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酒国风首页


发表回复
发表新贴
标题: [原创] 评战争军旅巨制纪念红军长征80周年的献礼剧《十送红军》
箭气箫心
诗儒
Rank: 5Rank: 5


UID 8865
精华 103
积分 7884
帖子 339
积分 7884 个
魅力 0 点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13-12-1
状态 离线

TA的礼物
赠礼物送给TA
#1
发表于 2014-6-11 22:4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评战争军旅巨制纪念红军长征80周年的献礼剧《十送红军》

草根史诗,无名战士的赞美诗
-------评战争军旅巨制纪念红军长征80周年的献礼剧《十送红军》

(一)
    战争军旅巨制《十送红军》首次曝光电视剧主题曲并于2014年6月11日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该剧由李修文编剧,毛卫宁导演,集合了刘威、佟大为、王雷、蒲巴甲、李小萌、万茜、吴健、张浩天、张殿仑、方勇、徐玉琨、袁满、汤晶媚、罗晋(微博)、王迅等国内老、中、青三代优秀的演员。《十送红军》由北京小马奔腾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中影集团、八一电影制片厂打造,是中央电视台“中国梦”展演的首部电视剧,也是纪念红军长征80周年的献礼剧。作品以十个豪情纵天又感人至深的故事传承了长征精神,这部既是主旋律又不失市场化的重大历史题材作品还未播出就受到百姓的青睐,微博讨论量已达七十多万,普通观众在微博、论坛等平台表达了对小马奔腾这部革命史诗力作的支持,《十送红军》的高关注度也体现了大众对小马奔腾长期坚持走“优质原创剧本+高质量摄制水准”路线的肯定,作为中国梦系列开播的第一部作品,《十送红军》从普通红军战士的视角出发,诠释了“信仰·承诺·牺牲”的主题,以十段励志传奇传递了社会主流价值观与正能量。
   《十送红军》是部原创作品,李修文历时近两年才创作出剧本。在这一过程中,他不仅翻阅了大量历史资料,也重走了长征路。与以往长征剧的领袖视角有所不同,李修文在《十送红军》中,选取了10位普通红军战士的长征经历,讲述了红军在长征路途中成长、蜕变、抗争与牺牲的故事。剧中10个故事各自独立,每个故事的主角都会在前一个故事出现,随着剧情发展,观众将重走长征路,了解在瑞金挥师、湘江战役、遵义会议、四渡赤水、飞夺泸定、翻越雪山、跋涉草地、吴起会师等重大历史事件背后,普通战士的不普通人生。
    著有《滴泪痣》、《捆绑上天堂》等多部小说,今年39岁的李修文被评论界贴上了“中国的村上春树”、“后先锋”等众多纯文学化的标签。他会接下《十送红军》这种主旋律题材电视剧的编剧工作,难免让人有些意外。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李修文表示:多年前,在湘江渡口看到一群无名烈士的雕像,上面刻着一行字——“你们的功勋永垂不朽,你们的名字无人知晓”。“当时我的心就被触动了,我以前很少从这个角度去思考战争。”李修文说,或者这才是自己创作《十送红军》最早的心灵动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行军,它既是历史,也是神话,几近于圣经里的《出埃及记》,这才是使我着迷的地方。”
    在《十送红军》里,李修文塑造的主人公们故事各异:有做噩梦都会叫“妈妈”的女红军,有吃了毒蘑菇、跳着探戈过草地的“癫狂”红军战士,还有选择自杀的失明战士。“可能有的故事和细节太过于残酷、真实,在最后播出中删减了,我对此有点遗憾。”李修文透露。正是这些残酷而真实的长征故事,让李修文对红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些无名者是中国革命的‘行脚僧’,在庞大的价值观指引下,他们不会对死亡大惊小怪,不会去计较个人得失。当一件事情来临,生意人会问值不值,红军战士只问对不对。”李修文眼中,这些无名战士的精神品质,与任何一部好莱坞大片所塑造的美国英雄相比,并无二致。
10个军衔不超过连级的红军、10个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长征故事,串起了48集电视连续剧《十送红军》。这部战争巨制启用了国内一流的拍摄团队,无论是战争场面还是演员的文戏,都做了创新的处理,是一部值得观众期待的精品佳作。该剧演员阵容强大,既有中老年观众熟知的“唐明皇”刘威、“第一妈妈”萨日娜,又有深受70后、80后喜爱的佟大为、“精英特工”罗晋(微博)、“金太郎”王雷,更有“好男儿”蒲巴甲和伴随90后观众一同成长的童星李小萌。
这部电视剧独创单元叙事模式,以十位性别、年龄、兵种各不相同的普通红军战士为完成自己心中理想而牺牲的经历,讲述了红军从于都撤离到延安门前最后一战之长征全程发生的十个极为可歌可泣的史诗故事。
