頁) 曅 叶(葉 枽) 一 壹 萓 霬 宜 意(悥) 义 薏 睪 益 亦 弈 奕 帟 乂 圛 昱 叕 帠 异(異) 因 茵 垔 闉 音 訔 訚(誾) 圁 寅 崟 窨 婴(嬰) 蘡 英 霙 荌(嫈) 蓥 茔(塋) 荧(熒) 荥(滎) 莹(瑩) 萗(禜) 萤(蛍 螢) 营(營) 萦(縈) 謍 甬 恿(惥) 蒏 用 幽 由 莤 酉 丣 又 于 禺 愚 盂 竽 舆(輿) 萸 余 畬 舁 芋 宇 雨 圉 薁 育 寓 玉 誉 悆 囦 元 园 员(員) 圆(圓 円) 曰 龠 菕 籥 月 阅(閱) 乐(樂) 藥 蒀 晕(暈) 云(雲) 芸(蕓) 贠(貟) 筼(篔) 霣 允




灾 甾 宰 崽 再 赞(賛) 凿 早 蚤 枣(棗) 责(責) 箦(簀) 曾 闸(閘) 斋 寨 章 掌 兆 瞾 嚞 蓁 真 支 只 直 黹 至 窒 志 置(寘) 中 忠 盅 众 重 周 舟 胄 宙 咒 昼 竹 竺 主 宔 罜 苎 专(耑) 茁 兹(茲) 玆 亝 自 宗 总 奏 卒 崒 箤 罪(辠) 坐 凿 


顶部
爱错
诗怪
Rank: 10Rank: 10Rank: 10


UID 293
精华 43
积分 2119
帖子 872
积分 2119 个
魅力 0 点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5-11-15
状态 离线

TA的礼物
赠礼物送给TA
#9
发表于 2006-4-6 07:0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3----------==酒的别称

欢伯、杯中物、金波、秬鬯、白堕、冻醪、壶觞、壶中物、酌、酤、醑、醍醐、黄封、清酌、昔酒、缥酒、青州从事、平原督邮、曲生、曲秀才、曲道士、曲居士、曲蘖、春、茅柴、香蚁、浮蚁、绿蚁、碧蚁、天禄、椒浆、忘忧物、扫愁帚、钓诗钩、狂药、酒兵、般若汤、清圣、浊贤
  我国酿酒历史悠久,品种繁多,自产生之日开始,就受到先民欢迎。人们在饮酒赞酒的时候,总要给所饮的酒起个饶有风趣的雅号或别名。这些名字,大都由一些典故演绎而成,或者根据酒的味道、颜色、功能、作用、浓淡及酿造方法等等而定。酒的很多绰号在民间流传甚广,所以文在诗词、小说中常被用作酒的代名词。这也是中国酒俗文化的一个特色。
  欢伯:因为酒能消忧解愁,能给人们带来欢乐,所以就被称之为欢伯。这个别号最早出在汉代焦延寿的《易林·坎之兑》,他说,“酒为欢伯,除忧来乐”。其后,许多人便以此为典,作诗撰文。如宋代杨万里在《和仲良春晚即事》诗之四中写道:“贫难聘欢伯,病敢跨连钱”。又,金代元好问在《留月轩》诗中写道,“三人成邂逅,又复得欢伯;欢伯属我歌,蟾兔为动色。”
  杯中物:因饮酒时,大都用杯盛着而得名。始于孔融名言,“座上客常满,樽(杯)中酒不空”。陶潜在《责子》诗中写道,“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杜甫在《戏题寄上汉中王》诗中写道,“忍断杯中物,眠看座右铭”。
  金波:因酒色如金,在杯中浮动如波而得名。张养浩在《普天乐·大明湖泛舟》中写道,“杯斟的金浓滟滟”。
  秬鬯:这是古代用黑黍和香草酿造的酒,用于祭祀降神。据《诗经。大雅·江汉》记载,“秬鬯一卣”。[传]:黑黍也。鬯,香草也,筑煮合而郁之曰“鬯”。「笺」:秬鬯,黑黍酒也,谓之鬯者,芬香条畅也。王赐召虎,以鬯酒一尊,以祭其宗庙,告其先祖。
  白堕:这是一个善酿者的名字。据北魏《洛阳伽蓝记·城西法云寺》中记载,“河东人刘白堕善能酿酒,季夏六月,时暑赫羲,以罂贮酒,暴于日中。经一旬,其酒不动,饮之香美而醉,经月不醒。京师朝贵多出郡登藩,远相饷馈,逾于千里。以其远至,号曰鹤觞,亦曰骑驴酒。永熙中,青州刺史毛鸿宾赍酒之藩,路逢盗贼,饮之即醉,皆被擒。时人语曰,‘不畏张弓拨刀,唯畏白堕春醪’”。因此,后人便以“白堕”作为酒的代称。苏辙在《次韵子瞻病中大雪》诗中写道,“殷勤赋黄竹,自劝饮白堕”。
  冻醪:即春酒。是寒冬酿造,以备春天饮用的酒。据《诗·豳风·七月》记载,“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传】:春酒,冻醪也。宋代朱翼中在《酒经》写道,“抱瓮冬醪,言冬月酿酒,令人抱瓮速成而味薄”。杜牧在《寄内兄和州崔员外十二韵》中写道,“雨侵寒牖梦,梅引冻醪倾”。
  壶觞:本来是盛酒的器皿,后来亦用作酒的代称,陶潜在《归去来辞》中写道,“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白居易在《将至东都寄令孤留守》诗中写道,“东都添个狂宾客,先报壶觞风月知”。
  壶中物:因酒大都盛于壶中而得名。张祜在《题上饶亭》诗中写道,“唯是壶中物,忧来且自斟”醇酎这是上等酒的代称。据《文选·左思(魏都赋)》记载,“醇酎中山,流湎千日”。张载在《酃酒赋》中写道,“中山冬启,醇酎秋发”。
  酌:本意为斟酒、饮酒,后引申为酒的代称;’如“便酌”“小酌”。李白在《月下独酌》一诗中写道,“花问、壶酒,独酌无相亲”
  酤:据《诗·商颂·烈祖》记载,“既载清酤,赍我思成”。[传」:酤


