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有标准答案,这可如何是好?
语文有标准答案,这可如何是好?
文/大道不空
辅导儿子的语文,越来越成为一个叫我头疼的问题。并不是儿子的语文有多难,毕竟他才三年级,而我好歹是靠笔杆子为生的人,这几十年创作的文字好几千万字了,按道理说他的语文作业对我来说,只是件举手之劳的事,轻而易举就能搞定。可是结果恰恰相反,俺辅导儿子的作业题经常出错,尤其是阅读理解。
绝对不能说我不认真看题,实在是这个语文本来就不该有唯一的“标准答案”。
我给儿子讲语文和数学的区别,总是会强调一句话,数学是严谨的、较真的,不能有偏差,1+1只能=2;语文是发散的、灵活的,一加一可以不等于二。比如说,一滴水加上一滴水,还是一滴水;一片海加上一片海,融为了更大的一片海。有毛病吗?当然没有!
可是,到了老师那里,语文的一加一也必须等于二,否则就成了“错误”。
好吧,也许我这个没啥名气的作家说话不算,那些知名的作家也有同样的遭遇,就让人有点哭笑不得了。
现在的语文教学强调“与时俱进”,以前很多的老的经典课文,因为“不合时宜”,而宣布“下岗”,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现代作家的文章,这个也不能说不对,时代在进步,语文学习当然也要进步。但是,当这些作家在做自家文章“阅读理解”的时候,也被语文老师宣布为“错误”时,就只能仰首问苍天,无语竟凝噎了。
著名作家周国平的很多文章都被收录进了语文可版本或者阅读材料之中,还有不少被选入了语文试卷的阅读理解题,然而当周国平做自家文章的阅读理解题时,得分率只有69%。另一位著名作家王亚就更搞笑,他的一篇文章被选入阅读理解考试,20分的题按照标准答案,他只得了6分,得分率30%。至于韩寒同学,他的《求医》也入选了,结果他做了8道题,只对了3道,最搞笑的,他选错了“划线句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好吧,作者自己都搞错了自己的意思,我们也没啥好说的,老师说啥就是啥,标准答案是啥就是啥吧。
好吧,一加一只能等于一,一滴水加一滴水,只能等于两滴水;一片大海不能融入另一片大海;不能有简写,不能有缩略,不能有转折,不能有深入。语文只能等于数学,严谨、认真、机械、统一,同学们,语文步子走起来,口号喊起来,一二三四,一二三四,向左转,向右转,向前看齐,立定,解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