近年来,有关反应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影视剧题材数不胜数,不论是电视剧《长征》、《井冈山》、《红色摇篮》,还是电影《万水千山》、《羌笛颂》、《突破乌江》都非常生动的为我们真实再现了当年工农红军的抗战故事。然而,一致的特点在于故事展现上只是仅限于和敌人之间的战争场面,却鲜少有反映工农红军在长征中的私下生活现状,而在央视播出的电视剧《十送红军》便从全方位、多角度为我们揭开了红军战士们私下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今年是红军长征80周年。《十送红军》是为纪念红军长征八十周年而制作的献礼剧,由于每个故事的主角都会在前一个故事出现,因此被毛卫宁导演称为“击鼓传花”式的剧情结构。剧组配备好莱坞水平的拍摄设备,870位演职人员和数以千计的群众演员不畏艰难险阻,穿越雪山高原、大漠戈壁、荒野草地、险川湍流等自然条件恶劣的外景地,风餐露宿200多个工作日完成了拍摄,导演毛卫宁倾注心血,在拍摄手记中他写道,“它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如何让遥远和被一再曲解的“红军”再次被网友们接受?其实,红军代表的是一种热血的精神。反围剿也好,大渡河也好,过雪山爬草地也好,都已经成为传奇。小马奔腾不仅要用全新视角诠释这种传奇,更要让红军精神重新走进年轻人的心里。小马奔腾一贯以鸿篇巨制见长,此次打造的战争军旅巨制《十送红军》,近期即将于央视上映。不同于以往战争剧的口号化形式化的英雄形象塑造,《十送红军》中从小人物角度入手,以波澜壮阔的手笔描写了长征过程中十个普通红军战士的不平凡的故事。十个故事各成一脉,却又承前启后,用最接近人性的角度让我们重新认识了那场未曾经历过的长征。
  电视剧《十送红军》将人性中最关键的闪光点采集出来,用情感、命运、生死、尊严这些关乎人生内在价值的元素去震动人心。残酷的战场,十位平凡的工农红军在地狱的边缘用生命传递光明,重现一场震烁古今的人性接龙,且行且震撼。 “这部剧写的就是无名战士的赞美诗。”编剧李修文接受采访时这样说。该剧以10位性别、年龄、兵种各不相同的红军战士的经历为主要线索,展示了在长征过程中普通红军战士的点点滴滴。作为一部原创作品,李修文历时三年完成剧本。为了更深刻地认识历史和更生动地塑造人物,他重走长征路。他认为,长征既是历史,也是神话,几近于《圣经》里的《出埃及记》。“历经如此繁杂众多的解读和传播后,长征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渐渐简化为领袖的长征,就像我们几乎只知道《出埃及记》里领袖的名字叫摩西,但是,这是不完整的,这支队伍里不仅有众神,更有众生。未经神话的那些战士、那些生命个体是什么样的?我着迷的是这个,我能在几十年后听见他们的声音。”
    电视剧《十送红军》用最草根的人物讲述了最伟大的史诗,剧作上突破了传统的叙事方式,开辟了前所未有的独特风格。作品中每个故事既能独立成篇,每个故事之间又有完整、严密的联系,而所有故事又可以串联成为一个大故事,并且每个单元以于都撤离、湘江战役、遵义会议、巧渡金沙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激战嘉陵江、转战乌蒙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十大历史事件为背景确立十个不同的独立主题,但整个大故事亦有统一完整的大主题与大审美。本剧抛开之前大量关于红军长征题材围绕领袖、政治斗争和大战役的创作方式,独创性地选取了10个非常极致的故事,而且以10组最基层的红军战士为主角,老兵、敢死队员、孬兵、呆兵、伤兵、女兵、快板队员、侦察兵等等,用小人物的生与死重写长征,更为可贵的是,在宏大叙事汗牛充栋的今天,《十送红军》用最平实的方式为现在的观众以最好的效果传达了长征的精神,这正如编剧李修文对长征的理解:“这支队伍里不仅有众神,更有众生,未经神话的那些战士、那些生命个体是什么样的?用里尔克的诗来说:‘如果他叫喊,谁能从天使的序列中听见他?’在几十年后听见他们。我想,《十送红军》写的就是无名战士的赞美诗。”
  《十送红军》在上映之前采用了与其他电视剧大不一样的传播方式。微博上热传的“红军在身边”便是一例,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拉近红军和网友的距离,重新认识红军这个熟悉而陌生的名词。在这个已经忘却红军的年代里,注定这是一部不一样的电视剧。《十送红军》送来的会是国产剧迟到的震撼,为打造震撼的视听效果,小马奔腾启用好莱坞国际水准的制作团队,导演毛卫宁用超电影手法拍摄战争电视剧,以严谨的态度和为中国战争剧集在战争场面表现、声光像、服化道等制作层面确立了新的标准。作品中大量内容重现了红军长征过程中撤离、阻击、狙击、袭击、冲锋、巷战、林战、夜战、阵地战和肉搏战等具体的战斗战术上,书写崇高、抒发豪情的同时展现了我党战斗队伍的战术、战略,刘威、佟大为、王雷、蒲巴甲、罗晋五位不同年龄层的型男在高密度炸点的爆破戏和动作场面的包装下人物的战斗特质极具现代感,同时在惨烈与悲壮的战争中探讨革命与生死的辨证关系,在死亡中展现真情与人性光辉,正如第一个单元故事钟石发的扮演者刘威对作品的理解,“每一次我跑炸点都在想,如果我被炸死了也是值得的,因为我是在演一部以生命为代价的戏。”

