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酒国风首页


发表回复
发表新贴
标题: [原创] 我也侃侃方言问题
牛老爷
诗童
Rank: 2



UID 9238
精华 4
积分 619
帖子 90
积分 619 个
魅力 0 点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17-4-2
状态 离线

TA的礼物
赠礼物送给TA
#1
发表于 2018-2-9 10:5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我也侃侃方言问题

问朋友一条历史题目:太平天国以那种方言作为官方语言?磨蹭了半天,才有人给出正确答案:客家话。

为什么会是客家话呢?按道理,洪秀全是广东人花县(现在广州市花都区),为什么不是粤语?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为什么不是吴语?这问题的关键是大家都忽略了一个细节,洪秀全是客家人。不但他是客家人,东王杨秀清、西王肖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都是客家人。太平天国起义的桂平,也是客家人聚居的地方。以客家话作为国语,当然就自然不过了。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太平天国是王国,不是民国。官方语言(即官话,国语)自然以皇帝说的话为准,至少也是皇帝听得懂的话。断断不会要皇帝重头学一种语言的道理。

或者有人会说,为什么满清皇帝又以汉语为国语呢?

如果翻开历史,满洲人入关之初的确以满洲话作为国语。不过后来就转用北京话作为国语。据称顺治、康熙年间,紫禁城周围十里之地没有汉人,北京形成了内城与外城。在内城中,满人使用满语,而外城的汉人仍然使用明朝官话。满人为了与汉人沟通,开始学南京话,于是就形成了满式汉语,后来使用满式汉语的人数越来越多,加上清朝皇家也使用满式汉语,到了雍正年间,以满式汉语为基础的北京话开始成为中国的普通话。

网上自然有人非议普通话,说不是纯粹的汉语,胡化的汉语。更有坊间传闻说民国之初,各省革命党人云集商讨建国大事,讨论应该以什么话作为国语。当时的国会议员广东人超过半数,粤语作为国语很可能通过。然而孙中山以国家大局为重,力排众议,不辞劳苦地说服粤籍同乡,奉北京话为国语。结果粵語仅以一票之差敗給京話云云。这个传闻自然是假的。无非是骗骗不认真读历史的吃瓜群众,满足一下地方上的虚荣心而已。同样的故事也有其他地方的版本。前文化部长王蒙在电视节目中谈到,河南洛阳、陕西也有类似的传言。其实这些传言都是一个来源,就是翻炒了美国人的故事。据说也是差了一票,否则现在美国人要讲德国话了。不过,那故事也不是真的。

而前面所说的满式汉语的形成过程,也是犯驳的。按道理皇帝要坚持以他的家乡话作为国语,自然没有必要花功夫学汉语。你汉族子民要考功名,要当官,先学好满洲话再说。清朝建立之初,还没有进关,的确是这样。洪承畴之流投降满清的,都要经过学满文的过程。不过满文的历史很短,是努尔哈赤在1599年命额尔德尼和噶盖两人将蒙古文字母借来才创制的。

我们看看外国,为什么现在拉丁美洲各国说的都是欧洲语言?那些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根本就没有与当地人沟通的需要。你说南美洲人口不多,被殖民者杀得差不多。那么,印度又如何?英国人以英语作为印度的官方语言,印度的精英分子们还不是乖乖地学?现在英语还是印度的官方语言。什么时候需要殖民地官员集体学印度话?

牛老爷有个想法,满式汉语早在满洲人入关以前已经形成。我们知道努尔哈赤的女真属于建州女真,那是女真人中最汉化的一族。汉化,自然就是会说汉语。建州女真要和明朝当局打交道,要和明朝商人做买卖,甚至当明朝的官,自然要跟印度人学英文一样学汉语。大概就是现在某些广东人说普通话一样,口音古古怪怪,令人听来捧腹。反正还能和汉人说得通就是。就是有了这个缘故,满洲人进关掌握全国政权以后,才会有学习汉语的原动力,逐渐连本族语言也忘记了。

我们知道低度文化向高度文化靠拢的规律,低度文化被高度文化吸收融合,最后被同化,而不是反向。满洲人入关,原来的知识不够用,必须向先进的汉族学习修齐治平的大学问,学习诗词歌赋的文化,学习昆曲汉剧的娱乐方式,学习汉族的升斗尺寸,这些都吸引满族向汉族文化靠拢。不但清朝皇帝自小就要学习汉文,读四书五经,连带所有的旗下人都对汉文化着迷。我们现在批评北京话被满洲人胡化了,不妨换一个角度看,是北京人把满族汉化了。北京话不过是民族同化中的产物。而这种同化,也表现在中国所有方言之中。古汉语在大江南北和当地语言混合产生各种各样的方言,北京话不过是其中较晚的一种而已。说起来,北京话还不是最晚,上海话形成在太平天国之后,比北京话还晚。