顶部
爱错
诗怪
Rank: 10Rank: 10Rank: 10


UID 293
精华 43
积分 2119
帖子 872
积分 2119 个
魅力 0 点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5-11-15
状态 离线

TA的礼物
赠礼物送给TA
#10
发表于 2006-4-6 07:0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4----=曲牌名大全

曲牌名
黄钟宫

  醉花阴  喜迁莺  出队子  刮地风  刮地风犯  四门子  水仙子又名古水仙子  塞雁儿  神仗儿亦入南吕  神仗儿后  神仗儿犯  节节高又名接接高  节节高犯   者刺古  柳叶儿亦入双调  寨儿令又名古寨儿令、塞儿令  六么令  九条龙  兴隆引又名兴龙引  侍香金童  降黄龙衮  文如锦  女冠子  愿成双  倾杯序  彩楼春又名抛球乐  昼夜乐  人月圆  红纳袄又名红锦袍  贺圣朝  金殿乐三重又名金殿乐三叠、金殿乐三台  尾声即正宫·随煞尾  随尾  随煞亦入仙吕,即双调·本调煞  黄钟尾亦入正宫、南吕  神仗儿煞亦入南吕

正 宫

  端正好  滚绣球亦入中吕  叨叨令  倘秀才亦入中吕  白鹤子亦入中吕  塞鸿秋亦入仙吕、中吕  脱布衫亦入中吕  小梁州亦入中吕、双调  醉太平亦入仙吕、中吕  呆骨朵又名灵寿杖、灵寿歌,亦入中吕  货郎儿亦入仙吕  转调货郎儿亦入中吕、南吕  九转货郎儿  伴读书又名村里秀才,亦入中吕  笑和尚又名笑歌赏  芙蓉花  双鸳鸯亦入中吕  蛮姑儿亦入中吕  穷河西亦入中吕  黄梅雨即中吕·普天乐  菩萨蛮亦入中吕  月照庭  六么遍又名柳梢青,亦入中吕  黑漆弩又名学士吟、鹦鹉曲  甘草子  汉东山  金殿喜重重亦入仙吕  怕春归亦入仙吕  春归犯  番马舞西风  普天乐亦入中吕  锦庭芳  三转小梁州亦入中吕  尾声本在中吕  收尾  煞尾本在中吕  随煞尾即黄钟、南吕·随尾  黄钟尾调本黄钟  啄木儿煞调本中吕