(二)
    每提起长征,人们除了感怀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开始的那场空前绝后的战略大转移,总会想起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和林彪、彭德怀等等领导长征的大人物,为他们高超的智慧和战术所折服。或许有不少人还记得儿时语文课本中那篇名为《丰碑》的课文,这篇描写红军中小人物的文章应该算是我们第一次体会到长征中小人物所经历的惨烈。相对于文字,影视作品无疑更具生动性,可惜的是极少有影视作品从普通战士的视角展示长征的过程和惨烈。
    1934年开始的长征,在两年中,红军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最后落脚延安起死回生。 如果说毛泽东等红军的领导人是长征胜利会师的决策中心和灵魂,那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数万普通士兵则是长征的血肉,他们为了自己的革命理想和对战友的爱,不惜牺牲自我成全他人,他们虽然只是这场牺牲重大的战争的最基础、最底层、最卑微,但是他们的情操却也是最无私、最高尚、最伟大。
   《十送红军》的十个单元主人公正是这些小人物最好的代表,他们身份低微、渺小,可以说放在数万人部队中毫不起眼;他们的牺牲却都可歌可泣;他们是有血有肉的父亲、儿子、丈夫、妻子和兄弟,是最平凡的普通百姓。但是,他们有着极不平凡“改变世界”的决心,他们是红军胜利的基石,他们为传递理想、信念和革命的星星火种,把自己的生命作为阶级革命代价。无论是佟大为饰演的张二光、万茜饰演的戴澜、罗晋饰演的高福星、刘威饰演的钟石发、王雷饰演的贺坚、李小萌饰演的小桃还是蒲巴甲饰演的李复生,都是小人物,或是带领一帮残疾士兵的狙击手、或是掉了队文艺兵、或是快要战死的小班长、或者死的就剩一个儿子的老爹、或是被战友误解和排挤指导员、或是什么都不懂的乡下女人。如果一定从这十余位主人公中找出一个略微有些理论高度的人,可能王雷饰演的贺坚是唯一一个人选,但就是这样一个曾留学苏联、可以秀成篇俄语的大学生,也仅仅是连级指导员而已。
   《十送红军》是部悲剧,十多位主角没有一个最终逃脱死亡的命运,甚至是主动送死,但他们的死是悲壮的,他们用自己的死换来了战友的生,将那种一往无前、舍我其谁的精神传递了下去。正是这种将革命进行到底的雄心,让一张领袖和士兵的合影,从贺坚手上一路传递到了延安;正是这种雄心,让高福星从瑞金一路走到了延安,并最后战死在延安门前…正是这种小人物的大雄心成就了中国人的“出埃及记”。与其说《十送红军》是众多实力偶像明星一种全新的表演体验,不如说是他们在重走长征路上的人生超越,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十送红军》是他们自己“史上最苦”、历经坎坷的一次。《十送红军》大胆使用了这么多剧坛正当红的时尚明星,却又用剧情的力量、情感的力量和价值观的力量将他们“无情”地改造成80年前的那一群无产阶级造反者,一群为了主义、信仰和战友毫不惜死的无名英雄,这在中国影视史上,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次。
长征,它不仅仅属于那些名垂千古的英雄和伟人,更属于那些无声无息死在长征路上的小人物,他们或许没有留下名字而且死无全尸,但是我们永远不该把他们忘记。