清帝国长期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为北京话成为全国通用的语言铺平了道路。各省各地的精英份子,要当官,要钻营走后门,要到京城谋发达,自然要学会皇帝听得懂的语言。而当了官外派出去,也要当地人听得懂,于是当地的上层份子也就需要懂得官话。一二百年下来,北京话就成为全国各地都有人懂的方言。这就难怪到了辛亥革命成功,各省豪杰聚首商讨建国大业,北京话就成为理所当然的共同语言。毕竟辛亥革命是全国的革命,不是太平天国那样所有领导者都来自一个地方。

其实开会讨论制定国语这事情还真发生过。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蔡元培在任内召开读音统一会,由各省推举代表,与教育部延聘专家学者一起数十名,到北京开会,共同审定汉字的标准读音。1913年2月15日,会议正式举行,有四十多人参加。与会者以江苏、浙江两省偏多。然而花了三个月,经过激烈辩论之后,还是确定了北京话的国语地位。可见北京话在全国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而孙中山先生,的确是身体力行拥护以北京话为基础的国语,从现在幸存的珍贵纪录片中看到,在很多正式场合,孙中山讲的是带浓重广东口音的国语。

网上不少关于方言的帖子。内容都差不多。无非是标榜发帖人自己的方言历史悠久,保留最多的古汉语,使用人群众多,甚至还提到有国际地位。最后忘不了要强调保卫方言云云。然而,如何去保卫,却是很少实质的建议。大概发帖人模模糊糊地认为多讲多用,甚至在和外省人交谈中也坚持讲方言就是保卫了。

自然这是错误的,语言的作用首先是为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语言是交流的桥梁,而不是隔断交流的墙壁。把自己关起来的方言,再古老,再标准,也没有保卫的价值。

作为方言的使用者。牛老爷有义务补充一下如何保卫方言的看法。

一种方言的兴衰,无非是三个因素在起作用:政治上的,经济上的,文化上的。牛老爷认为,三种因素中,以文化为首,经济次之,政治最后。经济因素很容易理解,上海的繁荣使上海话一跃成为吴语的大哥大,而广州这个千年不易的岭南经济中心,也让广州白话确立了雄踞粤桂的领袖地位。改革开放之初,港式文化在全国范围内遍地开花,一时风头无二,也是经济上的原因。

但文化因素又如何解释呢?

我们还是以满语解释为什么文化是最重要的。满文是政治的产物,满洲话属于阿尔泰语系,和韩国话有点近似,不属于汉语语系。满洲人兼学满文和汉文,实际上等于我们现在同时学中文和英文,要比汉人只学汉文吃力。尽管清朝皇帝一而再、再而三规定旗人必须学满文,甚至规定满洲人不懂满文的不准考科举,但满文还是衰落了。还没有等到清朝灭亡,大多数满族都不懂满文,连溥仪也承认自己只懂得一句满洲话。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汉文的文化底蕴远比满文丰富,而满洲人进关以后,离开了原来的文化,在没有发展的机会。尽管朝廷在公文上使用满文,满文沦为了缺少文化内涵的工作语言,也就缺乏了生命力。旗人不笨,出现过纳兰性德、曹雪芹、老舍这些伟大的文学家,然而他们的作品使用汉语,什么时候见过同样光芒四射的满文著作?

再举一个例子,大家听说过世界语吧?世界语是波兰籍犹太人柴门霍夫博士基于崇高的理想于1887年创造的一种人造语言,旨在消除国际交往中的语言障碍。世界语易学易懂,有很多优点,收到很多知名人士推崇。然而已经一百多年了,你问问周围认识的人,谁会说世界语?世界语不能普及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文化底蕴。真的要走向世界,还要走很长的路。

因此,保卫方言,首先就要保卫文化。什么是方言文化?就是必须要用方言才能表达的文化形式。诸如上海越剧、客家山歌、北京相声等等,推而广之,还有风俗、饮食、历史典故,范围可以很广。这些你用别的方言表达就完全不是那种味道。把这些东西丢掉,方言也就成为世界语那样干巴巴的语言工具。为什么我们说现在的歌没有老歌好听?背后的原因,还是值得深思的。

其次,保卫方言,就要注意净化你的方言。这有两个方面,一是注意基础发音,戒除懒音、白字,尤其不要夹带没必要的外文词语。有人三句话总要夹上一句半句英文,有人频频使用日文词汇,那么你说的还是方言?还保卫什么?二是学会讲干净的方言,不带粗言脏话的方言。既然你为你的方言骄傲,强调这保存了古汉语优雅的特点,为什么不想想,如果满嘴生殖器,你的方言还配吗?

书酒诗词 www.shujiu.com
顶部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4-20 00:24

书酒论坛
原创诗词楹联文学交流区 Powered by Discuz! 5.5.0 书酒诗词 www.shujiu.com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书酒国风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