仙吕宫

  端正好  赏花时亦入商调  点绛唇  混江龙  油葫芦  天下乐  摊破天下乐  村里迓鼓  元和令  上马娇  游四门  胜葫芦上五体亦入双调  后庭花亦入中吕、商调  河西后庭花亦入商调  柳叶儿亦入商调  寄生草亦入双调  青歌儿亦入商调、双调  哪吒令  鹊踏枝  六么序亦入中吕  醉扶归亦入越调、双调  金盏儿又名碎金盏  低过金盏儿  高过金盏儿  醉中天亦入越调、双调  雁儿又名醉雁儿  一半儿  忆王孙  玉花秋  四季花亦入商调  穿窗月  八声甘州  大安乐  双燕子即商调·双雁儿  翠裙腰  六么遍亦入中吕  上京马又名尚京马  绿窗愁又名绿纱窗  瑞鹤仙  忆帝京  袄神急又名袄神儿  六么令亦入越调  锦橙梅  三番玉楼人亦入越调  柳外楼  太常引  尾声  随煞调本黄钟  赚煞  赚尾  赚煞尾  上马娇煞  后庭花煞

南吕宫

  一枝花又名占春魁  梁州第七  隔尾亦入黄钟、中吕  牧羊关亦入高平  骂玉郎又名瑶华令  感皇恩  采茶歌又名楚江秋  玄鹤鸣又名哭皇天  乌夜啼  贺新郎  草池春又名斗蝦蟆、絮蝦蟆  红芍药  菩萨梁州  四块玉  梧桐树亦入双调  玉交枝又名玉娇枝,亦入双调  鹌鹑儿  乾荷叶又名翠盘秋,亦入中吕、双调  金字经又名阅金经,亦入双调  楚天秋  蝦蟆序  摊破采茶歌  醉乡春  煞  尾声  收尾  煞尾调本正宫  随尾即正宫·随煞尾,亦入黄钟  随煞  黄钟尾调本黄钟  隔尾随煞  隔尾黄钟煞  神仗儿煞调本黄钟

中吕宫带*者亦入正宫

  粉蝶儿  醉春风*亦入双调  迎仙客*  石榴花*  古调石榴花  斗鹌鹑*  上小楼*  快活三  朝天子*又名谒金门  朝天子犯  四边静*亦入双调  满庭芳  贺圣朝  叫声  红绣鞋*又名朱履曲  鲍老儿*  古鲍老*  鲍老三台衮又名鲍老衮  红芍药  剔银灯*  蔓菁菜*  普天乐即正宫·黄梅雨  柳青娘*  道和*又名道和  醉高歌*又名最高楼  十二月*  尧民歌*  喜春来*又名阳春曲  摊破喜春来  鬼三台  播海令  古竹马  卖花声又名升平乐,亦入双调  酥枣儿  齐天乐*  红衫儿*  山坡羊又名山坡里羊、苏武持节,亦入黄钟  四换头*亦入仙吕  乔捉蛇  鹘打兔  鸳鸯儿  货郎儿犯  尾声*亦入南吕、般涉、越调  煞尾调本正宫  卖花声煞亦入双调  啄木儿煞又名净瓶儿煞

道 宫

  凭阑人  美中美  大圣乐  解红  赚  尾

大石调

  念奴娇  百字令  六国朝  卜金钱又名初问口  归塞北又名望江南,亦入仙吕  雁过南楼  喜秋风  怨别离  净瓶儿  好观音亦入仙吕  催花乐又名擂鼓体  常相会  青杏子即小石调·青杏儿,亦入仙吕  憨郭郎又名蒙童儿  蒙童儿犯  还京乐  催拍子  荼縻香  蓦山溪  女冠子  玉翼蝉  鹧鸪天  灯月交辉  喜梧桐  初生月儿  阳关三叠  林里鸡近  随煞即黄钟·尾声,亦入双调  煞尾调本正宫  带赚煞  雁过南楼煞  净瓶儿煞即中宫·啄木儿煞  好观音煞  玉翼蝉煞