(三)
   《十送红军》的故事魅力,在于剧中人物的生存方式,十个故事基本上算是十部好莱坞影片——“火线寻子”惨烈与情深,“断指神枪”的传奇与励志,“战场逼婚追情郎”的浪漫与信任,“低能菜鸟士兵”的友情与逆袭,“女红军毁容潜伏”的凄美与悲壮,“真假常胜将军”的鼠胆与龙威,“千里护棺”的承诺与担当……朝不保夕命悬一线的人物处境,对于观众,形成绝对持续的吸引力,而故事在个人愿望和主题愿望并行与接力中发展推进,保持着巨大动力,也极致的展示了本剧好莱坞式的剧作表现力。
  一张要被传递至延安的相片,让十个故事有被紧密衔接的线索,同时作为一种符号,也寄托了故事关于“信仰”的主题愿望。而个人愿望的差异化,在故事发生伊始便形成强烈张力——钟石发想从战场上带回一个儿子完成香火的延续;假红军在遭遇真红军时顽强抵抗;文艺兵误食毒蘑菇打算放弃生命时得到女护士的鼓励……每个人都是带着鲜明意图抵达战场的,却在追逐理想的过程中,让结局走向另外一个方向——钟石发和儿子最后一同战死沙场;文艺兵在女护士被俘后不得不射杀她;而真假红军从对抗到结盟再到慷慨就义,红色经典手法与好莱坞类型手法,终于融会贯通。
   《十送红军》的另一超越之处于在于,将传奇和浪漫表现到极致,这两种元素是红色经典的标志,对信仰有义无反顾的决绝成就了传奇,而不得言说藏在心底的爱情,则成就了浪漫,一个回眸就是爱情,一句叮嘱就成了承诺。有时不待我的紧迫和时不我与的哀愁。
    关于长征,我们并不陌生,从小学课本到影视作品,太多被渲染过的英雄传说,战争传奇,反围剿也好,大渡河也好,过雪山爬草地也好,都是从一个大事件或红军整体的角度看这场具有历史意义的战役,鲜有能够从平民化的小视野近视角深入展现的作品。《十送红军》不是这样,它没有过度渲染,而是用最真实的故事还原普通战士在死神面前的生死悲欢,这里没有宏观的战略,伟大的事迹,只有人物最基本的情感和最真实的反应,在那些枪林弹雨和炮火轰鸣中,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不知道战事的进展,也不清楚自己能够走向何方,又将尸留何处,将只要活着,就得战斗。 《十送红军》能够产生震撼之力,就是因为把他们还原成了活生生的人,有亲情有爱情有理想也有弱点,在脆弱中选择坚强的中国人。凭他们中的一个人几个人甚至几百成千上万人,也无力扭转历史的车轮,可是,这十个故事,十个人,几十几个角色,其中的每一个都很重要,正是因为他们付出了血与生命,历史才得以成为今天的面貌。
  这些可歌可泣的故事,从一个最接近人性的角度让我们得新认识了这场生命的长征,从这个角度重温长征的历程。无论小说,影视剧,还是真实的故事,只有真正包含情感、命运、生死、尊严这些关乎人命内在价值的元素时,才能震动人心。《十送红军》就是把人性中最关键的闪光点采集出来。而这些闪光是共通的,不分年代,也无论处境,像钟石发的故事,就是精神信仰与传宗接代这现实命题的碰撞,一意决绝的一门五英烈,让所有活在当下的父子都能有所触动;神枪手张二光,在战火中成长,用生命体味着人生的意义和责任,有理由让职场人士们深思;万茜饰演的女战士戴澜,对青春的珍爱又何尝不是富足年代的女生们最缺乏的品质。这也是《十送红军》的终极意义,正是从人的角度同时触动历史和现实,才能到达一种境界,至于那些不输给战争大片的战火影像,只是它的表皮而已。
    信仰的力量是巨大的,人有了坚定的信仰,才能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进行不屈不挠的奋斗。二万五千里长征路,在寻常看来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他们却圆满完成了,支撑他们走完漫漫长征路靠的是什么?没错,就是信仰,因为他们拥有共同的信仰。
  长征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如今有关长征题材的影视作品很多,但像这段历史一样让人刻苦铭心的精品佳作却少之又少。《十送红军》作为一部战争史诗巨制,该剧与以往的电视剧极为不同,将48集的故事分十单元,讲述了十位不同年龄、性别、兵种的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成长、蜕变与牺牲的故事,《十送红军》虽然大环境还是长征的战争,但不是以往的遵义会议、六盘山、赤水、过彝区、过泸定桥等大方向,也不是讲述领导人的作战战术,而是将焦点聚集在十位普通却不平凡的红军身上,通过十个红军,十段故事,反映长征的伟大意义,让这部48集电视剧显得非常有新意。
  令人热血澎湃的战争场面,宏大且惊心动魄,制作水平堪比大银幕电影。在以往的中国战争影视作品中,欠缺的一点就是它永远只有悲壮,没有悲悯。而《十送红军》则突破了这瓶颈,不仅悲壮还有悲悯。第一个单元讲述的就是一个老战士,临危受命要把在四个儿子中的一个从敢死队中带到中央纵队,给自己保留一个种。
  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四个儿子均加入了敢死队,不论是征战沙场,还是教书做饭,四个儿子都想尽办法留在队伍中,为漫漫长征路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当四个儿子及老钟都相继牺牲,可谓是悲壮到了极致。但同时,我们不得不思考,红军在长征路上,他们的超凡毅力和精神却是悲壮的,但他们的生死经历是悲悯的。
    虽然这只是一部影视剧,但我们却丝毫不能怀疑它是虚假的,因为红军战士的信仰绝对是真诚的。这部电视剧给我的感觉是它用很微妙的手法让我感觉到人物内心的挣扎以及他们对光明的向往,还有他们那种很坚强的意志力。给我带来的印象是,我们会重新去看那段历史,去翻一下书,有可能的话会关注意一下当时长征走过的那些路。

(四)
两次世界大战,上亿人丧生。说到战争,谁都会谈之色变。然而,战争又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最高效的手段,如今的顶级科技有很多都要拜战争所赐。所以虽然战争很残酷,但是战争题材的艺术作品却能让人每每看起来都血脉贲张。在很久之前,战争题材的艺术作品往往都在反映战争的暴虐与杀戮,英雄与领袖的丰功伟绩,直到一部电影的出现,让人们赫然发现战争也有温情的一面,这部电影便是《拯救大兵瑞恩》。
  当这部电影上映之后,除了收到了如潮的好评,斩获了各种电影奖之外,同样带来了激烈的争论:为救一个人,牺牲一队人。这么做值得么?而这也是影片最值得肯定的人文情怀——当一个母亲品尝了三次丧子之痛,就绝不能再有第四次!所以这部影片可以说既是战争大片又是反战大片,既有血肉横飞又有人道主义精神。
  在《十送红军》这部战争军旅巨制中。你虽然看不到领袖的运筹帷幄,也没有遵义会议的决胜千里,你看不到强渡大渡河的惊险刺激,也没有飞夺泸定桥的紧张激烈。有的只是长征中一场场突围的血肉横飞和在战争中血浓于水的亲情、友情与爱情……但正是十个核心的普通士兵,十个让人泪如涌泉的故事,谱写了这段属于小人物的长征史诗。
  而其中的第一个故事,就是由“老戏骨”刘威扮演的老红军钟石发奉“军团长”之名跋山涉水辗转寻子的一段让人痛彻心扉的经历。在这段故事中便包含着对《拯救大兵瑞恩》的致敬情怀——老红军钟石发带着4个儿子参加了红军队伍,反围剿失败红军撤出苏区,“军团长”本着人道主义的情怀不忍这些老革命绝后。因此命令钟石发等一干老兵必须带一个儿子进入相对安全的中央纵队,为革命留一条根!同样的四个儿子,同样的寻子、护子,但不一样的是过程和结局。
  如果你觉得《十送红军》只是对经典简单的致敬模仿,那你就错了。因为《十送红军》将这个拯救小兵的故事讲得更加有中国特色,更加有地方特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是中国最传统的道德观念之一。因此,拯救大兵瑞恩这种故事发生在中国自在情理之中。干革命的核心依然是人,自然不能缺少传统的道德观念。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执拗的钟石发笃定干革命不能怕牺牲,但还是奉首长指示走上了寻子找部队之路。
    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钟石发的这四个儿子更是形象的诠释了这句话。被称为“钟妈”喜欢缝缝补补烧火做饭的体贴大儿子,带着厚厚近视镜一副书卷气的“无能”二儿子,骁勇善战最讨父亲喜欢的彪悍三儿子和认别人作爹不听话的傲娇四儿子。而钟石发首选的儿子,当然是在他看来最没用的老二了。其次分别是洗衣烧饭的大儿子、不听话的四儿子,最后才是骁勇善战的三儿子。  
  然而,父亲这样的选择顺序虽然是从打仗的能力由弱到强排列的,但是他忽略了一点就是亲情。正因如此,哪个儿子也不愿意承认自己最弱。再加上一些客观原因,所以最终所有的儿子都拒绝了父亲。尤其是四儿子,面对开始并不念及亲情的父亲,他说如果是从小照顾他的大哥劝他撤退他会走,但是钟石发就绝对没可能……直到这时,钟石发才发现他与儿子们的隔阂有多深。对儿子的了解有多少!
  最终,寻子之路,变成了见证一个个儿子战死的苦旅。而他认为最没用的二儿子,却是最有用的机密情报员。甚至足以拯救一个纵队的成败生死。当钟石发帮助重伤的二儿子完成了终极使命发出电报,他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就那样与儿子一起血染疆场。一家人,也就在另一个世界团聚了。可以说,它不像拯救大兵那样收获了一个圆满的结局,但这也更还原了当年红军从反围剿失败到从中央苏区突围这段惨烈的历史和巨大的牺牲。
  这也正是《十送红军》与《拯救大兵瑞恩》最大的不同之处。在拯救的过程中,除了枪林弹雨的残酷战争场景之外,《十送红军》也加入了对人性、亲情、信仰的探讨和考验。钟石发从最初只认革命不认亲情的坏爸爸,到最后幡然醒悟成为能够与儿子平等沟通的好爸爸,亲情与父爱在战争中得以升华。从恪守信仰的混不吝,到将亲情和责任能够摆平衡的好爸爸,钟石发也从影片一开始的食古不化变得可爱了起来。所以,《十送红军》不仅在人文情怀上不逊拯救大兵的电影,更加在亲情和信仰的层面实现了逆袭,成为一场真正中国式的战争拯救之旅!