小石调

  恼杀人  伊州遍  青杏儿即大石调·青杏子,亦入仙吕  天上谣  尾声

般涉调

  哨遍亦入中吕  麻婆子  墙头花  耍孩儿又名魔合罗,亦入正宫、中吕、双调  煞  急曲子  瑶台月  三煞  尾声

商角调

  黄莺儿  踏莎行  盖天旗  垂丝钓  应天长  尾声

高平调

  木兰花  糖多令  于飞乐  青玉案  尾

商 调

  集贤宾  逍遥乐  挂金索亦入黄钟  金菊香  醋葫芦  梧叶儿又名知秋令,亦入仙吕  百字知秋令  浪来里  高过浪来里  贤圣吉  双雁儿即仙吕·双燕子  河西后庭花  望远行  贺圣朝  凤鸾吟  凉亭乐  上京马  酒旗儿即双调·皂旗儿  八宝妆  二郎神  水红花  侍香金童  定风波  玉抱肚亦入双调  秦楼月又名忆秦娥  桃花浪又名桃花娘  满堂红  满堂春  芭蕉延寿  古调水仙子  尾声  浪来里煞  随调煞  高平煞  高平随调煞

越  调

  半鹌鹑  紫花儿序  金蕉叶  调笑令又名含笑花  小桃红  秃厮儿又名耍厮儿、小沙门  圣药王  麻郎儿  络丝娘  小络丝娘  东原乐  绵搭絮  拙鲁速  天净沙又名天净纱  鬼三台又名三台印  耍三台  雪里梅  雪中梅  酒旗儿  眉儿弯  送远行  寨儿令又名柳营曲  黄蔷薇  庆元贞  古竹马  踏阵马  青山口  郓州春  看花回  南乡子  梅花引  凭阑人  糖多令亦入高平调  尾声  收尾亦入双调  煞  随煞  天净沙煞  眉儿弯煞

双 调

  新水令  驻马听  驻马听近  沉醉东风  雁儿落又名平沙落雁,亦入商调  得胜令又名凯歌回、阵阵赢,亦入商调  乔牌儿  甜水令又名滴滴金  折桂令又名秋风第一枝、天香引、蟾宫曲、步蟾宫  百字折桂令  蟾宫曲与折桂令不同  锦上花  河西锦上花  碧玉箫  搅铮琶  清江引又名江儿水  步步娇又名潘妃曲  落梅风又名寿阳曲  乔木查又名银汉浮槎  庆宣和  水仙子又名凌波仙、湘妃怨、冯夷曲,亦入中吕、南吕  河西水仙子  庆东原又名庆东园  沽美酒又名琼林宴  太平令亦入正宫  夜行船  挂玉钩  挂搭沽又名挂打鼓  挂玉钩序又名挂搭序  挂搭鼓序  荆山玉又名侧砖儿,亦入南吕、黄钟  竹枝歌亦入南吕、黄钟  春闺怨亦入商调  牡丹春亦入正宫、商调  对玉环  五供养  月上海棠  殿前欢又名小孩妇儿、凤将雏  殿前喜  凤引雏  月儿弯  行香子  天仙子  天仙令  蝶恋花  神曲缠  金娥神曲  醉春风  间金四块玉  减字木兰花  快活年  朝元乐  沙子儿摊破清江引  海天晴  一机锦亦入南吕  好精神  农乐歌兼破雁儿落  动相思  二犯白苎歌又名三犯白苎歌  新时令  十棒鼓  秋江送亦入商调  袄神急  楚天遥  播海令  青玉案  皂旗儿又名皂旗令,即商调·酒旗儿  枳郎儿  川拨棹  七弟兄  梅花酒  收江南又名喜江南  小将军亦入仙吕  拨不断又名续断弦  太清歌又名太平歌  汉江秋又名楚江秋、荆湘怨、荆襄怨  镇江迴亦入中吕  阿忽令  阿纳忽又名阿那忽   风入松  一锭银  胡十作  乱柳叶亦入中吕  豆叶黄  豆叶儿  捣练子又名胡捣练  万花方三台  小阳关  早乡词  石竹子  山石榴  醉娘子又名真个醉  醉也摩挲  相公爱又名驸马还朝  小拜门又名不拜门  金盏儿又名金盏子、慢金盏  大拜门  也不罗又名野落索  小喜人心  大喜人心又名喜人心  风流体  忽都白又名古都白  倘兀歹又名唐兀歹  青天歌  大德歌  大德乐  华严赞  得胜乐又名德胜乐,亦入仙吕  山丹花  鱼游春水  骤雨打新荷  河西六娘子  庆丰年  秋莲曲  高过金盏儿  落风花  珍珠马  雕刺鸪又名雕剌鸡  挂打灯  一緺儿麻  枣乡词  尾声  收尾  随煞即黄钟·尾声  本调煞即黄钟·随煞  转调煞  煞  鸳鸯煞  离亭宴煞  歇指煞  离亭宴带歇指煞