(五)
    今年是红军长征出发80周年。那场时间跨度达两年、行程两万五千里之遥的艰苦行军,在中国人心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长征情结。而无数文艺作品都在演长征中话英雄。《十送红军》没有过多地表现革命领袖们政治上的高屋建瓴、红军高级将领军事上的指挥若定,而是着力体现了红军下层士兵艰苦卓绝的战斗。《十送红军》完全以小人物创造大历史的方式,利用十组红军普通战士先后血沃长征路的悲壮故事,叫人见识到长征何等动人心魄的传奇史诗。
  借用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歌曲为剧名,《十送红军》是以中央红军真实的长征行进路线为整体剧情的轮廓,按照时间发展顺序用长征路途上的多个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分别设置十个普通身份的红军战士,以他们的经历来显现十个残酷至极且慷慨悲壮的小故事。剧中十个故事既可各自独立成章,又有着一定的相互关联。具体说来,就是前一个故事的结局正是后一个故事发生的前奏,每个故事行将结束前定要牵扯下一个故事的关键人亮相。这犹如火炬接力一般的串接把剧情持续不断的传导下去,让红军战士在征途上的英勇牺牲显得前仆后继,从而加重故事的纵深感和感染力。
    世人都知道红军长征历经曲折,红军一路上同数十倍于己的国民党军队进行着血与火的拼杀。薛岳的中央军疯狂围追,何健的湘军拼命堵截,白崇禧的桂军狂轰不断,刘湘的川军滥炸不止,王家烈的黔军螳臂当车,即便是“友善的”陈济棠粤军也是用枪火来“送客”。《十送红军》不遗余力地在展现了长征战场上的惨烈景象。这部剧遵循“表现”的美学原则,贡献国产电视剧最大尺度的酷烈战争场面,炮火、弹片、尘土的逼真效果,让战争场面更具视觉冲击力、气势磅礴直击心灵。但见炮火连天之下,子弹横飞之中,红军战士顶着枪林弹雨与凶恶的敌人连续进行着惨绝人寰的战斗,既有很强的真实感和震撼力。而在这壮观却惨烈的战争场面之下,我们看到十个红军战士用他们的血肉之躯、坚强神经和忠贞信念,奏响了一个又一个人性的挽歌、命运的悲歌、灵魂的壮歌,看的你禁不住热泪纵横,对红军的敬畏感油然而生。剧中的十组红军战士,兵种有不同、年龄有高低、性格有差异,他们所演绎的悲壮故事有着十种不同方式的情形加以呈现。
    激情—老兵悲壮的救子历程:刘威饰演的老兵钟石发性格耿直倔强、一身铁骨宁折不弯,为自己全家都是红军而自豪,对革命有着无限热情的他,竟不记得自己儿子们的生日。他带着万般无奈的心情,执行上级下达的要他为自己家族留后的命令。但是四个参加敢死队的儿子谁也不愿意离开战斗岗位,最终他和自己的儿子们一个个慷慨战死。这段故事展现出血脉相连的令人动容的父子情,这一家五口各个对革命有着无限的激情。
  钟情—神枪手悲壮的战场救赎:佟大为饰演的张二光机灵聪明,有着成为神枪手的渴望,看不起同班相处的三个身有残疾的战友。在战斗中晋升为班长的他,不但成为百步穿杨的神枪手,还以自己的言行唤醒了三个战友的战斗意志。而在他遭遇断指之痛,三个战友不断的鼓励,让精神萎靡的重新振作扣起扳机射出致命子弹,在战场上发出救赎后的绝对怒吼,最后和战友们共赴泉台。这段故事显现了显现了一个战士是怎样自我救赎的,其钟情于战场的强烈愿望,叫人想到那句名言,“我是一个兵,命运是战场”。
  纯情—情侣悲壮的火线浪漫:王雷饰演的政工干部贺坚带着眼镜,面相斯文,有着知识分子的符号特征。他在战场临危不惧,敢于冲锋陷阵,但对女友叶小桃(李小萌饰演)的发起的爱情攻势却一直躲躲闪闪。而后者坚定的认为自己就是这个四眼男的人,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兵,一只不离不弃的爱相随。最终这对有情人在战场上演绎了烽火下的纯情之恋,堪称是真正的血色浪漫。战争只是摧毁了他们的肉体,但子弹无法击落他们忠贞的爱情。
  温情—炊事员悲壮的忍辱救孤:徐玉琨饰演老兵贺老憨人如其名,是个憨厚老实的炊事员。他一心求死希望上战场杀敌,却不得不接受一个看似命令实是请求的任务,照顾抚养智商低能儿十一斤,后者五个兄弟皆亡于战场。徐老憨为了能让傻孩子活下去,忍辱负重的他受尽战友的奚落与白眼,终把傻了吧唧的郑十一斤培养成能打仗的红军战士,最后这爷俩战死一处。而徐老憨照顾郑十一斤的一幕幕,有着无限温情蕴含其中
  深情—女兵悲壮的归队艰辛:万茜饰演的女文艺兵戴澜貌美清纯,是硝烟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女扮男装的她为掩护大部队渡河而身陷敌营,为使自己的身份不暴露居然自毁容颜与声带,费劲千辛万苦终于重新回到红军部队,可残酷是拥抱她的竟是一支将要全军覆灭的部队,她和自己亲爱的战友最终慷慨牺牲。剧中万茜一颗红心找部队,显明一个女兵对自己红军身份的深情厚爱。
  炽情——小分队队员悲壮的身份自证:吴健饰演的伍炳率领小分队在雪山前遭遇了一支另类红军部队,这支有着七十七师番号有着一些匪气,甚至遭到羌族老太太的告状,为伍炳所厌烦。而对方也怀疑伍炳是否是红军的身份。但经过一系列的艰苦的战斗,伍炳用自己的英勇无惧证明了自己是货真价实的红军战士,与那些另类红军并肩战死沙场,用炽热的情感共同维护了红军的荣耀。
  娱情——文艺兵悲壮的行军演出:方勇饰演的文艺兵沙奎有着乐观的天性,他认为活着就是要高兴。这个快板队员跟随部队走进渺无人烟的草地,中毒后一心求死,面对女兵的大胆求爱,他有了活下去的力量。于是在随后跋涉草地的行军中他笑对死亡,用泪中带笑的演出为一个个牺牲的战友送行。为了心爱的女人不被活捉,他只能忍痛射杀心上人,自己也含笑死于战场。这个人物表现出红军那具有的无坚不摧的乐观主义精神。
  挚情——同名战士悲壮的荣誉维护:张浩天饰演的小战士邓秋生有着自卑的心理,他受伤醒来后遇到同名战斗英雄,他顶替后者长胜模范的身份,在战斗中成为浴血拼杀,成为战士新的榜样。同时他还让身陷颓废中的同名战友,重新振作起来。最后两个同名的榜样肝胆相照、生死相依,牺牲在同一个战壕之下,共同维护了对模范战士这荣誉的维护。这对故事显示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以及战友之间真挚的情感。
  伤情——班长悲壮的诺言兑现:袁满饰演的班长贾学会,劝说一个母亲叫她的儿子小满参加红军,并答应日后将其送回。可是小满却在战斗牺牲。为把小满的遗体送回母亲身边,贾班长一行人踏上凶险的送尸之路。而为了这个送死人的任务,更多的人倒在战斗的血泊中。最终贾班长他们历经千难万险,用他们的死终于完成了对一个母亲的承诺。这个千里送尸的故事,表现出红军对百姓的千金一诺。
    豪情——重伤员悲壮的舍命还愿:罗晋饰演的重伤员高福星率领伤兵们一路进行着艰苦的突围。每个战友死去的时候,都给他留下了一个临终愿望,高福星带着这张愿望清单在寻找大部队的过程中替死去的战友一个个完成了愿望,最终战死在延安的门外。他那句“中国工农红军福星高照”的呐喊,叫人感受到一种红军战士舍生忘死的豪情。
  