顶部
爱错
诗怪
Rank: 10Rank: 10Rank: 10


UID 293
精华 43
积分 2119
帖子 872
积分 2119 个
魅力 0 点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5-11-15
状态 离线

TA的礼物
赠礼物送给TA
#11
发表于 2006-4-6 07:0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联律图谱

【平仄符】:○代表平声 ●代表仄声 ⊙代表可平可仄
  
  【又一体】:表示联句组合的另一种平仄正格
  
  【长联】:表示超过一句,两句或两句以上的对联。
  
  【古仄声】:原指古汉语四声之“入声”后归划为古音“仄声”。
  
  【联谱图示】:由于长联组合千变万化,只略举每边一至八句较常见之例图。
  
  【应为平】:在不影响总体联意情况下,牺牲个别字的格律,应为平却用了仄。
  
  【应为仄】:在不影响总体联意情况下,牺牲个别字的格律,应为仄却用了平。
  
  【句中平仄】:指一个联句中每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公式如下。
  
  (示例大部分是上联正格[下联与之相反],句中平仄作长联时为配合句脚平仄皆可相反)
  
  一言句:●
  
  二言句:●●
  
  三言句:○○●,○●●
  
  四言句:○○●●
  
  五言句:●●○○●,○○○●●
  
  六言句:●●○○●●
  
  七言句:○○●●○○●,●●○○○●●
  
  一至七言,最为常用,八言以上,视节奏而定。
  
  【句脚平仄】:指对联若干句每句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公式如下
  (所举例皆为上联句脚,下联与之相反即可。)
  
  一句:●
  
  二句:○,●
  
  三句:○,○,●
  
  四句:●,○,○,●
  
  五句:●,●,○,○,●
  
  六句:○,●,●,○,○,●
  
  七句:○,○,●,●,○,○,●
  
  八句:●,○,○,●,●,○,○,●
  
  八句以上句脚平仄以此类推
  
  
  一、每边一句者
  [句脚为●,下联句脚相反,以下皆如是]
  
  六例:
  
  【四言】
  
  风梳碧柳
  ○○●●
  雪印红梅
  ●●○○
  
  【五言】
  
  月斜诗梦瘦
  ⊙○○●●
  风散墨花香
  ⊙●●○○
  
  【五言又一体】
  
  雾雨沉云梦
  ●●○○●
  烟波渺洞庭
  ○○●●○
  
  【六言】
  
  风展红旗似画
  ⊙●○○●●
  春来绿水如蓝
  ○○●●○○
  
  【七言】
  
  画上荷花和尚画
  ●●○○○●●
  书临汉帖翰林书
  ○○●●●○○
  
  【七言又一体】
  
  满堂花醉三千客
  ⊙○⊙●○○●
  一剑霜寒十四州
  ⊙●○○●●○
  
  二、每边二句者
  [句脚为○,●]
  
  十二例:
  
  【四/七言】
  
  大道无私,玄机妙语传灯录
  ●●○○ ○○●●○○●
  仙缘有份,胜地同登选佛场
  ○○●● ●●○○●●○
  
  【四/七言又一体】
  
  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
  ●●○○ ⊙●○○○●●
  独弹古调,每逢暮雨便思卿
  ⊙○●● ⊙○●●●○○
  (注:上联“合、识”字为古仄声)
  
  【七/四言】
  
  上:●●○○●●○,○○●●。
  
  下:○○●●○○●,●●○○。
  
  【七/四言又一体】
  
  上:○○●●●○○,○○●●。
  
  下:●●○○○●●,●●○○。
  
  【五/六言】
  
  上:●●●○○,●●○○●●。
  
  下:○○●●●,○○●●○○。
  
  【五/六言又一体】
  
  上:○○●●○,●●○○●●。
  
  下:●●○○●,○○●●○○。
  
  【五/七言】
  
  匹马斩颜良,河北英雄齐丧胆。
  ●●●○○ ●●○○○●●
  单刀会鲁肃,江南名士尽低头。
  ○○●●● ○○⊙●●○○
  (注:“会”字应为平声)
  
  【五/七言又一体】
  
  上:○○●●○,○○●●○○●。
  
  下:●●○○●,●●○○●●○。
  
  【七/五言】
  
  上:●●○○●●○,●●○○●。
  
  下:○○●●○○●,○○●●○。
  
  【七/五言又一体】
  
  上:○○●●●○○,●●○○●。
  
  下:●●○○○●●,○○●●○。
  
  【六/七言】
  
  文开白话先河,自有勋劳垂学史。
  ○○●●○○ ●●○○○●●
  政似青苗一派,终怜凭借误英雄。
  ●●○○●● ○○⊙●●○○
  (注:上联“白”字为古仄声)
  
  【六/七言又一体】
  
  上:○○●●○○,○○●●○○●。
  
  下:●●○○●●,●●○○●●○。
  
  
  三、每边三句者
  [句脚为○,○,●]
  
  五例:
  
  【五/五/六言】
  
  一饭尚铭恩,况负抱提携,只少怀胎十月。
  ●●●○○ ⊙●●○○ ●●○○●●
  千金难报德,论人情物理,也应泣血三年。
  ○○○●● ⊙○○●● ⊙○●●○○
  (注:下联“德”字为古仄声)
  
  【五/四/七言】
  
  儒术岂虚谈,水利书成,功在三江宜血食。
  ⊙●●○○ ●●○○ ⊙●○○○●●
  经师偏晚达,篇家论定,狂如七子也心降。
  ○○○●● ○○●● ○○●●●○○
  (注:上联“食”与下联“达”皆为古仄声)
  
  【六/六/七言】
  
  上:○○●●○○,○○●●○○,●●○○○●●。
  
  下:●●○○●●,●●○○●●,○○●●●○○。
  
  【五/六/七言】
  
  上:●●●○○,○○●●○○,●●○○○●●。
  
  下:○○○●●,●●○○●●,○○●●●○○。
  
  【七/四/七言】
  
  上:○○●●●○○,●●○○,●●○○○●●。
  
  下:○○●●●○○,○○●●,○○●●●○○。
  
  
  四、每边四句者
  (句脚为●,○,○,●)
  
  四例:
  
  【三/三/四/七言】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 ●●○ ●●○○ ●●○○○●●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 ○●● ○○○● ○○●●●○○
  (注:上联“有、竟”二字应为平,下联“尝”字应为仄)
  
  【四/四/六/七言】
  
  上:○○●●,●●○○,○○●●○○,●●○○○●●。
  
  下:●●○○,○○●●,●●○○●●,○○●●●○○。
  
  【五/四/五/七言】
  
  上:○○○●●,●●○○,●●●○○,○○●●○○● 。
  
  下:●●●○○,●●○○,○○○●●,●●○○●●○。
  
  【四/七/五/四言】
  
  上:○○●●,○○●●●○○,●●●○○,○○●●。
  
  下:●●○○,●●○○○●●,○○○●●,●●○○。
  
  
  五、每边五句者
  (句脚为●,●,○,○,●)
  
  二例:
  
  【五/四/六/六/七言】
  
  数湘中将相,威由武达,我公独以文章。
  ⊙○○●● ○○●● ⊙○●●○○
  清标卓立朝端,宜享修龄如潞国。
  ○○●●○○ ⊙●○○○●●
  
  综天下胶痒,所有导师,一老为之领袖。
  ⊙○●○○ ●●○○ ⊙●○○●●
  *子来从海上,居然别坐识荆州。
  ●●○○●● ○○●●●○○
  (注:上联“达、独”二字古仄声,下联“天”字应为仄,“别、识”二字古仄声)
  
  【七/六/六/五/七言】
  
  上:●●○○○●●,●●○○●●,○○●●○○,○○●●○,○○●●○○●
  
  下:○○●●●○○,○○●●○○,●●○○●●,●●○○●,●●○○●●○
  
  
  六、每边六句者
  (句脚为○,●,●,○,○,●)
  
  二例:
  