(六)
  在国人心目中,长征绝对是个富有传奇色彩的词汇。这个词汇,关乎历史,神圣、传奇,不容错过。甚至一提及长征,就容易让人联想起爬雪山、过草地,飞跃卢定桥,还有马步芳的凶狠的马队等等。我相信,任何一场战争或战役,都会产生英雄,更多的——还是许多名不见经传的无名英雄,或者说小人物。
确切地说,《十送红军》讲述的不只是一个故事,也不仅仅一个人物原型。该剧讲述的是十个完全独立的故事。我想,如果有好莱坞编剧将之改编的话,大抵可以改拍十个电影。如果换成一个中国拙劣编剧出手的话,估计能拍五十个注水电影。换言之,《十送红军》采访的并非传统创作手法,这种创作手法,很是有点好莱坞编剧讲故事的方法:一个引线,串上一串红辣椒,每个辣椒都是一个独立的故事。当然,观众如果真想品尝的话,其结果往往是要么流泪,要么心惊肉跳,要么欲哭无泪,总之不可能不动声色。话糙理不糙,大概就这么回事。  
  简言之,和《走西口》一类的西北风不同,《十送红军》肯定是一部反映主旋律的电视剧,或者说红剧。在这部剧中,你可以从中看到与红军长征史有关的标志性事件,如瑞金挥师、湘江战役、遵义会议、四渡赤水、飞夺泸定、翻越雪山、跋涉草地、吴起会师等重大历史事件,亦能看到行走中的普通红军背后的“影像记忆”。比如说,那个因“革命还是保命”这个现实命题中恶狠狠地打了小红军一耳光的老爹钟石发,那个孤身寻找队伍自我毁容的红军女战士,还有那群过草地在泥水中癫狂的红军,每个故事看似不经意,实则具有好莱坞式的矛盾和冲突。当然,他们有可能是名不见经传的人物,但我们的确不能否则他们是一个英雄,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或者说,他们才是真正的战士。
  曾记得,当年好莱坞有部很有美国救世主义普世情结的大片叫《拯救大兵瑞恩》,当然,中国的大兵不叫瑞恩。在《十送红军》中,因为临行前对村民的一个承诺,为了让村民见到儿子,一小股红军队伍冒险穿越重重火线护送一个战友回家——阵亡的战友则静静地躺在一口棺材里!穿越火线,几历生死,惊心动魂。而在另一个故事中,一个和队伍失去联系的小红军静静地躺倒在泥土中,胸口紧贴大地,即将被俘。小战士默默地从衣兜里掏出一只肉嘟嘟的小老鼠,小老鼠歪歪斜斜地快跑……这是一场生死攸关的“放生”!这个影视桥段,瞬间将我的胸口击中。之所谓,情到细处方动人啊!  
  当年,美国记者斯诺在纪实作品《西行漫记》如是说:“事实是,在世界各国中,恐怕没有比红色中国的情况是更大的迷,更混乱的传说了。中华天朝的红军在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度的腹地进行着战斗,九年以来一直遭到铜墙铁壁一样严密的新闻封锁而与世隔绝。千千万万敌军所组成的一道活动长城时刻包围着他们。他们的地区比西藏还要难以进入。”《十送红军》是一曲热血颂歌,数十位热血男女上战场,英勇无畏,茁壮成长,看得人心潮澎湃,激情四溢,热泪盈眶。《十送红军》悲情而不悲观,用最具生活化的语言,原生态呈现出普通红军战士家庭的细琐往事,鲜活、生动、丰润、立体,让观众深深体会、感受到他们的无穷魅力,年代的厚重力量。当然,这并非《十送红军》与以往同类型题材影视剧的最大不同。该剧采取单元形式,以十个小故事为观众娓娓道来普通红军战士的点点滴滴,素朴、简单、平凡中却蕴藏着感天动起的伟大与传奇。荡气回肠的故事情节,敢比日月的悲情爱恋,励志满满的成长足迹,让这部草根气息浓郁的年代剧尽显史诗内质。
   “长征是艰苦的冒险,长征是人类的勇气与怯懦、胜利与失败的搏斗。特别应当指出的是,这一行动要战胜敌人和恶劣的自然条件,需有坚定不移的勇敢精神。”安娜•路易斯的这番话表明,长征是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业绩。看完《十送红军》你会真正明白,可却都显示出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忠贞不渝的理想信念、历尽艰险的吃苦精神,在红军的字典没有寡不敌众,只有无所畏惧、所向披靡的豪迈壮志。整个剧集做到了影像故事化、情节细节化、细节人物化、人物性格化,形成鲜明的艺术特色和令人惊骇的真实感。
    看过《十送红军》,这十种悲壮十种情,立刻叫人感觉到,长征这闪烁着理想主义光芒的远征、人类史超大规模的战略转移,真可谓是一寸路途一寸血。我们都知道,长征是红军战士与三种极限的斗争:一是与人的生理极限的斗争,二是与人的心理极限的斗争,三是与自然极限的斗争。这些在《十送红军》中都有具体的表现。换言之,剧集就是利用极端的环境来表现矛盾个体的残酷生存。无论是佟大为遭遇的断指之痛、万茜自毁花容与美喉之举、还是罗晋的那一根筋似的还原行为,借助这些普通战士身上发生的点点滴滴,来表现长征的残酷性,更加利于凸显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而剧中深刻凝炼的台词更是令人印象深刻,例如“死也要死在改变世界的路上”,“生当红军的战士,死当延安的门神”等听起来充满震撼力。
    平凡的仅仅是身份,不平凡的却是雄心。
    平凡的仅仅是肉体,不平凡的却是精神。
    平凡的仅仅是死亡,不平凡的却是气概。

书酒诗词 www.shujiu.com
顶部
大道不空
书酒国风管理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UID 821
精华 510
积分 100488
帖子 12088
积分 100488 个
魅力 20 点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6-3-17
状态 离线

TA的礼物
赠礼物送给TA
#2
发表于 2014-6-11 22:5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好家伙,又是这么长的文章。

这个节目我还没看,改天有空时找出来看看。

顶部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3-29 05:32

书酒论坛
原创诗词楹联文学交流区 Powered by Discuz! 5.5.0 书酒诗词 www.shujiu.com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书酒国风 - WAP