  【四/六/五/四/七/四言】
  
  江水滔滔,洗尽千秋人物。
  ⊙●○○ ●●○○○●
  看闲云野鹤,万念皆空,说什么晋代衣冠,吴宫花草。
  ⊙○○●● ●●○○ ⊙○⊙●●○○ ○○●●
  
  天风浩浩,吹开大地尘氛。
  ○○●● ○○●●○○
  倚片石危栏,一关独闭,更何须故人禄米,邻舍园蔬。
  ●●●○○ ⊙○●● ⊙○⊙●○●● ⊙●○○
  (注:上联“人”字应为仄,下联“石、独”为古仄声,“何”字应为仄,“故”字应为平)
  
  【四/四/四/四/五/七言】
  
  上:●●○○,○○●●,○○●●,●●○○,●●●○○,●●○○○●●。
  
  下:○○●●,●●○○,●●○○,○○●●,○○○●●,○○●●●○○。
  
  
  七、每边七句者
  [句脚为○,○,●,●,○,○,●]
  
  二例:
  
  【七/五/六/七/四/七/七言】
  
  有何妙算各争先,问虎踞龙蟠,滚滚英雄安在?
  ⊙○●●●○○ ●●●○○ ●●○○○●
  休论他挥戈除暴,窃鼎称尊,到头来一局终场,好梦都成千载恨。
  ⊙●○○○○● ●●○○ ⊙○○●●○○ ●●○○○●●
  
  至此愁关真打破,叹梁空燕逝,茫茫世事如斯。
  ●●○○○●● ⊙○○●● ○○●●○○
  且任俺引水流觞,催诗击钵,放眼去全图入画,青山犹是六朝春。
  ⊙●●●●○○ ○○●● ⊙●●○○●● ⊙○⊙●●○○
  (注:上联“安、除”二字应为仄,“一、局”字为古仄声,下联“击”字为古仄声)
  
  【四/三/四/五/五/五/七言】
  
  上联:
  ●●○○,●○○,○○●●。○○○●●,●●●○○。
  
  ●●●○○,○○●●○○●。
  
  下联:
  ●●○○,○●●,●●○○。●●●○○,○○○●●。
  
  ○○○●●,●●○○●●○。
  
  八、每边八句者
  (句脚●,○,○,●,●,○,○,●)
  
  二例:
  
  【五/五/四/七/六/五/五/七言】
  
  鹿苑早传灯,信般若真如,华严妙谛,大千界恒河浊世,相期普渡菩提。
  ●●●○○ ●○●○○ ○○●● ⊙○●○○●● ○○●●○○
  村化七家余,数桐叶为秋,几历罡风消浩劫。
  ⊙●●○○ ●○●○○ ●●○○○●●
  
  龙池今会雨,溯南湘佛地,元代禅宗,五百年沧海桑田,何幸一新莲社。
  ○○○●● ⊙○○●● ⊙●○○ ●●○○●○○ ⊙●⊙○○●
  堂开三代后,看绿荫无恙,好凭香火结良缘。
  ○○○●● ○●○○● ⊙○⊙●●○○
  (注:上联“般、桐”二字应为仄,“浊、七、劫”三字为古仄声,下联“绿”
  字应为平,“结”字为古仄声,“沧、莲、无”三字应为仄。另“大千界...、
  五百年....”二句为七言句变格,此每边八句,句脚亦为变格)
  
  【七/四/六/四/六/四/五/七言】
  
  上联:
  ●●○○○●●,●●○○,○○●●○○,○○●●,
  
  ●●○○●●,●●○○,●●●○○,●●○○○●●。
  
  下联:
  ○○●●●○○,○○●●,●●○○●●,●●○○,
  
  ○○●●○○,○○●●,○○○●●,○○●●●○○。


顶部
好酒
书酒国风管理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UID 2
精华 29
积分 11426
帖子 5151
积分 11426 个
魅力 3 点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5-8-15
状态 离线

TA的礼物
赠礼物送给TA
#12
发表于 2006-4-6 18:3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QQ

很好的学习资料,转心情区,当学习。。。




书酒论坛欢迎你
www.shujiu.com
顶部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3-29 00:48

书酒论坛
原创诗词楹联文学交流区 Powered by Discuz! 5.5.0 书酒诗词 www.shujiu.com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书酒国风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